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C++_异常6-其他异常特性

    虽然throw-catch机制类似于函数参数和函数返回机制,但是还是有些不同之处。

    其中之一是函数fun()中的返回语句将控制权返回到调用fun()的函数A中,

    但throw语句将控制权向上返回到第一个这样的函数:包含能够捕获相应异常的try-catch组合。

     

    另一个不同之处是,引发异常时,编译器总是创建一个临时拷贝,即使异常规范和catch块中指定的是引用。

    请看下列代码

    class problem {...}

    ...

    void super() throw(problem)

    {

        ...

       if(oh_no)

       {

            problem oops;   //construct object

            throw opps;       //throw it

        ...

    }

    ...

    tyr{

        super();

    }

    catch(problem & p)

    {

    //statements

    }

    此时p将指向oops的副本而不是oops本身。这是件好事,因为super()执行完毕后,oops将不复存在。

    另外:将引发异常和创建对象组合在一起会更加简单

    throw problem(); 

     

    将引用作为返回值的通常原因是避免创建副本以提高效率。那么既然throw语句将生成副本,为何代码中使用引用呢?

    答案是,引用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基类引用可以执行派生类对象。

    假设有一组通过继承关联起来的异常类型,则在异常规范中只需列出一个基类引用,它将与任何派生类对象匹配。

     

    假设有一个异常类层次结构,并要分别处理不同的异常类型,则使用基类引用将能够捕获任何异常对象。

    而使用派生类对象只能捕获它所属类及从这个类派生而来的类的对象。

    引发异常对象将被第一个与之匹配的catch块捕获。这意味着catch块的排列顺序应该与派生顺序相反。

    class bad_1 {...};

    class bad_2 : public bad_1 {...};

    class bad_3 : public bad_2 {...};

    ...

    void duper()

    {

        ...

        if(oh_no)

            throw bad_1()

        if(rats)

            throw bad_2()

        if(drat)

            throw bad_3()

    }

    ...

    try{

        duper();

    }

    catch(bad_3 &be)

    {// statements }

    catch(bad_2 &be)

    {// statements }

    catch(bad_1 &be)

    {// statements }

    如果将bad_3放在最前面,它将捕获bad_1、bad_2和bad_3;

    通过按照相反的顺序排列,bad_3异常将被bad_3 &处理程序所捕获。

    通过正确地安排catch块的顺序,让您能够在如何处理异常方面有选择的余地。

    有时候可能不知道会发生哪些异常,在这种情况下,仍能捕获异常,即使不知道异常的类型。

    方法是使用省略号来表示异常类型,从而捕获任何异常:

    catch { ... }

    可以将这个放在最后,有点像switch中的default。

  • 相关阅读:
    Check the string
    最简单的
    第七届ACM程序设计竞赛 (SDIBT)
    Cutie Pie
    CSS3 :nth-of-type() 与 nth-child()选择器
    Ajax 完整教程 转载地址:http://www.cnblogs.com/Garden-blog/archive/2011/03/11/1981778.html(转)
    排序:二元选择排序
    排序:堆排序
    排序:直接插入排序 稳定 n*n
    排序:冒泡和改进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grooovvve/p/1043511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