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三次给你讲清楚Redis之Redis是个啥

    摘要:Redis是一款基于键值对的NoSQL数据库,它的值支持多种数据结构:字符串(strings)、哈希(hashes)、列表(lists)、集合(sets)、有序集合(sorted sets)等。

    一、入门

    Redis是一款基于键值对的NoSQL数据库,它的值支持多种数据结构:字符串(strings)、哈希(hashes)、列表(lists)、集合(sets)、有序集合(sorted sets)等。

    • Redis将所有的数据都存放在内存中,所以它的读写性能十分惊人,用作数据库,缓存和消息代理。

    • Redis具有内置的复制,Lua脚本,LRU逐出,事务和不同级别的磁盘持久性,并通过Redis Sentinel和Redis Cluster自动分区提供了高可用性。

    • Redis典型的应用场景包括:缓存、排行榜、计数器、社交网络、消息队列等

    1.1NoSql入门概述

    1)单机Mysql的美好时代

    瓶颈:

    • 数据库总大小一台机器硬盘内存放不下;
    • 数据的索引(B + tree)一个机器的运行内存放不下;
    • 访问量(读写混合)一个实例不能承受;

    2)Memcached(缓存)+ MySql + 垂直拆分

    通过缓存来缓解数据库的压力,优化数据库的结构和索引。

    垂直拆分指的是:分成多个数据库存储数据(如:卖家库与买家库)。

    3)MySql主从复制读写分离

    1. 主从复制:主库来一条数据,从库立刻插入一条;
    2. 读写分离:读取(从库Master),写(主库Slave);

    ​4)分表分库+水平拆分+MySql集群

    1. 主库的写压力出现瓶颈(行锁InnoDB取代表锁MyISAM);
    2. 分库:根据业务相关紧耦合在同一个库,对不同的数据读写进行分库(如注册信息等不常改动的冷库与购物信息等热门库分开);
    3. 分表:切割表数据(例如90W条数据,id 1-30W的放在A库,30W-60W的放在B库,60W-90W的放在C库);

    MySql扩展的瓶颈

    1. 大数据下IO压力大
    2. 表结构更改困难

    常用的Nosql

    Redis
    memcache
    Mongdb
    以上几种Nosql 请到各自的官网上下载并参考使用

    Nosql 的核心功能点

    KV(存储)
    Cache(缓存)
    Persistence(持久化)
    ……

    1.2redis的介绍和特点:

    问题:

    传统数据库:持久化存储数据。
    solr索引库:大量的数据的检索。
    在实际开发中,高并发环境下,不同的用户会需要相同的数据。因为每次请求,
    在后台我们都会创建一个线程来处理,这样造成,同样的数据从数据库中查询了N次。
    而数据库的查询本身是IO操作,效率低,频率高也不好。
    总而言之,一个网站总归是有大量的数据是用户共享的,但是如果每个用户都去数据库查询,效率就太低了。

    解决:

    将用户共享数据缓存到服务器的内存中。

    特点:

    1、基于键值对
    2、非关系型(redis)
    关系型数据库:存储了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关系,oracle,mysql
    非关系型数据库:存储了数据,redis,mdb.
    3、数据存储在内存中,服务器关闭后,持久化到硬盘中
    4、支持主从同步

    实现了缓存数据和项目的解耦。

    redis存储的数据特点:
    大量数据
    用户共享数据
    数据不经常修改。
    查询数据

    redis的应用场景:
    网站高并发的主页数据
    网站数据的排名
    消息订阅

    1.3redis——数据结构和对象的使用介绍

    redis官网

    微软写的windows下的redis

    我们下载第一个,然后基本一路默认就行了。

    安装后,服务自动启动,以后也不用自动启动。

    ​出现这个表示我们连接上了。

    1.3.1 String

    数据结构

    struct sdshdr{
        //记录buf数组中已使用字节的数量
        int len;
        //记录buf数组中未使用的数量
        int free;
        //字节数组,用于保存字符串
        char buf[];
    }

