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书馆闲逛的时候看到一本关于网络舆情的书,看完了这本书之后我觉得网络舆论热点事件的关注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部门即官方部门的响应度,如果政府机构能及时迅速准确的做出回应的话,事件就可以很快的平息下去,但是现实恰恰相反,每个热点事件不把几个官员拖下水是不会平息人心的,不是说官员不用负责任,而是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老百姓和政府部门的“深仇大恨”到底是多深啊!!而每个事件的原因无不是因为一部分当下干部执政能力及网络素养的低下。我觉得这本书真的很有意思,这告诉我们,网络舆情不仅在于技术,更在于管理,就好像信息安全,管理和技术同等重要!
这本书是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艾利艾咨询(IRI)出版的《网络舆情及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管理经典案例》。这本书真的应该让每个公务员好好看看,让他们说话要经大脑,办事要上心,不要做个法盲,不要以“惯例”来掩饰一切,这本书就像一条鞭子,狠狠地打在人民干部的脸上,为百姓痛快地出了一口气。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微博、社交类网站、视频类网站及移动通信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革,其对网络舆情状态的影响更加复杂深刻,加之我国正处在改革关键期和矛盾突发期,诸种问题叠加积聚,网络舆情已成为当前社会和谐度和稳定度的标志,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
互联网信息具有丰富性、海量性、复杂性、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对其理解和把握越来越需要用科学、精准、可信的方法。然而,一些政府部门在网络舆情的收集分析、检测研判、回应沟通、引导说明和危机管理过程中,尚处于粗放式阶段,相关工作较为感性主观,一些部门仍然停留在“部门网民认为”、“某网友认为”等定性描述上,缺乏科学、扎实、直观、量化、可比对的数据基础,难以全面反映特定区域和特定时域网络舆情发生,发展状况与趋势,更谈不上形成系统、规范的网络舆情分析研判体系。如何从主观判断迈向客观分析和量化管理,建立定向分析、定量研究与有效管理体系,成为政府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网络舆情发展现状与特征
1、涉及各级政府部门及官员的网络舆情热点话题占比近六成。
2、舆情源头八成为中央与地方新闻单位的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报道,微博作为舆情源头和助推作用日趋凸显。
3、民生诉求、涉法涉警、贪污渎职三大领域舆情热点事件最多。
4、企业财经、灾害事故及公共安全领域舆情热度最高。
5、网络舆情传播的时空特征效应显著。
1)网络热点议题平均存活时间为16.8天,75%的重大新闻事件在报道后的第2-4天网络关注度最大。
2)市级及以下论坛是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集中首发论坛。
3)79%的重大新闻事件中网民积极评论对网媒增加报道有推动作用。
4)网民对比较重大新闻事件网络舆情的贡献率为59%。
5)80%以上网络主贴、博文回复浏览比在8%以下。
二、突发公共事件成为网络舆情热点之传播层面原因
1、轮番炒作系网络舆情变异的催化元素。
2、网民情绪化系网络舆情非理性化的心理动因。
3、晕轮效应系网络舆情偏差的重要根源。
4、部门媒体社会责任缺乏系网络舆情无序裂变的道义背景。
5、低俗恶搞系网络舆情娱乐化的常配佐料。
三、突发公共事件成为网络舆情热点之实际工作层面原因
1、信息透明不足,民众真相迷惑
2、法制意识淡薄,屡现执法不当
3、矛盾积累较多,体察民意欠佳
4、利益思维严重,处置心态偏差
5、行政观念陈旧,舆情研判不足
四、切实加强网络舆情及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管理
1、坚持依法依规,提升执政能力
2、转变行政思维,积极主动响应
3、健全监管机制,谨防事件发生
4、深化反腐工作,保证信息畅通
5、研判舆情趋势,及时回应关切
本书分析了十五个曾经引起高度关注的事件:1、天价烟民——周久耕事件,2、致命游戏——躲猫猫事件,3、跨省追捕——王帅事件,4、冒名顶替——罗彩霞事件,5、飙车撞人——70码事件,6、弱女抗辱——邓玉娇事件,7、厨师高坠——石首事件,8、开胸验肺——张海超事件,9、重组喋血——通钢事件,10、砒霜之门——农夫山泉事件,11、是非开车——女检察长豪车事件,12、悲凉心境——千人跪倒市长事件,13、鬼使神差——赵作海事件,14、忍辱负羞——厅官妻子“打错门”事件,15、众人侧目——东莞涉黄人员游街事件。
这些事件都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事件简述、进程实录、传播路径、舆情源头、网络传播、官方回应、舆情分析、评论文章、多方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