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集合的势,你了解吗~

    布于 2021-09-06 23:42

    写在前面

    我的好朋友们,大家好哎~ 好久没有更新啦,所以今天xia写一些东西,谈一下自己对集合的认识,代表我还在呢!^-^ 反正最近就是去外边干项目了,又学了一堆奇奇怪怪的知识,也发生了许多神奇的事情~~~

     摘要: 本文的相关内容主要取自本学年开设的泛函分析课程,对集合的势理论做了深入的分析与思考,其中还涉及了映射关系、集合势的意义、无穷大与阿列夫数以及一些看起来的悖论命题等部分。

    1引言

           初次接触泛函分析,心里还是怀着激动的心情,毕竟几年都没有接触数学方面的知识,对于这门课在自己后面的科研学习中到底有多大的作用,暂时我还不能得知,但隐隐约约感到这一门课程将会影响我的数学思维,给我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相信大多数人对于数学的直观感受就是晦涩难懂,尤其是像泛函分析这种纯理论推理证明的课程,有这些感受我认为是很正常的,至少当初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总的来讲正是有了这些高度抽象的理论,才让我们发现了宇宙的奥妙以及事物的本质,比如海王星的发现,光的波粒二象性等等,无不涉及数学。而相比数学中的那些定理公式,我更喜欢那些定理公式后有趣的数学故事,比如像希尔伯特的"旅馆"、牛顿的"苹果"等,因为每一个故事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通过这些故事更能深入地理解那些理论,也会使得数学显得不在那么枯燥乏味,尤其是像泛函分析这类纯理论推理证明的课程。
            说是应用泛函分析课程,倒不如说是预备知识课程,因为学习泛函分析需要掌握众多的基础理论知识,像集合、映射、势、测度以及距离空间等一系类的预备知识。本来打算要写对测度理论的理解与分析,由于测度自己学的还不够深入,想了想还是写写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集合这个专题,本文将主要围绕集合的势进行展开,分享一下自己的所学所想。

    2集合里的映射关系

             映射作为集合中常见的一种对应关系,算是比较重要的概念。映射关系在日常生活当中,也是非常的普遍,比如在一定年龄段,你的身高总是与体重呈现某种关系,这是一种简单的映射。在数学当中,函数作为一种常见的映射,相信你已经再熟悉不过了,对于一元连续函数,每一个自变量值都对应着因变量值;而对于一个双曲线函数,往往一个自变量值有可能对应着两个因变量值;不管是一元函数还是双曲线函数等等,这里的自变量为因变量在函数关系下的原像,而因变量称为自变量在函数关系下的像,而这个函数就称之为自变量到因变量的一种映射关系。由于映射关系的不同,所以出现了几类常见的映射关系,有双射、单射以及满射等等。
              在谈论这几种映射关系之前,我想先来阐述一下集合的定义,先来看书中的定义是,把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具体的或抽象的对象的全体称作集合,这显然很难去理解。根据朴素集合论的定义,只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所有满足条件的元素都在集合内,二是集合里的所有元素都满足条件,这似乎看起来就没有那么抽象了,但这么简单的定义肯定会出问题的。在课程学习中老师曾给出这样的集合: 集合 那么,   是否成立,我们来思考一下,假设   ,那么显然满足“   ”的条件,所以   ;再做另外一种假设 ,那么集合内的元素应该满足“  ”的条件,所以   ,这个问题被称之为罗素悖论,查阅相关资料显示罗素悖论引发了第三次数学危机,至今还仍未完全化解,现在做的最好的就是  公理系统加上选择公理称之为  公理系统。         有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再进一步来看那几种映射,我画了几幅图以来清楚地表示这几种关系,如图1所示。好了,阐述了一些基础理论,做好铺垫之后,接下来开始讨论一些有关集合势理论的话题,也是本次写作的重心。

    3集合势理论

             要说理解“势”,我们先从字面意思看起,“势”在汉语中意思是形势、势力,代表的是一种范围大小,所以说集合的势也必定是用来表征集合大小的东西。众所周知,关于事物的多与少是很普通的概念,例如吃饭的时候,假如有人问:桌子上放的碗的个数与吃饭的人数哪个多?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只要规定每个人可拿一个碗且最多只能拿一个碗,最后,如果有人没有拿到碗,那么便是人数多于碗的数目;如果桌子上的碗有剩余,说明人数少于碗的数目;再如果是每个人都拿到了碗且桌子上没有剩余的碗,那就说明人数与碗的数目一样多。在这个问题当中,我们无形之中就运用了集合势的理论,正因为有了势的概念,才使得比较有了实际的意义,下面来看一些具体的实例。
             对于有限集,比如   ,要比较这两个集合的大小,那实在太容易了,集合  有  个元素,称集合  的计数为  ;同理集合  的计数为  。在本门课程中有这样的规定,有限集的势为集合的计数,所以对于上面这个例子,集合  的势就为  ,记作   ,同样集合  的势为  ,记作   ,因为   ,所以集合  的元素比集合  多。
    有限集的对立面自然就是无限集,所有不是有限集的集合就是无限集,无限集是存在的,例如自然数全体  ;在这里需要补充一下,什么是对等?对等就是  、  两个集合存在一个  到  的一一对应关系,就表明  与  对等,记作   。刚才提到的自然数全体  ,其实能和它的真子集  (偶数全体)对等,这里做以简单的阐释,感觉还是很有意思的:  存在一种映射   满足条件   ,使集合  与  一一对应,所以   ,故两集合的势相等,说明“正偶数和正整数一样多”,但这看起来似乎是个悖论,感觉自然数显然要比偶自然数要多一倍,这也是数学有意思的地方,为了更严谨的表达,我觉得称两集合的势一样大会更好一些。通常凡是与自然数  对等的集合称为可列集,可列集是最小的无限集,因为无限集必与它的一个真子集对等,所以任何无限集必含有一可列子集,可列集的势记为“   ”(读作“阿列夫零”)。

