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一个量化交易策略师的自白

    我之前在全球top5券商工作时也主要以CTA研究为主,每天都在不停的进行各种回测和开发。彼时,部门的CTA交易主要集中在股指期货的日内投机上,基本市场上能搜集到的各种书籍和报告我都浏览过。不过,从实际运用的角度来看,不同的技术分析方法,指标类切线类也好,形态类波浪类也罢,无论其历史背景和基本原理如何,其实质都是基于证券交易过程中量价时空等历史资料基础上的统计、分析和计算。

           由于可供交易的期货标的只有沪深300股指期货,虽然所在部门同时跑了多个日内交易模型,但基本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更为关键的是,一般趋势跟踪系统的获胜概率都低于40%,真正幅度大的单次盈利都是好不容易才熬来的,这说明大部分交易其实都是瞎折腾,当账户资金在短期内出现较大回撤的时候,很容易对自己的模型失去信心,继而陷入反复优化的怪圈。要知道,部门的考核都是以年为单位的,如果一年下来赚不到什么钱甚至亏钱,后果你懂的。

            我在读研究生期间,有过一段奇妙的际遇,至于这段际遇是如何而来,至今想想都觉得传奇。当时,我作为一个博士一年级的学生,曾帮一私募大佬全权管理了一只3000万的CTA量化基金,为期一年,金字塔决策交易系统全自动下单,偶尔也人工干预。就是这段经历,让我在毕业求职时的简历比同龄人丰富了不少。也正是这段交易经历,让我知道了趋势交易就是一种煎熬,因为趋势交易是反!人!性!的:几乎总在最高点开多,最低点开空,所以每次下单都是如履薄冰。最致命的是,由于日内单边走势的下单滑点一般都比较大,如果你因为限价单没能成交,基本这千年等一回的机会就和你说拜拜了;而如果你不顾一切去追单,则很大可能刚成交一会就触发了止损命令,实际亏损是理论亏损的2倍还多。

           正因为知道了交易执行的艰难,毕业后进入全球top5券商后,对于交易下单和盯盘,一开始我就是拒绝的。部门的交易一直都是另一海归博士GG在做,而我只负责模型的研发和维护。他每日的工作流程就是,每天早上打开电脑,检查数据流是否正常,然后打开模型,让程序自动执行,盘中各种纠结,盘后各种悔恨。而这,基本就是一天的生活。

          盘中纠结:由于资金量巨大,股指期货随便一个波动,就是几十万的盈亏。落袋为安(干预模型)还是让坚决执行模型?这是个问题。毕竟一切浮盈皆是虚妄。

    盘后悔恨:今天曾浮盈过百万,最后居然止损出局,唉;今天要是不干预的话,本!可!以!盈利数百万的,结果少赚了近一半,唉,唉。

          别问我为啥总想干预模型。事实上,任何一个趋势跟踪系统都是很难坚持的,因为它们都是以捕捉相对罕见的大趋势为基础的,而大趋势通常难得一见。在漫长的等待中,交易者很容易对自己的系统产生怀疑,转而相信自己能够战胜概率。

    别问我一年下来赚了多少。事实上,CTA的容量是非常有限的,相比于部门的中介业务动辄上亿的利润,CTA的盈利基本可以忽略。虽然后来我们又把趋势交易拓展到了商品期货上,同时交易了十几个品种,但随后很多商品期货都开启了夜盘模式,遂逐步放弃。

           因为选择了CTA,导致我每天都在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怀疑,直到后来我跳槽到阳光私募开始管理对冲产品,开始了股票alpha模型的盈利模式。

    此是后话,有时间慢慢表来。

    在中国的股票、期货市场,几乎所有的投资者多多少少都懂点技术分析,什么MA、MACD、KDJ等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至于自己所理解的技术指标能否盈利,另当别论。

          由于量化投资的门槛实在太低,大凡交易过商品期货的朋友(尤其是理工科学生,毕业后想进入金融机构以此为职业的),基本都在用自己编译的模型进行程序化自动下单,或按模型提示的信号进行手撸。至于所交易的品种,究竟是橡胶、螺纹钢,还是豆粕、焦炭(股指期货的开户门槛太高,在校生一般玩不起),则不是他所要关心的。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如果有朋友邀请你去打麻将或斗地主,而你却不怎么会玩,你多半会拒绝。但期货市场不同,对于一个自己几乎一无所知的品种,却也敢用真金白银去交易。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交易者用自己所构建的模型对该产品的历史数据进行过回测,每个月均实现了正收益。这TM不就是传说中的印!钞!机!么!

