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我们要有服务意识

    "当今社会是一个服务型社会,我们要有服务意识,关于服务意识,我整理了一些资料。作为软件开发人员,也应该认真学习。"

    服务意识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与一切企业利益相关的人或企业的交往中所体现的为其提供热情、周到、主动的服务的欲望和意识。即自觉主动做好服务工作的一种观念和愿望,它发自服务人员的内心。

    简介

    服务意识有强烈与淡漠之分,有主动与被动之分。这是认识程度问题,认识深刻就会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有了强烈展现个人才华、体现人生价值的观念,就会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有了以公司为家、热爱集体、无私奉献的风格和精神,就会有强烈的服务意识。

    内涵

    服务意识的内涵是:它是发自服务人员内心的;它是服务人员的一种本能和习惯;它是可 以通过培养、教育训练形成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对“服务”的解释是“为集体(或别人的)利益或为某种事业而工作”。也有专家给“服务”下的定义是这样的:“服务就是满足别人期望和需求的行动、过程及结果。”前者的解释抓住了“服务”的两个关键点,一是服务的对象,二是说清了服务本身是一种工作,需要动手动脑地去做;后者的解释则抓住了服务的本质内涵。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就是处于一个大的社会系统中,相互依存,相互服务。从广义的“服务”来说,我们每天用的电、吃的米不都是电厂工人、农民兄弟给我们提供的服务吗?
    服务意识必须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思想认识中,只有大家提高了对服务的认识,增强了服务的意识,激发起人在服务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搞好服务才有思想基础。

    意义

    具有服务意识的人,能够把自己利益的实现建立在服务别人的基础之上,能够把利己和利他行为有机协调起来,常常表现出 “以别人为中心”的倾向。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先以别人为中心,服务别人,才能体现出自己存在的价值,才能得到别人对自己的服务。 服务意识也是以别人为中心的意识。拥有服务意识的人,常常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急别人之所急,想别人之所想;为了别人满意,不惜自我谦让、妥协甚至奉献、牺牲。但这都只是表象,实际上,多为别人付出的人,往往得到的才会更多。这正是聪明人的做法。 缺乏服务意识的人,则会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和自私自利的价值倾向,把利己和利他矛盾对立起来。在这些人看来,要想满足自己的需要,只有从别人那里偷来、抢来或者骗来,否则,别人不会主动为自己付出。实际上,这常常是懒人们的哲学,从本质上说,这违背了人与人之间服务与被服务关系的规律。这种人越多,社会就越不和谐。 服务意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所谓文明,即人区别于一般动物的部分。所谓文化,即人的文明化或去动物化。人的文明程度的高低,即人被文明化的程度高低。换言之,人的文明化程度的高低,即人的社会化程度的高低。由此可见,人的文明程度或文化程度的高低,并非是指接受学校教育的年限和学历的高低。

    形成

    服务意识的萌生,通常最早来自于家长的教育。家长越早教育孩子应该尊重别人,礼貌待人,那么,孩子就能够越早建立起服务意识。一般来说,年龄越小的人,替别人着想的服务意识越差。 新生婴儿是没有服务意识的,只有在他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自己对于父母的依赖是自己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时,方能意识到父母为自己服务的重要性;但如果没有家长的教育和培养,孩子也不会产生对父母需要他们服务回报的认识。尤其是在中国的一部分独生子女家庭里,往往会形成以孩子为中心的不平等家庭成员关系。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忽视自己对家庭成员的服务责任,从而表现出服务意识的欠缺。 一旦孩子步入社会,比如上学和工作,如果还是缺乏服务意识,那么他就会表现得过于自我、自私,不关心他人,没有团队精神,难以与人相处。 成熟理性的服务意识的建立,则常常要到人们成年之后。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子方知父母恩。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成员和社会就要赋予人们更多的家庭和社会责任。当人们还是一个幼儿的时候,人们承担的家庭和社会责任很少;当人们成为一个学生的角色时,就需要完成自己的学业,来满足家长和老师对自己的期待;当人们走出校门步入职场时,就需要努力工作,努力赚钱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当人们结婚生子,为人父母的时候,就需要用自己的爱来营造家庭的幸福美满……

    心理障碍

    担心遭到拒绝

    这是由以往曾经遭遇过顾客的拒绝所造成的心理障碍。有些顾客自主意识特别强,或者是有自闭症状,不喜欢被别人服务。但这种人所占比例不大,其他大多数顾客还是愿意接受主动服务。假使因此而不再为顾客提供主动服务,是不是会影响到其他顾客需要的满足呢。退一步想,即使遭到拒绝又能怎么样。由于是善意的,顾客通常也不会怪的。

