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软件工程实践者的思想
——是懒人造就了方法读后感
俗话说懒人造就了方法,在很久以前的战国的有这么一个故事 “蜀守冰凿离堆”,据说是说李冰(约公元前302年~235年,生卒年、出生地不详,号称陆海,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今成都一带的太守,当然我不认为李冰是一个懒人,而且我认为他恰好是善用懒方法来完成一件困难的工程)在成都的时候凿出了离堆。在民间最为流传的一种说法是李冰在当时将都江堰附近的玉垒山凿了一个大口子,叫宝瓶口,而凿的石头就堆成了离堆。当然还有一些说法,有另一说,则是李的确是凿了一座“(溷)崖”,但是是在沫水,亦即是今天的大渡河。但是不管是哪种说法,事实只有一个,李冰悠懒人的方法完成了一个大工程 ,《列子・汤问篇》里的愚公就要“碎石击壤”,而李冰就已经懂得“积薪烧之”了。
同样愚公是“碎石”,但是没有说他“碎石”的方法究竟是“斧钺以凿之”,还是“积薪以烧之”。作为现代人的我们仔细想想那个时代,如果有人懂得了烧石头这个方法,哪能不立即载文志之,永世传承,发现这个方法的人在当时不亚于我们现在发明了电脑。 再说了,愚公嘛。愚者怎么会呢?这还需要分析吗?所以一根很大的工程我们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代码写在一起,可以尽量的分开。
根据了解,早期写程序,都是将代码打在穿孔纸带上,让计算机去读的。要让计算机读的纸带当然是连续的想想如果没有现在的类,包,文件的方法,那我们应该如何学这莫多行代码呢,也许我们学的第一个写程序的时候 “HelloWorld”程序,简单的来说,那个程序写在一个文件里就行了。其实开始我就是写在一个文件,而且出现了多个错误,且不再一起,设想一下,如果一个程序有一万行呢,那又是该怎样看,怎样找到错误,。还好,后来有了汇编语言,可以写一些代码了。这时的代码是写在文本文件里,然后交给一个编译器去编译,再由一个链接器去链接,这样就出来了程序。 所以后来就成了习惯,大家都把代码写到一个文件里。早期的汇编语言里,GOTO 语句是用得非常非常频繁的,将一个语句GOTO到另一个文本文件里去,既不现实也不方便。所以大家习以为常,便统统地把代码写到一个文件里。再后来出了高级语言,什么C呀,Pascal呀之类的。 如果以后我要学会习惯,自然地会把一个程序写到一个文件里。无论这个程序有多大,多少行代码,写到一个文件里多方便呀。这就是我的目标。一直以来,不管是我的桌还是我的床但是整整齐齐,,每次查寝都会被表扬,以后我也会将自己的生活习惯运用在编写代码上。 世间万物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东西,都有有不同的单位来组成的,所以以后的项目就是要分单位。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