           然而,只有真正交易过的人才知道,要想在期货市场凭自己所理解的技术分析去赚钱,太难!太难!要写一个回测结果很好的趋势跟踪模型,对于熟手来说,基本就是分分钟的事。但如果你把测试和实盘等同,我只能说你too young too simple。因为历史测试充其量只是对未来的粗略估计,它或许夸大了系统的内在优势本来是纯随机的现象,结果导致一个在历史回测中看似有效或曾经有效的系统不再有效。并且,很多初入期市的朋友,在写模型时或多或少都犯了过度优化的毛病,对于历史上那些模型本没抓住的单边走势,改个参数就抓住了;对于那些模型反复开仓的震荡走势,加个限制就避免了。可惜的是,要是可以交易历史数据的话,这个市场上还有亏货么?

           更为致命的是,即便你写的模型确实符合逻辑,也没有过度拟合,你以为就可以一劳永逸,躺着数钱了吗?那是因为你忘了,测试时,你可以把几年的模拟交易集中在几分钟之内完成,即使有几个月的回撤期,你也不觉得有啥,因为你知道了净值曲线的未来走势。但实盘交易时,分分钟都是煎熬,盘中每一个波动都会刺激你的神经。此外,模型测试时,你关注的全是盈利带来的喜悦;而实盘交易时,你感受到的全是亏损带来的痛楚。

           在实盘交易中,交易者的行为是复杂多变的,很多模型都由于与历史的吻合度太高,市场行为的一个轻微变化就会造成效果的明显恶化。再加上投资者某些情绪化和草率的出入场,承担了一些本没有必要承担的风险,再加上佣金和滑点,如此,根据市场的实际结构来说,大部分投机者注定就应该发生亏损。

          事实上,真正在市场上赚大钱的人,大都是悲观者和幸运者。说悲观,是因为他们都曾有过亏得睡不着觉的经历,知道赚钱的艰难;说幸运,是因为他们起起伏伏,但最终都活下来了。

    还记得,当年部门年会时,领导让我作为新人代表发言,我balabala,洋洋洒洒上千言,直听得他们无不击掌。但作为结尾,我话锋一转,说了下面的话:

           要想在期货市场上用技术分析赚到大钱,无它,两个字而已,靠命!

    周末去了一趟王府井书店,没想到这年头到实体店买书的人还挺多。在里面转悠了一圈,来到股票板块,那家伙,各种分析、战法,直叫人应接不暇。我随意挑了几本翻阅了一下,看完后甚是惆怅,原来自己这么多年的书都白念了,这么多年的交易体验都白瞎了,因为所有的书都给人一种感觉:“炒股太简单啦!”“股市就是提款机!”“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回家路上,我对老婆说:“要不咱别做交易了,怪辛苦的,改写书吧?”

          “我看你有这个潜质。”

            在期货市场,散户凭借技术分析是能赚钱的,但前提是你能够战胜自己的内心。但即便你战胜了自己的内心,要指望大赚特赚,基本还得靠命。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RedeLego」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u011078141/article/details/89453203

  • 相关阅读:
    波段是金牢记六大诀窍
    zk kafka mariadb scala flink integration
    Oracle 体系结构详解
    图解 Database Buffer Cache 内部原理(二)
    SQL Server 字符集介绍及修改方法演示
    SQL Server 2012 备份与还原详解
    SQL Server 2012 查询数据库中所有表的名称和行数
    SQL Server 2012 查询数据库中表格主键信息
    SQL Server 2012 查询数据库中所有表的索引信息
    图解 Database Buffer Cache 内部原理(一)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gzhbk/p/14781088.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