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Web2.0系统若干要处理的问题

    Web2.0系统的负载均衡问题

    1.基于硬件的负载均衡可以采用北电的Alton,F5的BIG-IP等。

    2.基于软件的负载均衡根据环境不同而不同。
    Linux下可以用LVS(Linux Virtual Server)
    Windows 2003下可用NLB(网络负载均衡器)
    Apache有自己的负载均衡器
    WebSphere Edge Server Load Balancer

    3. 典型的负载均衡的策略
       LVS+Squid集群
       BIG-IP+Squid
       BIG-IP+Perlbal(LiveJournal采用的方式)
       Windows 2003 Server +IIS6

    Web2.0系统的文件存储问题

    假设你有大量的文件(图片,视频等)需要访问。如果仅仅是少量的页面风格图片,那就不要看下去了。

    1.图片能小则小,尽量使用JPEG,GIF,PNG的图片格式,切忌使用BMP格式。
    如果提供了图片上传功能,一定要限制用户上传BMP格式的图片,除非BMP是必要的。

    2.图片尽量放在不同的磁盘上,提前规划好图片的存储策略:比如按照时间分段存储,提高IO性能。

    3.可能的话设定图片服务器,为图片服务器提供独立的域名。这样可以降低页面访问服务器的压力,又能
    避免因图片下载失败导致的页面失败。

    4.如果你有能力部署MogileFS分布式文件系统,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5.适当的缓存,可以极大的提高性能。类似Squid的web代理服务器都有较好的cache能力。

    6.选择好磁盘,要知道15000转的SCSI硬盘比10000的吞吐率高近30%。

    Web2.0系统处理海量数据问题

    面对海量数据,数据库系统该做怎样的存储策略、访问策略来应对?假设你有不止一台数据库服务器,
    你的网站数据增长迅速且庞大。

    1.如果用户量非常大,考虑单独拿出一台服务器来做用户信息存储、认证。可以根据用户量来拆分 用户表,比如每10万用户放在一个表上,或根据用户的地区等分类来存在不同的表上。数据库文件同样要考虑放在不同的磁盘上,以提高IO性能。一种可能的方案是:一台数据库存放所有的用户注册信息,负责用户的登录认证、用户信息更新;业务数据按用户数量定量拆分,如每200万用户的所有数据放在一台服务器上,用户登录后即可将其他的操作导向到指定的服务器上。

    2.按数据性质拆分数据。比如论坛主题数据放在一台服务器上,主题评论信息放在一台服务器上。

    3.按模块拆分数据。比如论坛数据放在一台服务器上,产品数据放在另外一台服务器上。不同的业务功能
    被不同的数据库服务器服务,MySpace等网站在特定时期都采取过类似的做法。其问题是可能会有很多冗余的数据,比如用户信息可能会在每个数据库服务器上都存在,一个用户注册后,其注册信息必须写入多个数据库。用户信息是相对比较独立的,冗余在不同的服务器上影响不大。但是有的业务数据存在关联,被写入不同的服务器后可能会存在问题。所以这种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4.根据实际情况开确定是基于数据库本身的分区还是基于业务的分区。

    5.多台数据库服务器并行使用时,考虑使用一些缓存系统来降低数据库的访问压力,如MemCached。
    在web服务器和DB服务器间架cache服务器能大量降低DB的读操作,相同的数据从cache里拿要比从DB里
    拿快的多。

    6.区分读和写操作,使用独立的服务器分别应对读写操作。当然前提是能做好数据的同步。比如MySpace 初期曾经使用3台ms sql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一台master处理所有的新增数据,然后master再将新增的 的数据同步到另外2台slave上,2台slave来应对大量的读操作(如显示blog数据,用户留言等),当然, master也可以同时进行读操作。如果slave太多的话,同步就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同步都是写操作, 写占据了太多的IO后,读就会受到影响。所以slave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能一味的增加slave,这样 会得不偿失的。通常2-3个slave就足够了,如果还不能解决问题的话,就要考虑更改架构了。 MySQL也支持master-slave模式。

    7.避免太多slave的一种方案就是slave分组。如下:
    一台控制服务器,管理所有用户的注册信息,用户的其他数据被分放在不同的数据服务器组上。
    一个数据服务器组由一台master和2-3台slave组成。用户注册后,应用程序负责将该用户分配到指定的数据服务器组上,这样以后用户登录后,就从第一次指定的数据服务器组上读写数据了。
    要注意的是:
          在数据服务器组内的table上最好不要用自增加的ID,这样不利于以后可能的数据迁移。
          控制服务器上的用户ID可以用自增加ID。
    如果控制服务器是一台的话,它挂掉了,整个系统就挂了,所以必须考虑控制服务器的单点问题。
    对于Master-Slave模式的单点问题,LJ采取了Master-Master模式来解决。所谓Master-Master实际上是人工实现的,并不是由MySQL直接提供的,实际上也就是两台机器同时是Master,也同时是Slave,互相同步。  

    8.涉及到数据库集群的问题,不同的数据库都有自己的机制,实际使用时根据文档操作就是了。

  • 相关阅读:
    linux启动流程
    监控命令
    ansible组
    公钥和秘钥
    SSH协议介绍
    Java并发编程笔记之ThreadLocal内存泄漏探究
    【死磕 Java 集合】— ConcurrentSkipListMap源码分析
    GraphX介绍
    Storm内部的消息传递机制
    JanusGraph Server配置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q2008/p/1310895.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