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期策略
我们set key的时候,都可以给一个expire time,就是过期时间,指定这个key比如说只能存活1个小时,我们自己可以指定缓存到期就失效。如果假设你设置一个一批key只能存活1个小时,那么接下来1小时后,redis是怎么对这批key进行删除的?答案是:定期删除+惰性删除。
定期删除
redis 会将每个设置了过期时间的 key 放入到一个独立的字典中,以后会定期遍历这个字典来删除到期的 key。
Redis 默认会每秒进行十次过期扫描(100ms一次),过期扫描不会遍历过期字典中所有的 key,而是采用了一种简单的贪心策略。
1.从过期字典中随机 20 个 key;
2.删除这 20 个 key 中已经过期的 key;
3.如果过期的 key 比率超过 1/4,那就重复步骤 1;
redis默认是每隔 100ms就随机抽取一些设置了过期时间的key,检查其是否过期,如果过期就删除。注意这里是随机抽取的。为什么要随机呢?你想一想假如 redis 存了几十万个 key ,每隔100ms就遍历所有的设置过期时间的 key 的话,就会给 CPU 带来很大的负载。
惰性删除
所谓惰性策略就是在客户端访问这个key的时候,redis对key的过期时间进行检查,如果过期了就立即删除,不会给你返回任何东西。
定期删除可能会导致很多过期key到了时间并没有被删除掉。所以就有了惰性删除。假如你的过期 key,靠定期删除没有被删除掉,还停留在内存里,除非你的系统去查一下那个 key,才会被redis给删除掉。这就是所谓的惰性删除,即当你主动去查过期的key时,如果发现key过期了,就立即进行删除,不返回任何东西.
总结:定期删除是集中处理,惰性删除是零散处理。
但是实际上这还是有问题的,如果定期删除漏掉了很多过期key,然后你也没及时去查,也就没走惰性删除,此时会怎么样?如果大量过期key堆积在内存里,导致redis内存块耗尽了,怎么办?答案是:走内存淘汰机制。
内存淘汰机制
1、为什么需要内存淘汰策略
我们都知道Redis是一个基于k-v数据库,随着里面键值对的增加,redis内存的使用量也会上升,因此,我们需要对Redis的最大内存使用量进行限制。那么有了Redis的内存容量限制,那么就会有达到这个内存容量限制的时候,这个时候就需要对Redis存储的数据进行清理,释放内存,将Redis内存使用量保持在容量限制以下,淘汰数据的策略当然不是盲目的,是有策略的因此需要内存淘汰策略。
详细参考:https://blog.csdn.net/henry_yang2018/article/details/107916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