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库存出入库算法

    a内容是转载的.
      前几天,我跟公司一些新招的实施人员开了一个座谈会,请他们谈谈将近一年的顾问生涯的感受及遇到的阻碍。发现他们普遍对于成本计算不是很清楚,特别是发料成本相关的知识更是缺乏,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以前都没有接触过财务相关的内容,对于成本的计算,更是第一次接触。

      我发现他们主要是对于成本的相关知识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如对于发料成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故,我在会后给他们总结了一份关于发料成本的资料,以供他们参考。

      发料成本的计算,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来说,发料成本的计算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等,其中,加权平均法又分为月加权平均法与日加权平均法。现在,我就以具体的实例,来说明一下,各种计算方法的不同以及在ERP操作中的相关技巧。

      一、先进先出法。

      假如某个材料,在11月15日以5元的单价进了500件,在11月30日又以5.5元的价格进了400件。在12月1日,车间领走了700件。假设,该材料没有库存,就这两比进货。那仓库领走的这700件材料,成本到底算多少呢?算5元一件,还是5.5元一件,又或者是两者的平均值5.25元呢?

      这主要看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进行发料成本的核算。若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则以上的成本都是错误的。先进先出法,顾名思义,就是先进来的材料先出去,后进来的材料后出去,成本价格按实际的价格来核算。如此时领了700件材料,前面500件按5元的价格核算,因为这500件是按5元的价格买进来的;剩余的200件是按5.5元的价格来核算的,即按照这后面购买的价格来算的。总共的材料成本为3600元。

      注意事项:

      1、 这里我们所说的先进先出法,是帐目处理上的先进先出,跟实物没有什么关系。也就是说,帐目上根据先进先出法进行核算,但是,实务上,有可能是后来进的货先领出去。

      2、 若用先进先出法,则对于单据的及时审核要求更高。如若进货的时间相隔不是太久,只隔一天进货,当前一天的进货单没有及时审核时,推迟了一天审核,则在领料时,就在当天开领料单,则就会发生错误,因为领料单的成本价格无从考量。

      3、 在材料入库时,相关的费用要及时录入。有些公司,材料的送货费用已经包含在材料的价格中,但是,有些企业则不是。材料的采购价格跟材料的送货费用是分开的,但是,计算材料成本时,则要把两者加起来。所以,在入库时,若产生相关的费用,财务或者仓库要及时把费用单据入到系统中,并关联到对应的入库单中。这个单据的录入要及时,特别是不能够隔月处理,因为一般企业都是月底成本结转,否则,成本计算会不准。

      二、后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法,跟先进先出法类似,主要是企业出于谨慎的目的,发料的成本价格按最近的材料采购价格倒推。如在11月15日以5元的单价进了500件,在11月30日又以5.5元的价格进了400件。在12月1日,车间领走了700件。这700件的发料成本,若按照后进先出法,则其中400件是按照5.5元的价格来核算的,剩余的300件则是按照5元的价格来核算,最后,700件材料的总共材料成本为3700元。

      注意事项:

      后进先出法的计算方法,ERP的操作注意事项,跟先进先出法类似,一是要注意后进先出只是针对帐目,跟食物的发料顺序无关;二是相关的单据录入与审核要及时,特别是跟入库有关的费用单据,对于隔月入单子的现象,要严格避免。

      三、月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方法比以上两种方法要复杂的多。因为其计算量大,所以在手工核算阶段,很少企业利用这种方式来进行发料成本的核算。加权平均法,根据需求精度的不同,又可以细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月加权平均法,二是移动加权平均成本法。

      如11月初,某材料的库存材料成本为零。11月5日以5元的单价进了500件,在11月10日又以5.5元的价格进了400件。在11月8日,车间领走了300件;在1月15日,车间又领走了400件。则这700件材料,该如何计算成本呢?