    常见操作

    127.0.0.1:6379> set hello world
    OK
    127.0.0.1:6379> get hello
    "world"
    127.0.0.1:6379> del hello
    (integer) 1
    127.0.0.1:6379> get hello
    (nil)
    127.0.0.1:6379>

    应用场景

    String是最常用的一种数据类型,普通的key/value存储都可以归为此类,value其实不仅是String,也可以是数字:比如想知道什么时候封锁一个IP地址(访问超过几次)。INCRBY命令让这些变得很容易,通过原子递增保持计数。

    1.3.2 LIST

    数据结构

    typedef struct listNode{
        //前置节点
        struct listNode *prev;
        //后置节点
        struct listNode *next;
        //节点的值
        struct value;
    }

    常见操作

    > lpush list-key item
    (integer) 1
    > lpush list-key item2
    (integer) 2
    > rpush list-key item3
    (integer) 3
    > rpush list-key item
    (integer) 4
    > lrange list-key 0 -1
    1) "item2"
    2) "item"
    3) "item3"
    4) "item"
    > lindex list-key 2
    "item3"
    > lpop list-key
    "item2"
    > lrange list-key 0 -1
    1) "item"
    2) "item3"
    3) "item"

    应用场景

    Redis list的应用场景非常多,也是Redis最重要的数据结构之一。我们可以轻松地实现最新消息排行等功能。Lists的另一个应用就是消息队列,可以利用Lists的PUSH操作,将任务存在Lists中,然后工作线程再用POP操作将任务取出进行执行。

    1.3.3 HASH

    数据结构

    dictht是一个散列表结构,使用拉链法保存哈希冲突的dictEntry。

    typedef struct dictht{
        //哈希表数组
        dictEntry **table;
        //哈希表大小
        unsigned long size;
        //哈希表大小掩码,用于计算索引值
        unsigned long sizemask;
        //该哈希表已有节点的数量
        unsigned long used;
    }
    
    typedef struct dictEntry{
        //
        void *key;
        //
        union{
            void *val;
            uint64_tu64;
            int64_ts64;
        }
        struct dictEntry *next;
    }

    Redis的字典dict中包含两个哈希表dictht,这是为了方便进行rehash操作。在扩容时,将其中一个dictht上的键值对rehash到另一个dictht上面,完成之后释放空间并交换两个dictht的角色。

    typedef struct dict {
        dictType *type;
        void *privdata;
        dictht ht[2];
        long rehashidx; /* rehashing not in progress if rehashidx == -1 */
        unsigned long iterators; /* number of iterators currently running */
    } dict;

    rehash操作并不是一次性完成、而是采用渐进式方式,目的是为了避免一次性执行过多的rehash操作给服务器带来负担。

    渐进式rehash通过记录dict的rehashidx完成,它从0开始,然后没执行一次rehash例如在一次 rehash 中,要把 dict[0] rehash 到 dict[1],这一次会把 dict[0] 上 table[rehashidx] 的键值对 rehash 到 dict[1] 上,dict[0] 的 table[rehashidx] 指向 null,并令 rehashidx++。

    在 rehash 期间,每次对字典执行添加、删除、查找或者更新操作时,都会执行一次渐进式 rehash。

    采用渐进式rehash会导致字典中的数据分散在两个dictht中,因此对字典的操作也会在两个哈希表上进行。例如查找时,先从ht[0]查找,没有再查找ht[1],添加时直接添加到ht[1]中。

    常见操作

    > hset hash-key sub-key1 value1
    (integer) 1
    > hset hash-key sub-key2 value2
    (integer) 1
    > hset hash-key sub-key1 value1
    (integer) 0
    > hgetall hash-key
    1) "sub-key1"
    2) "value1"
    3) "sub-key2"
    4) "value2"
    > hdel hash-key sub-key2
    (integer) 1
    > hdel hash-key sub-key2
    (integer) 0
    > hget hash-key sub-key1
    "value1"
    > hgetall hash-key
    1) "sub-key1"
    2) "value1"

