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含水量传感器

    土壤含水量测量方法编辑

    ( 1 ) 称重法(Gravimetric)

    也称烘干法,这是唯一可以直接测量土壤水分方法,也是目前国际上的标准方法。用土钻采取土样,用0.1g 精度的天平称取土样的重量,记作土样的湿重M,在 105℃的烘箱内将土样 烘6~8 小时 至恒 重, 然后 测定 烘干 土样 ,记 作土 样的 干重 Ms
    土壤含水量=(烘干前铝盒及土样质量-烘干后铝盒及土样质量)/(烘干后铝盒及土样质量-烘干空铝盒质量)*100%

    ( 2 ) 张力计法(Tensiometer)

    也称负压计法,它测量的是土壤水吸力测量原理如下:当陶土头插入被测土壤后,管内自由水通过多孔陶土壁与土壤水接触,经过交换后达到水势平衡,此时,从张力计读到的数值就是土壤水(陶土头处)的吸力值,也即为忽略重力势后的基质势的值,然后根据土壤含水率与基质势之间的关系(土壤水特征曲线)就可以确定出土壤的含水率

    ( 3 ) 电阻法(Electrical resistance)

    多孔介质的导电能力是同它的含水量以及介电常数有关的,如果忽略含盐的影响,水分含量和其电阻间是有确定关系的电阻法是将两个电极埋入土壤中,然后测出两个电极之间的电阻。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电极与土壤的接触电阻有可能比土壤的电阻大得多。因此采用将电极嵌入多孔渗水介质(石膏、尼龙、玻璃纤维等)中形成电阻块以解决这个问题

    ( 4 ) 中子法(Neutron scattering)

      在中子水分仪前端,装有一个同位素中子源,它能不断地发射出快中子,当土壤中的含氢量(即含水量)较大时,快中子很快被慢化成热中子,这些热中子犹如云雾一般紧紧围绕在中子源的周围:如土壤含水量较小时,中子被碰撞的机会少,能运动到稍远的地方去,这样中子云的密度就较稀疏,反之亦然。在中子源的附近,装有一个热中子探测器,它能测出进入其体积内的热中子,这样热中子计数和土壤含水量之间就存在一种确定的关系,通过标定,我们就能由热中子计数算出土壤含水量.
    中子法测水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可无损原位重复测量,因此和最常用的烘干法相比,没有采样的位置误差,另外测量的有效体积也比土样大得多,从统计的角度讲就是它的样本容量大,用它的测量结果去推论某快田里的某一层土壤总体含水量的数学期望值,较烘干法也准确许多。另外中子法测量不象电容,电阻法那样易受土壤盐,碱化学成份的干扰,外界因素影响较小。

     ( 5 )γ-射线法(Gamma-ray attenuation)

    γ-射线法的基本原理是放射性同位素(现常用的是137Cs,241Am)发射的γ-射线法穿透土壤时,其衰减度随土壤湿容重的增大而提高。

    ( 6 )土壤介电常数

    驻波比法(Standing wave ratio)
    自从Topp 等人在1980 年提出了土壤含水率与土壤介电常数之间存在着确定性的单值多项式关系,从而为土壤水分测量的研究开辟了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即通过测量土壤的介电常数来求得土壤含水率从电磁学的角度来看,所有的绝缘体都有可以看着是电介质,而对于土壤来说,则是于土壤固相物质、水和空气三种电介质组成的混合物。在常温状态下,水的介电常数约为80,土壤固相物质的介电常数约为 3~5,空气的介电常数为1,可以看出,影响土壤介电常数主要是含水率。Roth 等提出了利用土、水和空气三相物质的空间分配比例来计算土壤介电常数,并经Gardner 等改进后,为采用介电方法测量土壤水分含量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依据,并利用这些原理进行土壤含水率的测量。