      月加权平均成本的计算思路:

      1、 在领料时,ERP系统不会关系具体的材料成本数据。也就是说,利用月加权平均成本计算时,在领料时,只关心领料的数量。具体的材料成本,是在月底在计算的。

      2、 到月底时,会根据本月的进货数量与进货价格,加权平均,计算出当月材料的平均成本价格。如上例,按照加权平均,计算出来的平均单位材料成本价格为(500件*5元+400件*5.5元)/(500件+400件)=5.22元。即当月700件材料的总共成本为3654元。从这里可以看出,月加权平均成本跟其他成本计算方法有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在本月中发生的领料事件,其单位材料成本都是一致的。

      3、 仓库剩余的200件材料成本也是按照5.22元的价格计算,得出的材料成本,做为下个月月加权材料成本计算的基数。当每月进货次数比较多时,这个计算就比较麻烦。若靠手工核算的话,就会有一定的难度。

      注意事项:

      1、 这种方法虽然对于单据,如原材料进货单、原材料发料单等的及时性没有很严格的要求,但是,其要求在月底成本结转前,必须把相关的单据都录入完毕。所以,用户在月底前,做这支作业时,要检查相关的单据有没有全部录入,录入的单据有没有及时审核,特别是价格变更的话,价格变更单有没有及时录入及审核。这些小失误,最终都会影响产品的材料成本的准确性。

      2、 月末库存盘点对于材料成本的影响。企业出于材料安全的原因,会定期、不定期的对仓库进行盘点。若盘点数量跟库存帐面数量不准时,会调整相关数据。这数据的调整会影响期初的材料成本。用户要特别关注,这个事件对于材料成本的影响。

      四、日加权平均法。

      日加权成本跟月加权成本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其复杂程度、精确度不可同日而语。

      如11月初,某材料的库存材料成本为零。11月5日以5元的单价进了500件,在11月10日又以5.5元的价格进了400件。在11月8日,车间领走了300件;在11月15日,车间又领走了400件。

      日加权平均法的基本思路是,每次进货,都计算一次材料成本,跟这批进货的数量与价格调整相关的材料成本。

      在11月5日进货时,因为没有期初库存,所以,按5元的价格计算材料成本,总共库存材料为2500元;单位材料成本为5元。

      在11月8日领料时,就以11月5日的单位材料成本为基础,计算发料成本。11月8日总共领料300件,即领料成本为1500元,库存的材料成本为2500元-1500元=1000元。

      11月10日进货时,在材料录库时,会进行一次加权平均的计算。即(1000+400*5.5)/(200+400)=5.33元。在11月15日领料时,就以5.33的单位成本价格进行发料,400件的发料成本为400*5.33=2132元。当月700件材料的成本总共为3632元。

      ERP操作注意事项:

      从以上的计算,我们可以看出,日加权平均成本对于单据的及时性要求很高。如11月10日的领料单,在当日没有及时审核的话,在11月11日再审核时,则成本价格就会不一样。所以,如采用日加权平均成本,我们要求用户每日的单据,在当天就要录入审核完毕,不要拖到下一天。

      从这四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四种方法计算的成本价格都不一样,但是,并不是说哪种方法准确,其他方法有错误。只是因为核算的方法不同而已。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熟悉程度或者精度要求,来进行选择。一般来说,加权平均成本比其他两种方法的精度要高,而日加权平均成本又比月加权平均成本要高。当然,随着精度的提高,对于管理水平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所以,用户要在两者之间进行判断,选择一个合适的的方法。不过要注意的是,一旦方法确定,在短时间内,就不要再做调整,核算方法的前后统一,不仅是会计管理制度上的要求,也是ERP对于成本核算上的要求。

    看了一下,开发的程序原来的算法是“日加权平均”,结果财务核算说成本相差0.16。 真不知道,怎么整,改成先进先出吧,又要考虑批号,再看吧。

  • 相关阅读:
    .net注册iis
    hdu 1081To The Max
    hdu 1312Red and Black
    hdu 1016Prime Ring Problem
    hdu 1159Common Subsequence
    hdu 1372Knight Moves
    hdu 1686Oulipo
    hdu 1241Oil Deposits
    hdu 1171Big Event in HDU
    hdu 4006The kth great number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uang/p/1573124.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