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TCP/IP协议原理与应用笔记18:构成子网和超网

    1. 引言:

    (1)类别IP编址(Classful IP)的缺陷

      • 固定的3种IP网络规模

           C类地址:少于255台主机的网络

           B类地址:介于255~65535台主机的网络

           A类地址:超过65535台主机的网络

      • 地址浪费大

          只有两、三台主机的网络,也要使用256个IP地址

          A、B类浪费严重,少有上万台主机的大型IP网络

    (2)如何解决?

        采用无类IP编址(Classless IP)

           •子网划分Subnetting

           •超网划分Supernetting

    2. 构成子网(Subnetting):

    (1)将一个IP类网(A/B/C类)划分为几个较小的子网(Subnet),多个物理网共享同一个IP类网前缀。

    (2)方法:两级层次结构 ---> 三级层次结构

    举例说明:

    •IP网络"141.14.0.0",如下:

    •对IP网络"141.14.0.0"进行子网划分,如下:

    3. 掩码运算

    详见:TCP/IP协议原理与应用笔记04:子网掩码

    (1)Subnetting

    由于Subnet id变长,所以导致Host id变长不定。

    子网更适用于物理网的实际大小。

      •不能再用首字节判定网络大小

      •字节边界没有意义,仅用在点分十进制表示法中

    (2)掩码(Mask)

    掩码的作用:标识网络或者子网的大小

    掩码的格式:32 bits二进制数。

              • 1:网络(Netid)或子网(Netid+Subnetid)部分

              • 0:主机部分(Hostid)

    举例说明:

    •此时取一个C类IP地址"202.115.12.0",它的掩码是"255.255.255.0"。

    此时我们令x为这个C类IP地址,y为相应的掩码,那么我们通过:x &(~y)=255个(C类网络大小

    •此时我们变化一下Mask,如下:

    此时x还是C类IP地址"202.115.12.0",掩码y变成"255.255.255.192",此时再通过计算:x &(~y)=63个(C类网络的子网大小

     

    (3)掩码的位与运算

     Net address = IP address & Mask

     Host address = IP address & (~Mask)

     Address range = { Net address, Net address+(~Mask)}

    举例说明:

    4. 术语

    (1)网络(Network):

     

    (2)掩码(Mask):

    5. 子网中的特殊地址

    6. 术语

    (1)网络号 vs 网络地址

       网络号(Net id):IP地址的一个组成部分

       网络地址(Net address):一个IP地址

    (2)子网号 vs 子网地址

       子网号(Subnet id):IP地址的一个组成部分

       子网地址(Subnet address):一个IP地址

    (3)主机号 vs 主机地址

      • 主机号(Host id):IP地址的一个组成部分

       主机地址(Host address):一个IP地址

    (4)网络地址(Net address)

       特定的Net id

       全0 Subnet id + 全0 Host id      Host id全1---> 网络广播地址(直接广播地址

    (5)子网地址(Subnet address)

       特定 Net id + 特定 Subnet id

      • 全0 Host id                                         Host id全1---> 子网广播地址直接广播地址

    (6)主机地址(Host address)

      • 特定 Net id + 特定 Subnet id + 特定 Host id

    7. 网络和子网表示

    练习1:

    练习2:

    8. IP地址的应用实例

    9. 子网构成举例

    (1)案例1:

    分析

    (2)案例2:

    分析

    10. 子网数量 和 主机数量

    • 子网数量-->Subnet id 位数

        

    • 主机数量-->Host id 位数

    11. 子网构成方法

    (1)定长子网划分(Fix length subnetting)

    每一个子网的掩码相同

    (2)变长子网划分(Variable length subnetting)

    每一个子网的掩码可以不同的

    12. 使用变长子网划分

    分析

    需要IP地址个数 = 主机个数+ 路由器个数 + 2(子网地址+子网广播地址

    (1)每个物理网络所需的IP地址数量:

    总而言之:

     

    13. 定长划分 与 变长划分(比较

    定长划分

    分析

    (1)计算子网掩码(取子网个数最大的)

    这里我们发现Net5需要子网IP最多,则:

    Mask = 255.255.255.192

    (2)每个IP子网的实际IP数量:64

    (3)IP地址总空间:5*64 = 320

    (4)计算:

        Net 1: 10.1.0.0/26

        Net 2: 10.1.0.64/26

        Net 3: 10.1.0.128/26

        Net 4: 10.1.0.192/26

        Net 5: 10.1.1.0/26

    变长划分

    (1)计算各个子网的掩码:

        Net 1 Mask  =/27

        Net 2 Mask  =/29

        Net 3 Mask  =/26

        Net 4 Mask  =/26

        Net 5 Mask  =/26

    (2)IP地址总空间:

     32+8+64+64+64 = 232

    (3)使用C类网进行子网划分:

        Net 1: 10.1.0.0/27

        Net 2: 10.1.0.32/29

        Net 3: 10.1.0.64/26

        Net 4: 10.1.0.128/26

        Net 5: 10.1.0.192/26

    (4)计算每个子网IP地址范围和掩码地址

    • 问题:Net3的IP地址范围能否是10.1.0.40 ~ 10.1.0.103 ?

    40  ------00101000

    103------01100111

    上面我已经计算过了,掩码bits是6,子网IP这里只是Hostid变化(000000 ~ 111111),6 bits发生变化,但是这里40 ~103发现第7个bit也发生变化。

    所以这样划分是不对的。

    14. 分配IP地址举例

    Net 2 : 10.1.0.32/29    10.1.0.33 ~ 10.1.0.38

    Net 4 : 10.1.0.128/26  10.1.0.129 ~10.1.0.190

    解析:

    15. 构成超网(Supernetting)

    (1)定义:

      将几个 C类网 合并成一个更大的地址范围。

    (2)方法:

      将Net id 中的某些1改为0

    (3)子网和超网

      • 子网:

          构成:主机号---(划分)---> 子网号        分类(Classful)

          使用:地址分配--->一个物理网络

          • 超网:

            构成: 网络号---(合并)---> 主机号       分类(Classful)

          使用:地址申请--->一个组织(含多个物理地址)

    (4)练习:

    解析:

    600 ---> 256 *21 = 512, 256*22 = 1024     需要聚合4个C类地址块

    超网地址块必须连续,所以选择4

    (5)总结规则:

    • 举例使用上面的规则,如下:

             

    解答:

         /21 ---->  24-21=3 ---> 合并的C类网个数 = 23=8

         超网范围:205.16.32.0 ~ 205.16.39.255,所以选择"205.16.37.44"

  • 相关阅读:
    -for循环案例(下)
    for循环案例(上)
    for循环
    判断语句案例
    判断语句
    操作符优先级
    windows 下安装图片标注软件 labelling和出错解决
    tf-faster rcnn
    目标检测——Faster R-CNN 详解、Pytorch搭建、训练自己的数据集
    java idea 配置安装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ebao0514/p/4936623.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