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性能测试-响应时间的百分比指标

    性能测试-响应时间的百分比指标

      先前看过一本书,说到了性能测试者的关键数学原理,充分说明了关于性能测试一些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最大力度的获取性能测试的真实指标。对此有也有些自己的感想,尤其是响应时间,和用户切身相关的性能指标,通过百分比指标的分析,性能结果的好坏一目了然。

      首先,大家看一组响应时间的数据:

      

      假设,我们执行某个任务,响应时间的需求指标上限为1秒,开发了两种方案:A、B,而且我们也做了相关的执行测试,分别收集了十组响应时间的性能数据。虽然,两组数据平均响应时间都一样,均为1秒,但本质上,差距还是很大的。List A方案,90%的用户响应时间都在1秒以内,而List B方案,只有60%的用户响应时间符合1秒以内的要求,单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说,List A显然要好于List B,List B有40%的用户会感觉不满意,因为用户感受到的恰恰是这种差异化,并不是平均的数据,所以平均值这种数据的统计意义和价值,要辩证的来看待。而这种数据百分比的模式恰恰会帮助我们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因为除了平均响应时间,我们通过关注90%响应时间,甚至95%的响应时间,能更加精确的定位到性能数据的这种差异化分布,而不仅仅是平均。List A 90%的响应时间为0.987秒,List B 90%的响应时间为1.273秒,因此,这种百分比的数据模式,比单纯的平均响应时间要包含更多的信息。

      另外,前面提到的关于一本web性能测试的书,关于性能测试者的关键数学原理,和性能测试的百分比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关于关键数学原理这块知识,通过三组数据,分别介绍了平均值、百分比数据、中位数、正常值、标准偏差、均匀分布、正态分布等等,也从统计学方面做了说明。

  • 相关阅读:
    TCP源码—连接建立
    TCP系列02—连接管理—1、三次握手与四次挥手
    TCP系列01—概述及协议头格式
    ubuntu软件管理apt与dpkg
    318. Maximum Product of Word Lengths
    317. Shortest Distance from All Buildings
    316. Remove Duplicate Letters
    315. Count of Smaller Numbers After Self
    314. Binary Tree Vertical Order Traversal
    313. Super Ugly Number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iyu/p/6710223.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