    1.3.4 SET

    常见操作

    > sadd set-key item
    (integer) 1
    > sadd set-key item2
    (integer) 1
    > sadd set-key item3
    (integer) 1
    > sadd set-key item
    (integer) 0
    > smembers set-key
    1) "item2"
    2) "item"
    3) "item3"
    > sismember set-key item4
    (integer) 0
    > sismember set-key item
    (integer) 1
    > srem set-key item
    (integer) 1
    > srem set-key item
    (integer) 0
    > smembers set-key
    1) "item2"
    2) "item3"
    应用场景

    Redis为集合提供了求交集、并集、差集等操作,故可以用来求共同好友等操作。

    1.3.5 ZSET

    数据结构

    typedef struct zskiplistNode{
            //后退指针
            struct zskiplistNode *backward;
            //分值
            double score;
            //成员对象
            robj *obj;
            //
            struct zskiplistLever{
                //前进指针
                struct zskiplistNode *forward;
                //跨度
                unsigned int span;
            }lever[];
        }
     
        typedef struct zskiplist{
            //表头节点跟表尾结点
            struct zskiplistNode *header, *tail;
            //表中节点的数量
            unsigned long length;
            //表中层数最大的节点的层数
            int lever;
        }

    跳跃表,基于多指针有序链实现,可以看作多个有序链表。

    与红黑树等平衡树相比,跳跃表具有以下优点:

    • 插入速度非常快速,因为不需要进行旋转等操作来维持平衡性。
    • 更容易实现。
    • 支持无锁操作。

    常见操作

    > zadd zset-key 728 member1
    (integer) 1
    > zadd zset-key 982 member0
    (integer) 1
    > zadd zset-key 982 member0
    (integer) 0
    > zrange zset-key 0 -1
    1) "member1"
    2) "member0"
    > zrange zset-key 0 -1 withscores
    1) "member1"
    2) "728"
    3) "member0"
    4) "982"
    > zrangebyscore zset-key 0 800 withscores
    1) "member1"
    2) "728"
    > zrem zset-key member1
    (integer) 1
    > zrem zset-key member1
    (integer) 0
    > zrange zset-key 0 -1 withscores
    1) "member0"
    2) "982"

    应用场景

    以某个条件为权重,比如按顶的次数排序。ZREVRANGE命令可以用来按照得分来获取前100名的用户,ZRANK可以用来获取用户排名,非常直接而且操作容易。

    Redis sorted set的使用场景与set类似,区别是set不是自动有序的,而sorted set可以通过用户额外提供一个优先级(score)的参数来为成员排序,并且是插入有序的,即自动排序。

    1.4 Spring整合Redis

    引入依赖

    - spring-boot-starter-data-redis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data-redis</artifactId>
            </dependency>

    配置Redis

    - 配置数据库参数

    # RedisProperties
    spring.redis.database=11#第11个库,这个随便
    spring.redis.host=localhost
    spring.redis.port=6379#端口

    - 编写配置类,构造RedisTemplate

    这个springboot已经帮我们配了,但是默认object,我想改成string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Bea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Configura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data.redis.connection.RedisConnectionFactory;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data.redis.core.RedisTemplat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data.redis.serializer.RedisSerializer;
    
    @Configuration
    public class RedisConfig {
    
        @Bean
        public RedisTemplate<String, Object> redisTemplate(RedisConnectionFactory factory) {
            RedisTemplate<String, Object> template = new RedisTemplate<>();
            template.setConnectionFactory(factory);
    
            // 设置key的序列化方式
            template.setKeySerializer(RedisSerializer.string());
            // 设置value的序列化方式
            template.setValueSerializer(RedisSerializer.json());
            // 设置hash的key的序列化方式
            template.setHashKeySerializer(RedisSerializer.string());
            // 设置hash的value的序列化方式
            template.setHashValueSerializer(RedisSerializer.json());
    
            template.afterPropertiesSet();
            return template;
        }
    
    }

    访问Redis

    - redisTemplate.opsForValue()
    - redisTemplate.opsForHash()
    - redisTemplate.opsForList()
    - redisTemplate.opsForSet()
    - redisTemplate.opsForZSet()

    ​@RunWith(SpringRunner.class)
    @SpringBootTest
    @ContextConfiguration(classes = CommunityApplication.class)
    public class RedisTests {
    
