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灵魂拷问第5篇:说一说从输入URL到页面呈现发生了什么?——渲染过程篇

    上一节介绍了浏览器解析的过程,其中包含构建DOM样式计算构建布局树

    接下来就来拆解下一个过程——渲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 建立图层树(Layer Tree)
    • 生成绘制列表
    • 生成图块栅格化
    • 显示器显示内容

    一、建图层树

    如果你觉得现在DOM节点也有了,样式和位置信息也都有了,可以开始绘制页面了,那你就错了。

    因为你考虑掉了另外一些复杂的场景,比如3D动画如何呈现出变换效果,当元素含有层叠上下文时如何控制显示和隐藏等等。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浏览器在构建完布局树之后,还会对特定的节点进行分层,构建一棵图层树(Layer Tree)。

    那这棵图层树是根据什么来构建的呢?

    一般情况下,节点的图层会默认属于父亲节点的图层(这些图层也称为合成层)。那什么时候会提升为一个单独的合成层呢?

    有两种情况需要分别讨论,一种是显式合成,一种是隐式合成

    显式合成

    下面是显式合成的情况:

    一、 拥有层叠上下文的节点。

    层叠上下文也基本上是有一些特定的CSS属性创建的,一般有以下情况:

    1. HTML根元素本身就具有层叠上下文。
    2. 普通元素设置position不为static并且设置了z-index属性,会产生层叠上下文。
    3. 元素的 opacity 值不是 1
    4. 元素的 transform 值不是 none
    5. 元素的 filter 值不是 none
    6. 元素的 isolation 值是isolate
    7. will-change指定的属性值为上面任意一个。(will-change的作用后面会详细介绍)

    二、需要剪裁的地方。

    比如一个div,你只给他设置 100 * 100 像素的大小,而你在里面放了非常多的文字,那么超出的文字部分就需要被剪裁。当然如果出现了滚动条,那么滚动条会被单独提升为一个图层。

    隐式合成

    接下来是隐式合成,简单来说就是层叠等级低的节点被提升为单独的图层之后,那么所有层叠等级比它高的节点都会成为一个单独的图层。

    这个隐式合成其实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如果在一个大型应用中,当一个z-index比较低的元素被提升为单独图层之后,层叠在它上面的的元素统统都会被提升为单独的图层,可能会增加上千个图层,大大增加内存的压力,甚至直接让页面崩溃。这就是层爆炸的原理。这里有一个具体的例子,点击打开

    值得注意的是,当需要repaint时,只需要repaint本身,而不会影响到其他的层。

    二、生成绘制列表

    接下来渲染引擎会将图层的绘制拆分成一个个绘制指令,比如先画背景、再描绘边框......然后将这些指令按顺序组合成一个待绘制列表,相当于给后面的绘制操作做了一波计划。

    这里我以百度首页为例,大家可以在 Chrome 开发者工具中在设置栏中展开 more tools, 然后选择Layers面板,就能看到下面的绘制列表:

    三、生成图块和生成位图

    现在开始绘制操作,实际上在渲染进程中绘制操作是由专门的线程来完成的,这个线程叫合成线程

    绘制列表准备好了之后,渲染进程的主线程会给合成线程发送commit消息,把绘制列表提交给合成线程。接下来就是合成线程一展宏图的时候啦。

    首先,考虑到视口就这么大,当页面非常大的时候,要滑很长时间才能滑到底,如果要一口气全部绘制出来是相当浪费性能的。因此,合成线程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图层分块。这些块的大小一般不会特别大,通常是 256 * 256 或者 512 * 512 这个规格。这样可以大大加速页面的首屏展示。

    因为后面图块数据要进入 GPU 内存,考虑到浏览器内存上传到 GPU 内存的操作比较慢,即使是绘制一部分图块,也可能会耗费大量时间。针对这个问题,Chrome 采用了一个策略: 在首次合成图块时只采用一个低分辨率的图片,这样首屏展示的时候只是展示出低分辨率的图片,这个时候继续进行合成操作,当正常的图块内容绘制完毕后,会将当前低分辨率的图块内容替换。这也是 Chrome 底层优化首屏加载速度的一个手段。

    顺便提醒一点,渲染进程中专门维护了一个栅格化线程池,专门负责把图块转换为位图数据

    然后合成线程会选择视口附近的图块,把它交给栅格化线程池生成位图。

    生成位图的过程实际上都会使用 GPU 进行加速,生成的位图最后发送给合成线程

    四、显示器显示内容

    栅格化操作完成后,合成线程会生成一个绘制命令,即"DrawQuad",并发送给浏览器进程。

    浏览器进程中的viz组件接收到这个命令,根据这个命令,把页面内容绘制到内存,也就是生成了页面,然后把这部分内存发送给显卡。为什么发给显卡呢?我想有必要先聊一聊显示器显示图像的原理。

    无论是 PC 显示器还是手机屏幕,都有一个固定的刷新频率,一般是 60 HZ,即 60 帧,也就是一秒更新 60 张图片,一张图片停留的时间约为 16.7 ms。而每次更新的图片都来自显卡的前缓冲区。而显卡接收到浏览器进程传来的页面后,会合成相应的图像,并将图像保存到后缓冲区,然后系统自动将前缓冲区后缓冲区对换位置,如此循环更新。

    看到这里你也就是明白,当某个动画大量占用内存的时候,浏览器生成图像的时候会变慢,图像传送给显卡就会不及时,而显示器还是以不变的频率刷新,因此会出现卡顿,也就是明显的掉帧现象。

    总结

    到这里,我们算是把整个过程给走通了,现在重新来梳理一下页面渲染的流程。

  • 相关阅读:
    三元表达式、列表推导式、生成器表达式、递归、匿名函数、内置函数
    迭代器、生成器、面向过程编程
    wxpython 开发sheet
    演示生命周期和重定向
    wxpython 给框架增加菜单栏,工具栏和状态栏
    wxpython 开发俄罗斯方块
    关于重构代码的一些想法
    python 基于GUI 获取鼠标位置
    转载一篇文章 python程序在安卓手机上使用
    wxpython开发一个小游戏(一)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guchengnan/p/12160662.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