    担心服务不好

    这是由于对自己要求过高,或对自己的服务素质缺乏自信所造成的。其实,顾客要求未必像自己的要求那样高,多数顾客更在意的是服务态度,而不是服务知识和服务技能。 另外,没有几个顾客在服务知识和服务技能方面更内行,只要大胆服务,顾客是看不出缺陷的。即使在服务知识和服务技能方面的缺陷被顾客发现了,又能怎么样,可以自谦地说“我正在努力学习,以后不会这样的。”只要态度积极,顾客不会拿怎么样的。记住:只要服务态度好,即使服务知识和服务能力暂时差些,也没有关系。因为只有在服务顾客的实践中,才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也才能有意识地学习和改进。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总归是有限的,要善于借助团队的力量帮助顾客解决问题。既可以找同事帮忙,也可以找上司帮忙,甚至可以请其他的顾客帮忙,只要愿意,总能把服务顾客的事情做好的。

    担心别人嘲讽

    如果总是担心别人嫉妒而不敢进步,那只好做一个平庸之辈了。其实,别人嫉妒是好事,说明比他强。只要对同事也像对顾客一样尊重和关心的话,不仅不会遭到他们的嘲讽,还会影响和带动他们学习。话又说回来,所担心的这种情况,在如今的中国已经不成问题了,没有几个人有那闲工夫去嘲讽别人的优秀了,尽可以大胆表现自己,让他们学去吧。即使有人嘲讽,又能怎么样。至少领导不会嘲讽。再说了,嘲讽人的人,过不了多久,也许就会成为追随者,只要坚信自己是对的,就不要被别人的看法所干扰。

    感觉心里委屈

    这其实是因为心里不平衡所造成的。本来人人平等,为何我要服务别人,而别人被我服务呢?为了挣这点钱,值得我付出这么多吗?这是很多人在服务意识尚未真正建立之前的一种正常心理活动。的确,被服务的感觉要比服务别人的感觉好得多,因为不必费心费力费时。尤其是当人们为顾客服务却得不到平等回报的时候,人们更会感觉到自己委屈了,似乎很不值得。为了克服这一心理障碍,首先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帮人更是帮自己。试想一下,如果周围有一个人,总是获得他人的帮助,却从来不去考虑帮助他人的话,时间一长,他人还会愿意再继续帮助他吗?相信大多数人都是有情感、有头脑的,既然人人都知道这个道理,那么付出也就不会白费了。这就是人际关系中的牛顿第三定律。 物理学里的牛顿第三定律讲的是:一个物体给另一个物体施加一个作用力的同时,也会受到来自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比如,用拳头用力去砸石头的同时,感到自己的手很疼,这就证明同时受到来自那块石头的反作用力;而且越是用力,就会感觉越疼,因为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人际关系中,这一定律也有一定的适应性。那就是说,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越多;爱别人,别人也会爱;冷落别人,别人也会冷落;恨别人,别人也会恨。总之,付出什么,便会得到什么。虽然人际关系上的牛顿第三定律似乎不像自然科学上的牛顿第三定律那样同步和精准,但也能大致反映人际交往上的一些特点和规律。
    有时候帮助别人,当时只是得到了一声“谢谢”作为回报,似乎没有得到更多更实惠的报偿。但仔细想一想,即使只是用自己的知识帮助一位陌生人,同时也会起到帮助自己复习和检验知识的作用,“教学相长”就是这样的道理。生活中的帮人,并不见得立即就能产生完全相等的回报,但是却能起到润滑人际关系的作用,使得有个好人缘、好友圈,这也是一笔宝贵财富。在职场上,多帮助同事,也会有一个好的工作圈,当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别人也会主动帮助的。对待顾客也是这个道理,如果总是愿意帮助顾客并满足他们的需要,顾客就会产生信任感和依赖感,陌生顾客会变成熟客;当遇到困难时,熟客也会来帮,渡过难关,继续为他服务。

    厌恶服务对象

    喜欢谁才接近谁,讨厌谁就远离谁,这在日常生活中很普遍。这人真麻烦…… 这人长得好特别哟…… 这人真小气…… 不理他了。但是,在工作岗位上,如此看客下菜的做法,却严重违背了一视同仁的普遍服务原则。要想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必须调整自己的心胸,让自己的心胸宽广起来,才能容纳各类人。顾客自然是越多越好,销售业绩才能越高。不管是什么样的顾客,付的都是一样的钞票,又何必计较喜不喜欢他们;在销售岗位上,不管顾客什么样,都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这是职责。

  • 相关阅读:
    vue cli 3 构建vue项目
    hadoop综合大作业
    理解Mapreduce
    熟悉常用的HBase操作
    常用的HDFS操作
    爬虫大作业
    数据结构化与保存
    爬取新闻
    网络爬虫基础练习
    Hadoop综合大作业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nsongbiao/p/5361631.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