        @Autowired
        private RedisTemplate redisTemplate;
    
        @Test
        public void testStrings() {
            String redisKey = "test:count";
    
            redisTemplate.opsForValue().set(redisKey, 1);
    
            System.out.println(redisTemplate.opsForValue().get(redisKey));
            System.out.println(redisTemplate.opsForValue().increment(redisKey));
            System.out.println(redisTemplate.opsForValue().decrement(redisKey));
        }
    
        @Test
        public void testHashes() {
            String redisKey = "test:user";
    
            redisTemplate.opsForHash().put(redisKey, "id", 1);
            redisTemplate.opsForHash().put(redisKey, "username", "zhangsan");
    
            System.out.println(redisTemplate.opsForHash().get(redisKey, "id"));
            System.out.println(redisTemplate.opsForHash().get(redisKey, "username"));
        }
    
        @Test
        public void testLists() {
            String redisKey = "test:ids";
    
            redisTemplate.opsForList().leftPush(redisKey, 101);
            redisTemplate.opsForList().leftPush(redisKey, 102);
            redisTemplate.opsForList().leftPush(redisKey, 103);
    
            System.out.println(redisTemplate.opsForList().size(redisKey));
            System.out.println(redisTemplate.opsForList().index(redisKey, 0));
            System.out.println(redisTemplate.opsForList().range(redisKey, 0, 2));
    
            System.out.println(redisTemplate.opsForList().leftPop(redisKey));
            System.out.println(redisTemplate.opsForList().leftPop(redisKey));
            System.out.println(redisTemplate.opsForList().leftPop(redisKey));
        }
    
        @Test
        public void testSets() {
            String redisKey = "test:teachers";
    
            redisTemplate.opsForSet().add(redisKey, "刘备", "关羽", "张飞", "赵云", "诸葛亮");
    
            System.out.println(redisTemplate.opsForSet().size(redisKey));
            System.out.println(redisTemplate.opsForSet().pop(redisKey));
            System.out.println(redisTemplate.opsForSet().members(redisKey));
        }
    
        @Test
        public void testSortedSets() {
            String redisKey = "test:students";
    
            redisTemplate.opsForZSet().add(redisKey, "唐僧", 80);
            redisTemplate.opsForZSet().add(redisKey, "悟空", 90);
            redisTemplate.opsForZSet().add(redisKey, "八戒", 50);
            redisTemplate.opsForZSet().add(redisKey, "沙僧", 70);
            redisTemplate.opsForZSet().add(redisKey, "白龙马", 60);
    
            System.out.println(redisTemplate.opsForZSet().zCard(redisKey));
            System.out.println(redisTemplate.opsForZSet().score(redisKey, "八戒"));
            System.out.println(redisTemplate.opsForZSet().reverseRank(redisKey, "八戒"));
            System.out.println(redisTemplate.opsForZSet().reverseRange(redisKey, 0, 2));
        }
    
        @Test
        public void testKeys() {
            redisTemplate.delete("test:user");
    
            System.out.println(redisTemplate.hasKey("test:user"));
    
            redisTemplate.expire("test:students", 10, TimeUnit.SECONDS);
        }
    }

    这样还是稍微有点麻烦,我们其实可以绑定key

      // 多次访问同一个key
        @Test
        public void testBoundOperations() {
            String redisKey = "test:count";
            BoundValueOperations operations = redisTemplate.boundValueOps(redisKey);
            operations.increment();
            operations.increment();
            operations.increment();
            operations.increment();
            operations.increment();
            System.out.println(operations.get());
        }

    二、数据结构原理总结

    这部分在我看来是最有意思的,我们有必要了解底层数据结构的实现,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比如,

    • 你知道redis中的字符串怎么实现的吗?为什么这么实现?
    • 你知道redis压缩列表是什么算法吗?
    • 你知道redis为什么抛弃了红黑树反而采用了跳表这种新的数据结构吗?
    • 你知道hyperloglog为什么用如此小的空间就可以有这么好的统计性能和准确性吗?
    • 你知道布隆过滤器为什么这么有效吗?有没有数学证明过?
    • 你是否还能很快写出来快排?或者不断优化性能的排序?是不是只会调库了甚至库函数怎么实现的都不知道?真的就是快排?