     时域反射法(Time domainreflectrometry,TDR)也是一种通过测量土壤介电常数来获得土含水率的一种方法。TDR的原理是电磁波沿非磁性介质中的传输导线的传输速度V= c /ε,而对于已知长度为 L 的传输线,又有V = L / t ,于是可得ε = (ct / L)2,其中 c 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ε 为非磁性介质的介电常数, t 为电磁波在导线中的传输时间。而电磁波在传输到导线终点时,又有一部分电磁波沿导线反射回来,这样入射与反射形成了一个时间差 T 。因此通过测量电磁波在埋入土壤中的导线的入射反射时间差T 就可以求出土壤的介电常数,进而求出土壤的含水率。

     频域反射原理(FDR),该技术最早应用于美国,即传感器发射一定频率的电磁波,电磁波沿探针传输,到达底部后返回,检测探头输出的电压,由于土壤介电常数的变化通常取决于土壤的含水量,由输出电压和水分的关系则可计算出土壤的含水量。水分是决定土壤介电常数的主要因素。测量土壤的介电常数,能直接稳定地反应各种土壤的真实水分含量。FDR土壤水分传感器可测量土壤水分的体积百分比,与土壤本身的机理无关,此原理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土壤水分传感器测量方法。
     

    ( 7 ) 光学测量法(Optical)

    光学测量法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测量土壤含水率方法。光的反射、透射、偏振也与土壤含水率相关。先求出土壤的介电常数,从而进一步推导出土壤含水率。

     

    各种方法当比较与总结

    ( 1 ) 称重法具有各种操作不便等缺点,但作为直接测量土壤水分含量的唯一方法,在测量精度上具有其它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它作为一种实验室测量方法并用于其它方法的标定将长期存在。
    ( 2 ) 张力计法由于其测量的直接对象为土壤基质势,因此在更大程度和其它土壤水分测量方法相结合用于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 3 ) 电阻法由于标定复杂,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标定结果将很快失效,而且由于测量范围有限,精度不高等一系列原因,已经基本上被淘汰。
    ( 4 )中子法测水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可无损原位重复测量,因此和最常用的烘干法相比,没有采样的位置误差,另外测量的有效体积也比土样大得多,从统计的角度讲就是它的样本容量大,用它的测量结果去推论某快田里的某一层土壤总体含水量的数学期望值,较烘干法也准确许多。另外中子法测量不象电容,电阻法那样易受土壤盐,碱化学成份的干扰,外界因素影响较小. 基于辐射原理的中子法和γ-射线法虽然有着高精度,快速度等优点,但是由于它们共同存在着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致命缺陷,近年来已经在发达国家遭到弃用,在国内也仅有少量用于实验研究。
    ( 5 ) 基于测量土壤介电常数的各种方法是近20 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测量方法,在测量的实时性与精度上都比其它测量方法更具优势,而且在使用操作更加方便灵活,可适用于不同用途的土壤水分测量。是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一种土壤水分测量方法。TDR其优点是测量速度快,操作简便,精确度高,能达到0.5%,可连续测量,既可测量土壤表层水分,也可用于测量剖面水分既可用于手持式的时实测量,也可用于远距离多点自动监测,测量数据易于处理。
    ( 6 ) 光学测量法虽然具有非接触的优点,但由于受土壤变异性影响,误差大,适应性不强,其研究与开发的前景并不乐观
     

  • 相关阅读:
    array_map()与array_shift()搭配使用 PK array_column()函数
    Educational Codeforces Round 8 D. Magic Numbers
    hdu 1171 Big Event in HDU
    hdu 2844 poj 1742 Coins
    hdu 3591 The trouble of Xiaoqian
    hdu 2079 选课时间
    hdu 2191 珍惜现在,感恩生活 多重背包入门题
    hdu 5429 Geometric Progression 高精度浮点数(java版本)
    【BZOJ】1002: [FJOI2007]轮状病毒 递推+高精度
    hdu::1002 A + B Problem II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hudata/p/4793589.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