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个人总结

    一、请回望暑假时的第一次作业,你对于软件工程课程的想象

    1) 对比开篇博客你对课程目标和期待,“希望通过实践锻炼,增强计算机专业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对比目前的所学所练所得,在哪些方面达到了你的期待和目标,哪些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为什么?

    接触该课程之初,几乎没有开发项目的经验,通过软工实践的历练,我学会了java WEB开发相关知识,也了解到软件工程项目的整个开发流程。但依然存在很多足,如需求建模,项目管理,没有更好地运用更深一层次的面向对象相关设计模式来优化项目结构。

    2)总结这门课程的实践总结和给你带来的提升,包括以下内容:

    • 1、统计一下,你在这门软件工程实践中,完成了多少行的代码;
    语言 LOC
    java 2078
    SQL 326
    • 2、软工实践的各次作业分别花了多少时间?(做一个列表)
    作业 耗时(hour)
    第一次作业 3
    第一次个人实践 20
    第一次结对 20
    第二次结对 35
    团队展示(团队) 5
    项目选题报告(团队) 10
    项目需求分析(团队) 25
    项目Alpha冲刺(团队) 95
    随堂作业(团队) 8
    个人作业——软件产品案例分析 6
    事后诸葛亮(团队) 2
    项目Beta冲刺(团队) 24
    最后完善 12
    个人作业--软件工程实践总结作业 6
    合计 271
    • 3、哪一次作业让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印象最深刻的是Beta冲刺阶段,由于Alpha阶段完成度较低,在Beta冲刺的时候花费太多时间,技术和沟通的问题也导致代码调试绕了太多弯路。

    • 4、累计花了多少个小时在软工实践上?平均每周花多少个小时?
      平均每个周十二个小时左右

    • 5、学习和使用的新软件;
      android studio 、eclipse、navicat for mysql、rose

    • 6、学习和使用的新工具
      git hub、墨刀、markdown

    • 7、学习和掌握的新语言、新平台;
      java

    • 8、学习和掌握的新方法;
      UML建模、常用的设计模式

    • 9、其他方面的提升。
      提高了应对困难的能力,如BUG、以及工作分配等相关问题

    二、写下属于自己的人月神话——个人或结对或团队项目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实例/例证结合的分析

    • 大家从对项目开发的一无所知到呈现出相对满意的产品就是一个人月神话,特别是beta冲刺阶段,很短的时间完成了大部分功能。

    三、对下一届实践的建议,或者对于开学初的你,对于大一的你,对于开学初的我,你有什么想建议和告知的呢?对于后来人的期许。 特别地,特别地,下一届要不要中途换队员?

    • 真诚地建议大家要坚持自己的初衷,不要退课,认真地对待总会有所收获
    • 交换队友有利有弊,对于团队能力较差且进度较慢的团队,交换队员或许能改善团队糟糕的状况,但对于优秀的团队或许能较低团队的效率。

    四、分析一下自己所处的团队。软件工程实践是大学里少有的认真的团队协作经验。《构建之法》上说团队的发展有几个阶段,你的团队都经历过么,最后到达了“创造”阶段了么?(参考《构建执法》第17章 人、绩效和职业道德)

    • 萌芽:通过选题报告和需求分析阶段便已达到
    • 磨合:Alpha冲刺通过每天的开会交流,以及beta冲刺阶段 大家的接力合作已经形成了较好的默契。
    • 规范和创造阶段: 由于期末考试繁重的原因,交流较少

    五、怎样证明你学会了软件工程?

    • 研发出有使用价值的产品
    • 产品运行良好,有200左右的用户
    • 会需求分析
    • 对项目开发有一定的规划、学会编写正式的开发文档

    七、个性发挥,包括图文、照片和创意等

    学以致用、继续努力、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程序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相关阅读:
    "用脑思考"和"用心感知"
    Oracle 分页查询
    MySQL定时执行存储过程
    java商城小程序收藏
    巴士团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this作用域
    Flink之API的使用(3):Source的使用
    Flink之API的使用(2):Transform算子的使用
    Flink之API的使用(1):Sink的使用
    Flink之基础内容(2):DataStream的创建和使用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eshoucheng/p/1024197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