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第 15 版第七章的读书笔记,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了总结归纳。
阅读本文可以了解:
1、非语言沟通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2、非语言沟通的种类
1. 非语言沟通的特征
1.1 非语言沟通的定义
通过与语言无关的途径所表达的信息。包括身体动作、声音、触碰、外貌、物理空间、物理环境、时间等。
1.2 非语言技巧的重要性
1.3 所有行为都有沟通价值
非语言沟通无处不在,事实上,不传递非语言信息是不可能的。像结巴、脸红、皱眉等非语言行为不管我们是否有意发出,别人都会发现这些行为并且依据他们的观察形成对我们的解读。
1.4 非语言沟通主要是关系上的。
非语言沟通可以用来进行印象管理(行为、外貌等),传递情绪(脸红、噘嘴、幽怨的眼神等),还可以反应和塑造我们与他人保持哪一种关系(比如触碰这种亲密行为往往只出现在亲密的关系中)。
1.5 出现在媒介信息中的非语言沟通
媒介沟通中的非语言线索远不如面对面沟通丰富。当我们打字时,呈现非语言表达的最明显的方式就是使用表情符号和表情图标。
1.6 非语言沟通提供许多功能
语言和非语言沟通在每一个沟通行为中都是紧密相连的两个要素,非语言行为可以借由与语言行为的几种关系而运作。包括重复、补充、替代、强调、调控、矛盾。
重复:给别人指路的时候往往在口头陈述的同时使用手势指明方向,这种重复不只是语言表达的装饰:相比只有文字说明,人们更记得伴随有手势的说明。
补充:非语言行为也可以强化你说过的话,起补充作用的非语言行为与沟通者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想法和感受相配合。比如说"谢谢你"的时候配合一个"诚挚的表情和语调",可以让你的感谢效果更好。
替代:当沟通者不愿意用言辞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时,非语言替代可能是有用的。比如别人问你面试结果如何,你不说话但是长叹一口气同样可以表示你的感受。
强调:使用非语言行为来强调口头信息。比如批评别人的时候用手指指着对方,说话时着重强调特定的字眼等。
调控:非语言行为通过影响语言沟通的流畅度提供流畅功能。我们通过点头(表示"我了解""请继续")、转移目光(表示"很难专注")或者走向门口(表示"想要结束谈话")来非语言地调控对话。
矛盾:人们通常在语言与非语言行为上表达出不同甚至是矛盾的信息。比如有人向你说"对不起",但是表情却是很不甘,说话语调也很不客气,这就是矛盾的典型例子。也常称为心口不一。
1.7 非语言沟通泄漏了欺骗的线索
当信息的发送者说谎时,他们的非语言行为有时会出卖他们。欺骗的这种疏忽信号通常称之为泄漏。通常会在表情、语速、语调、姿势等非语言渠道表现出来。当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出现冲突时,沟通者倾向于依赖非语言信息。出于这个原因,在检测欺骗时非语言线索很重要。
1.8 非语言沟通是模糊不清的
非语言信息比语言信息更加模糊不清。在不同的场景、人群群体中同一个动作往往有不同的诠释。信息的解析有赖于认知复杂度的提升。
2. 非语言沟通的影响因素
我们的非语言沟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生理性征的影响,并且在更大程度上会受到我们社会化的方式影响。
性别:女人更善于解读别人的非语言行为,笑得更多,更多使用面部表情、声音也更丰富、眼神交流也更多。
文化:不同的非语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会得到不同的诠释。并且文化也会影响人们如何监视别人的非语言线索。比如在日本,人们倾向于注意对方的眼睛来寻找情绪线索;而在美国和欧洲,人们则重点关注对方的嘴巴。
3. 非语言沟通的类型
3.1 身体动作
3.1.1 身体定向
我们以身体、脚和头面向或背对他人的程度来传达对别人的兴趣程度。一般来说,直接面对一个人表示你对他有兴趣,而背对一个人则表示你想要避免和他有交集。借由观察别人的面向,可以得出他们感觉如何的信息。可以在人群中观察某些人的面向和自己的面向得出一些信息。
3.1.2 姿势
姿势可能是信息最为明确的一种非语言行为了。不同的环境中会采用不同的姿势。安全环境为放松的姿势,危险环境则紧绷的姿势。通过姿势的放松和紧绷也能分辨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自信程度。
3.1.3 手势
说明性手势:伴随语言使用,不能单独使用。比如给人指路时的手势。
表征功能的手势:这样的非语言行为带有非常明确的意思,且在同一文化圈中所有人几乎都明白其含义。表征的手势可以单独使用。比如把手放在耳朵边代表"我听不见你说的话",挥手表示"告别或者拒绝"等。
调节动作的手势:对环境做出回应的无意识的身体动作。 比如紧张时摸鼻子,冷的时候双手互搓等。
3.1.4 表情和眼神
表情变化速度非常快,所以比较难捕捉和理解。可以通过寻找那些看上去太夸张的表情(比如真诚的面部表情一般不会持续超过5秒)和查看他人在不太可能顾忌自己样子时的表情来获取信息。
眼神能够传达的信息也很多。比如迎上某人目光通常是想要进一步接触的信号,而转移自己的目光则经常是想要避免接触的信号。另外眼神还能传达积极或者消极的态度。
3.2 声音
社会科学家用副语言来形容非语言的、声音的信息。通过副语言的音色、语速、语调、音量、甚至停顿使得相同的字词传达出不同的意思。比如"'这'是一本有趣的书""这是一个'有趣'的书",不同的字词强调表达了不同的意思。
停顿:停顿分为两种,一种是非故意的停顿,人们停下来整理他们的想法,然后再决定如何更好的继续表达他们的语言信息。第二种是发出声的停顿,范围从支支吾吾的语气词"嗯""呃",到惯常使用的填充词如"像""好""你知道"等。发出声的停顿属于一种低权利语言,会降低一个人的可信度。
语速:研究发现,沟通者最有可能遵从那些说话速度跟自己相似的人提出的要求,听众也会对同样语速说话的人留下更积极的印象。
3.3 触碰
友善的触碰能拉近关系,增加好感。
3.4 外貌
生理吸引力:外表更有吸引力的人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利益。我们认为别人漂亮或者丑陋不只凭借他们的"原生装备",也会基于他们如何利用自己的装备。
穿着打扮:衣着可以向他人至少传递十种信息:经济背景、经济水平、教育背景、教育水平、老练程度、成功程度、道德人格、社会背景、社会地位、可信赖程度。
3.5 物理空间
人际距离学提出至少有两种人际距离学的向度:距离和领域。
距离:距离我们身体的大小。根据距离的大小又可以分为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共距离。长度逐渐增大。
领域:我们自认为属于自己的空间,比如你的工位、你的房间等。
3.6 物理环境
物理位置、建筑方式及室内设计也会影响我们的沟通。
3.7 时间
沟通者对于别人应该何时回复自己的帖子、邮件和短信有一定的预期,如果对方的回复延迟了,那么他们往往会对此做出消极的解读。在一个重视时间的文化中,等待可能表明 了某种地位,比如地位低的需要提前到等待地位高的。与同伴相处的时间量暗示了对方在这个人心目中的分量。
欢迎关注公众号TestDevelop, 这里是一个互联网测试开发工程师的知识和经验分享小空间,分享各种测试开发技术知识、沟通技巧、职场感言。欢迎后续与我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