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一天的校园招聘面试,从早上9点到晚上7点,有些疲倦,也有很多感触!去面试前一直在想,对于应届学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标准来选择才好?
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同学对于我来说,算是下一代程序员了吧。我只想知道如何从他们中挑选出真正的有才华,有目标、有坚持的程序员?
面试了一天下来,我发现有的同学抱着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来应聘程序员的职位,仅仅是因为他的专业中有那么一两门课程跟C语言挂了点边,编过一点点的程序。机会主义心态不仅在今天的大学中盛行,即使是在我毕业前夕同样盛行。当年有家叫玛氏的公司(就是生产德芙巧克力的,这个应该都知道了)来学校做校园宣讲,为毕业生开出了一个非常吸引人的薪资(不说具体数字了,月薪大概是广州当年房价均价的1.5倍),很多人都被吸引去了,包括我(去的同学每人都送一袋德芙巧克力,主要冲这个了:)。宣讲过后,不知道有多少明知是跟自己专业完全不搭边的同学都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投了简历,因为总有些公司跑来学校宣讲时说对专业完全没有要求,不知误导了多少同学,让他们本来就迷茫的心,变得完全找不着北,找工作一窝蜂的去争取名牌公司,高薪职位,却从没认真想过自己真的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和能做什么?
程序员是这样一种工作,如果你不是基于自身的兴趣和喜好而贸然开始作为程序员的职业生涯,那么我想你会有一段非常痛苦、纠结和煎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人最终都会放弃程序员的职业生涯。对于那些应届学生来说,我能从你的简历中看到你过去的优秀(优秀的课程分数、无数的荣誉、一条接一条的各种程序设计大赛的获奖经历),我想方设法通过各种交流问答来证明这些简历上的经历都是真正的反应了你过去的优秀,但最困难的是该如何来判断这种优秀会持续到将来?
在面试中有一位同学,他不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
他说:喜欢编程很想做软件开发相关的工作。
我说:喜欢很好,但能做是另外一回事,你相比计算机专业的同学站在了相对更低的起跑线上,你觉得你的优势在哪里?
他说:自己去旁听计算机的专业课程,业余时间自己编些程序,熟悉c/c++程序语言,计算机专业同学学的都学了。
我说:那你那么喜欢编程,那你的目标是什么?
他说:想做个技术牛人。
我说:很好,那你怎么达到你的目标?
他说:通过看书、学习,实践。参加过某网站的程序设计大赛获三等奖,当然更新望工作后能专业从事软件开发来不断磨炼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
(然后我们就那个程序设计大赛的参赛题目深度探讨了10分钟,逻辑没问题,就是表达技巧欠缺,呵呵程序员的通病)
我说:那你都读了什么书?
他例举:《代码大全》《C专家编程》《Effective C++》 《深度探索C++对象模型》等等
我说:ok,技术大牛不都是天才,他们已经比你优秀了,但可怕的是他们比你可能更努力,在这条路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能停止才有可能达到你的目标。
这时我基本能判断,他是真正想做一个技术优秀的程序员的人,追寻他技术牛人的道路。
相比而言其他很多同学,当问及他们的目标时,要么显得很迷茫,要么就是先从技术入手,以后技术做不下去了再转管理等等。
另外还有就是,很多同学的简历上写满了他们精通各种各样的技术(每样都是精通,差点的也是熟练),我明知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总会问一个问题
你们认为自己最擅长的或自己最有优势的是哪方面?事实就是各方面都精通的通常就是各方面都平平无奇,没有任何闪光点。
现在有一个误区,大家都以为这个社会需要综合素质人才,所以各方面都要去涉猎,除了“精通”很多技术,还有各种擅长的组织活动记录,让自己的简历看起来丰富多彩。其实我不以为然,有一个理论叫木桶理论,很有名不解释。这个理论用在个人身上完全错误,个人要弥补的不是短板,而是尽量发挥你的长板。要成就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一个人的力量很微薄,需要团队的力量,如果团队中每个人的都有一块长板,组合起来就是一个容量很大的木桶,这就是一个强大的团队,否则团队中有一块短板,而短板决定了木桶的容量。
技术的道路不平坦,有时没有路得自己去开路。十年方能磨一剑,你能坚持到宝剑出鞘的那一天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