    包括数据库,持久化,处理事件、客户端服务端、事务的实现、发布和订阅等功能的实现,也需要了解。

    2.1数据结构和对象的实现

    • 1) 字符串

    redis并未使用传统的c语言字符串表示,它自己构建了一种简单的动态字符串抽象类型。

    在redis里,c语言字符串只会作为字符串字面量出现,用在无需修改的地方。

    当需要一个可以被修改的字符串时,redis就会使用自己实现的SDS(simple dynamic string)。比如在redis数据库里,包含字符串的键值对底层都是SDS实现的,不止如此,SDS还被用作缓冲区(buffer):比如AOF模块中的AOF缓冲区以及客户端状态中的输入缓冲区。

    下面来具体看一下sds的实现:

    struct sdshdr
    {
        int len;//buf已使用字节数量(保存的字符串长度)
        int free;//未使用的字节数量
        char buf[];//用来保存字符串的字节数组
    };

    sds遵循c中字符串以''结尾的惯例,这一字节的空间不算在len之内。这样的好处是,我们可以直接重用c中的一部分函数。比如printf;

    sds相对c的改进

    获取长度:c字符串并不记录自身长度,所以获取长度只能遍历一遍字符串,redis直接读取len即可。

    缓冲区安全:c字符串容易造成缓冲区溢出,比如:程序员没有分配足够的空间就执行拼接操作。而redis会先检查sds的空间是否满足所需要求,如果不满足会自动扩充。

    内存分配:由于c不记录字符串长度,对于包含了n个字符的字符串,底层总是一个长度n+1的数组,每一次长度变化,总是要对这个数组进行一次内存重新分配的操作。因为内存分配涉及复杂算法并且可能需要执行系统调用,所以它通常是比较耗时的操作。

    redis内存分配:

    1、空间预分配:如果修改后大小小于1MB,程序分配和len大小一样的未使用空间,如果修改后大于1MB,程序分配 1MB的未使用空间。修改长度时检查,够的话就直接使用未使用空间,不用再分配。

    2、惰性空间释放:字符串缩短时不需要释放空间,用free记录即可,留作以后使用。

    二进制安全

    c字符串除了末尾外,不能包含空字符,否则程序读到空字符会误以为是结尾,这就限制了c字符串只能保存文本,二进制文件就不能保存了。

    而redis字符串都是二进制安全的,因为有len来记录长度。

    • 2) 链表

    作为一种常用数据结构,链表内置在很多高级语言中,因为c并没有,所以redis实现了自己的链表。

    链表在redis也有一定的应用,比如列表键的底层实现之一就是链表。(当列表键包含大量元素或者元素都是很长的字符串时)发布与订阅、慢查询、监视器等功能也用到了链表。

    具体实现:

    //redis的节点使用了双向链表结构
    typedef struct listNode {
        // 前置节点
        struct listNode *prev;
        // 后置节点
        struct listNode *next;
        // 节点的值
        void *value;
    } listNode;

     

    //其实学过数据结构的应该都实现过
    typedef struct list {
        // 表头节点
        listNode *head;
        // 表尾节点
        listNode *tail;
        // 链表所包含的节点数量
        unsigned long len;
        // 节点值复制函数
        void *(*dup)(void *ptr);
        // 节点值释放函数
        void (*free)(void *ptr);
        // 节点值对比函数
        int (*match)(void *ptr, void *key);
    } list;

    总结一下redis链表特性:

    双端、无环、带长度记录

    多态:使用 void* 指针来保存节点值, 可以通过 dup 、 free 、 match 为节点值设置类型特定函数, 可以保存不同类型的值。

    • 3)字典

    其实字典这种数据结构也内置在很多高级语言中,但是c语言没有,所以redis自己实现了。应用也比较广泛,比如redis的数据库就是字典实现的。不仅如此,当一个哈希键包含的键值对比较多,或者都是很长的字符串,redis就会用字典作为哈希键的底层实现。

    来看看具体是实现:

    //redis的字典使用哈希表作为底层实现
    typedef struct dictht {
        // 哈希表数组
        dictEntry **table;
        // 哈希表大小
        unsigned long size;
        // 哈希表大小掩码,用于计算索引值
        // 总是等于 size - 1
        unsigned long sizemask;
    
        // 该哈希表已有节点的数量
        unsigned long used;
    
    } dictht;

    table 是一个数组, 数组中的每个元素都是一个指向dictEntry 结构的指针, 每个 dictEntry 结构保存着一个键值对。

    图为一个大小为4的空哈希表。我们接着就来看dictEntry的实现:

    typedef struct dictEntry {
        //
        void *key;
        //
        union {
            void *val;
            uint64_t u64;
            int64_t s64;
        } v;
    
        // 指向下个哈希表节点,形成链表
        struct dictEntry *next;
    } dictEntry;

    (v可以是一个指针, 或者是一个 uint64_t 整数, 又或者是一个 int64_t 整数。)

    next就是解决键冲突问题的,冲突了就挂后面,这个学过数据结构的应该都知道吧,不说了。

    下面我们来说字典是怎么实现的了。

    typedef struct dict {
        // 类型特定函数
        dictType *type;
        // 私有数据
        void *privdata;
        // 哈希表
        dictht ht[2];
        // rehash 索引
        int rehashidx; //* rehashing not in progress if rehashidx == -1 
    } dict;

    type 和 privdata 是对不同类型的键值对, 为创建多态字典而设置的:

    type 指向 dictType , 每个 dictType 保存了用于操作特定类型键值对的函数, 可以为用途不同的字典设置不同的类型特定函数。

    而 privdata 属性则保存了需要传给那些类型特定函数的可选参数。

    dictType就暂时不展示了,不重要而且字有点多。。。还是讲有意思的东西吧

    rehash(重新散列)

    随着我们不断的操作,哈希表保存的键值可能会增多或者减少,为了让哈希表的负载因子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有时需要对哈希表进行合理的扩展或者收缩。 一般情况下, 字典只使用 ht[0] 哈希表, ht[1] 哈希表只会在对 ht[0] 哈希表进行 rehash 时使用。

    redis字典哈希rehash的步骤如下:

    1)为ht[1]分配合理空间:如果是扩展操作,大小为第一个大于等于ht[0]*used*2的,2的n次幂。

    如果是收缩操作,大小为第一个大于等于ht[0]*used的,2的n次幂。

    2)将ht[0]中的数据rehash到ht[1]上。

    3)释放ht[0],将ht[1]设置为ht[0],ht[1]创建空表,为下次做准备。

    渐进rehash

    数据量特别大时,rehash可能对服务器造成影响。为了避免,服务器不是一次性rehash的,而是分多次。

    我们维持一个变量rehashidx,设置为0,代表rehash开始,然后开始rehash,在这期间,每个对字典的操作,程序都会把索引rehashidx上的数据移动到ht[1]。

    随着操作不断执行,最终我们会完成rehash,设置rehashidx为-1.

    需要注意:rehash过程中,每一次增删改查也是在两个表进行的。

    • 4)整数集合

    整数集合(intset)是 Redis 用于保存整数值的集合抽象数据结构, 可以保存 int16_t 、 int32_t 、 int64_t 的整数值, 并且保证集合中不会出现重复元素。

    实现较为简单:

    typedef struct intset {
        // 编码方式
        uint32_t encoding;
        // 集合包含的元素数量
        uint32_t length;
        // 保存元素的数组
        int8_t contents[];
    } intset;

    各个项在数组中从小到大有序地排列, 并且数组中不包含任何重复项。

    虽然 intset 结构将 contents 属性声明为 int8_t 类型的数组, 但实际上 contents 数组并不保存任何 int8_t 类型的值 —— contents 数组的真正类型取决于 encoding 属性的值:

    • 如果 encoding 属性的值为 INTSET_ENC_INT16 , 那么 contents 就是一个 int16_t 类型的数组, 数组里的每个项都是一个 int16_t 类型的整数值 (最小值为 -32,768 ,最大值为 32,767 )。
    • 如果 encoding 属性的值为 INTSET_ENC_INT32 , 那么 contents 就是一个 int32_t 类型的数组, 数组里的每个项都是一个 int32_t 类型的整数值 (最小值为 -2,147,483,648 ,最大值为 2,147,483,647 )。
    • 如果 encoding 属性的值为 INTSET_ENC_INT64 , 那么 contents 就是一个 int64_t 类型的数组, 数组里的每个项都是一个 int64_t 类型的整数值 (最小值为 -9,223,372,036,854,775,808 ,最大值为 9,223,372,036,854,775,807 )。

    升级

    c语言是静态类型语言,不允许不同类型保存在一个数组。这样第一,灵活性较差,第二,有时会用掉不必要的内存。

    比如用long long储存1

    为了提高整数集合的灵活性和节约内存,我们引入升级策略。

    当我们要将一个新元素添加到集合里, 并且新元素类型比集合现有元素的类型都要长时, 集合需要先进行升级。

    分为三步进行:

    1. 根据新元素的类型, 扩展整数集合底层数组的空间大小, 并为新元素分配空间。
    2. 将底层数组现有的所有元素都转换成与新元素相同的类型, 并将类型转换后的元素放置到正确的位上
    3. 将新元素添加到底层数组里面。

    因为每次添加新元素都可能会引起升级, 每次升级都要对已有元素类型转换, 所以添加新元素的时间复杂度为 O(N) 。

    因为引发升级的新元素比原数据都长,所以要么他是最大的,要么他是最小的。我们把它放在开头或结尾即可。

    降级

    略略略,不管你们信不信,整数集合不支持降级操作。。我也不知道为啥

    • 5)压缩列表

    压缩列表是列表键和哈希键的底层实现之一。

    当一个列表键只包含少量列表项,并且列表项都是小整数或者短字符串,redis就会用压缩列表做列表键底层实现。

    压缩列表是 Redis 为了节约内存而开发的, 由一系列特殊编码的连续内存块组成的顺序型(sequential)数据结构。

    一个压缩列表可以包含任意多个节点(entry), 每个节点可以保存一个字节数组或者一个整数值。

    具体实现:

    ​具体说一下entry:

    由三个部分组成:

    1、previous_entry_length:记录上一个节点的长度,这样我们就可以从最后一路遍历到开头。

    2、encoding:记录了content所保存的数据类型和长度。(具体编码不写了,不重要)

    3、content:保存节点值,可以是字节数组或整数。(具体怎么压缩的等我搞明白再补)

    连锁更新

    前面说过, 每个节点的 previous_entry_length 属性都记录了前一个节点的长度:

    • 如果前一节点的长度< 254 KB, 那么 previous_entry_length 需要用 1 字节长的空间
    • 如果前一节点的长度>=254 KB, 那么 previous_entry_length 需要用 5 字节长的空间

    现在, 考虑这样一种情况: 在一个压缩列表中, 有多个连续的、长度介于 250 字节到 253 字节之间的节点 ,这时, 如果我们将一个长度大于等于 254 字节的新节点 new 设置为压缩列表的表头节点。。。。

    然后脑补一下,就会导致连锁扩大每个节点的空间对吧?e(i)因为e(i-1)的扩大而扩大,i+1也是如此,以此类推... ...

    删除节点同样会导致连锁更新。

    这个事情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插入删除操作的最坏时间复杂度其实是o(n*n),因为每更新一个节点都要o(n)。

    但是,也不用太过担心,因为这种特殊情况并不多见,这些命令的平均复杂度依旧是o(n)。

     本文分享自华为云社区《三次给你聊清楚Redis》之Redis是个啥》,原文作者:兔老大。

    点击关注,第一时间了解华为云新鲜技术~

  • 相关阅读:
    leetcode
    面试知识点
    关于flock文件锁的阻塞与非阻塞
    cetos7 安装telnet
    github 获取 token
    windows安装composer
    编码问题
    RabbitMQ 关键词解释
    windows下安装rabbitmq以及php扩展amqp
    windows下安装oracle客户端和php扩展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uaweiyun/p/14632459.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