    4无穷大与阿列夫数

             "无穷”这一概念,可能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比如当被人问我们要多少糖时,我们可能总要说很多很多,这个“很多很多”其实并没有一个实际的量化值,总之非常的大,而像这样,没有极限,没有止境,也没有终点,正是“无穷”的概念。读过一本叫做《从一到无穷大》的书,从微观世界过渡到宏观宇宙,正是诠释了从无穷小到无穷大的内涵,因为“无穷”是世间的本质特征,有时可能真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当初次接触“无穷”的时候,有时可能很容易将自己绕进去,就比如上一节所提到的正自然数与正偶自然数的问题,从整体上来看,我们运用“无穷”的思维会发现,两者是一样多的,因为他们都有“无穷”多个元素,但是又仔细一想,明显自然数要比偶自然数多一半,这显然是相悖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要引入集合势概念的理由。         考虑上一节所提到的阿里夫数,会自然的想到这与无穷大有什么关系呢?看起来两个都很大,刚接触时可能会认为   是无穷大,   是更大的无穷大,没错当初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随着课程进一步的学习,我发现两者的概念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交集,因为无穷大是为了描述一个要多大有多大的数,而阿列夫数描述的则是无限集的势的大小。总的来讲,无穷大描述的是“大”,而阿列夫数描述的是“多”,两者并不能同日而语。

    5一些表面看似悖论的命题

             要说明以下这些集合两两之间等势,只需要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一一对应的关系即可,由于这是一篇关于集合势理论的思考写作,我就也没必要去将严格的证明列在这里,只是想以课程学习到的推理思维做以简单分析。

    5.1 整数集  与有理数集  的势等同

            众所周知,一个有理数  可写成一个分数  ,其中  均为整数,并规定   ,通过改变记号,将分数  与平面上的点  对应起来;由于,  的全体均是可列的,因此平面上的点  的全体也是可列集,所以两者的势自然相同的。

    5.2 全体实数集与  的势等同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很容易可以找到一个映射,作   到   的映射   , ,显然这是    到  的一一对应,所以全体实数集的势也为    。

    5.3 直线上的点集与平面上的点集势等同

             这个问题其实是很不直观的,我们可以想象一条直线上的点集怎么会和平面上的点一样多呢,但事实往往和我们想象的不大一样。数学存在的意义,有时并不是那么明显,不像物理世界实实在在的东西,你可能一时半会也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恰恰才是数学的魅力之所在。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将直线点集双射于   ,平面点集双射于   ,下来任取一个数   ,然后取  的奇数位上的数拼成:  ,偶数位上的数拼成:  ,将其分别赋值给  ,得到   ,以此类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一一映射,则两集合对等,即势也一样大。

    5.4 希尔伯特的“旅馆”

             在泛函分析课程学习当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我觉得很有意思,这恰好就是一个集合之间对等的问题。其中故事是这样描述的:在一个拥有“无穷”个单人间的旅馆,里面住满了“无穷”多个客人,这时又来了“无穷”多个新客人要求住店,这时旅馆可以让现有住在房间  的客人搬进房间  ,也就是说让  号房的房客搬进  号房,让  号房的人搬进  号房,以此类推,这样奇数号房就都被腾出来了,因为奇自然数集与自然数集是等势的,所以被腾出来的奇数号房间是可以供给“无穷”多个新房客入住,想想还真是不可思议,这要是放在现实生活中,显然是无法实现的。

    6结语

             不知不觉也写了这么多内容了,这次主要将泛函分析课程中涉及的有关集合的内容作了一些报告,针对集合势理论作了相关的分析和思考,但其中也包含了自己对映射、集合的大小、无穷的概念以及一些看似悖论的命题等要点的理解。其次课程中涉及的测度、距离空间等概念也非常令我着迷,因为这些对我来讲都是全新的,那总是会充满期待的。此外,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次写作的语气还是比较接地气的,因为我觉得既然是对某个话题的分析与思考,也没有必要那么正式,那样会显得有些僵硬更不好去表达自己的见解。
             最后我想说的是,通过本次的分析与思考,虽然这门课程有一大堆定理推理证明有许多自己还未真正的掌握,但是每一次的推理证明过程,都让我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能收获许多的数学方面考虑问题的思维,我想这也是这门课程最大的收获。课程的学习让我认识到了又一个全新的数学世界,不在仅仅局限于当初中学乃至本科所接触的数学空间。

    7参考文献

    [1] 薛小平,张国敬等. 应用泛函分析[M].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2] 夏道行等. 实变函数论与泛函分析(上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 相关阅读:
    WinForm控件常用设置(转)
    EF Core性能优化(一)
    如何更改已经释放的(released)传输请求(TR)的描述
    在新窗口调用Tcode[ABAP4_CALL_TRANSACTION]
    [代码]如何取得表/结构的列名字(cl_abap_structdescr)
    [代码]创建.ZIP压缩文件[CL_ABAP_ZIP]
    如何在表维护视图(maintenance view)上添加自定义按钮(SM30)
    [代码]基于动态内表的ALV
    物料单位转换函数[MD_CONVERT_MATERIAL_UNIT]
    拆分全路径名得到路径+文件名[STPU1_EXTRACT_FILENAME]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jlweilong/p/15504068.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