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就是一个变量出了作用域,我以为这个变量的内存就被回收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昨天问了一个高手,才豁然开朗,自己在看相关代码的反汇编代码,才知道原来真是这样就。这个问题,我想简单的说一下内存的分配VS回收&构造函数VS析构函数之间的关系。
我的疑问:为什么p出了作用域,指向p的ptr还能读到p中arr的内容,难道p出了作用域,还没有析构?
下面的内容会解答这个疑问,先说说跟这篇文章有关的内容。
可能是因为平时习惯的原因,我们在实例化一个对象的时候,往往是一条语句实现两个功能:1分配内存;2调用构造函数
class A { public: A() { i=0; j=0; } ~A(){} int i; int j; }; A a1; A * a2=new A();
这两中方式都是一步实现两个操作,分配内存和调用构造函数,如果A没写构造函数,即没有构造函数(编译器也不会自动生成),当然就不需要调用构造函数。
其实这两步是可以分开的,A a1;这句分开不了这两步,但A * a2=new A();是可以分开,同等的代码如下:
void* memory=operator new(sizeof(A));//分配内存
A* a2=new(memory) A();//在memory上调用A的构造函数
回收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写:
delete a2;//这句等同下面两句
//a2->~A();
//operator delete(memory);
如果A没有析构函数,当然delete时也不会调用,原因请看我的博客:构造函数产生的点及原因。
也就是说A* a=new A();delete a;这两条语句,执行了四个操作:
分配内存->调用构造函数->调用析构函数->回收内存;
更多关于这四步分开的代码:
而我今天要说的是,这四步是完全可以分开的。既然这四步是可以分开的,那么解答上面那个疑问就很简单了。
Char* ptr;
{
Point p;
ptr=p;
}
P出了作用域,为什么ptr还能读到他的内容,原因很简单:因为上面几行代码只执行了前面三步,最后一步回收内存,还没有执行。出了作用域,就会执行析构,没说要回收内存,栈的内存要在方法返回之前才回收,也就是说一个方法如果大量的分配内存是很容易爆栈,即是你让栈中的变量出了作用域也没用,请不要搞混了。栈内存在方法返回的时候才回收,这一点就是爆栈的最重要原因,为什么不是在变量出作用域的时候,调用完析构函数,就回收内存呢?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看方法test11的反汇编代码,的确是在方法返回的时候才回收内存?
那个疑问的源码如下: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Point { char arr[10]; Point() { for(int i=0;i<9;i++) { arr[i]='a'; } arr[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