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请回望暑假时的第一次作业,你对于软件工程课程的想象
1)对比开篇博客你对课程目标和期待,“希望通过实践锻炼,增强计算机专业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对比目前的所学所练所得,在哪些方面达到了你的期待和目标,哪些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为什么?
在软工实践中,还是有所收获的。一方面,完整搭建了一个服务器,将所学的spring技术和mvc思想贯彻其中。另一方面,第一次团队合作编程,积攒了经验。同时,也明白了一软件工程的道理。
可是,对软件工程的认知方面还是朦胧感(之前是一无所知),有所感觉但是摸不透。
2)总结这门课程的实践总结和给你带来的提升
- 1、统计一下,你在这门软件工程实践中,完成了多少行的代码;
2400左右 - 2、软工实践的各次作业分别花了多少时间?(做一个列表)
日期 | 内容 | 时间 |
---|---|---|
2017.8.23 | 开设博客+一篇随笔 | 2h |
2017.9.03 | 数独 | 13h |
2017.9.19 | 团队展示 | 几乎为0 |
2017.9.22 | 部门纳新需求分析 | 6.3h |
2017.9.28 | 部门纳新智能匹配、数据生成 | 14h |
2017.9.29 | 团队立项,项目分析 | 3h |
2017.10.15 | 需求分析,团队分工 | 6h |
2017.10.15 | 团队-预则立&&他山之石 | 1h |
2017.10.22 | 团队—系统设计 | 2h |
2017.10.29 | 团队—UML设计 | 3h |
2017.11.04 | 团队—随堂小测(同学录) | 3h |
2017.11.05~2017.11.17 | alpha冲刺 | 40h |
2017.11.08 | 华为软件云分析 | 5h |
2017.11.18 | Alpha版本项目展示博客 | 1h |
2017.11.30 | Alpha总结 | 0.5h |
2017.12.11~2017.12.15 | Beta冲刺 | 12h |
- 3、哪一次作业让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alpha冲刺阶段,因为这期间是最锻炼人的能力,让人成长阶段。问题与解决问题交替出现。服务器的部署方面的耗时也比预想的大。 - 4、累计花了多少个小时在软工实践上?平均每周花多少个小时?
112h,以14周?计算,每周8h - 5、学习和使用的新软件;
墨刀,starUML - 6、学习和使用的新工具;
github - 7、学习和掌握的新语言、新平台;
idea - 8、学习和掌握的新方法;
spring技术 - 9、其他方面的提升。
mvc思想
二、写下属于自己的人月神话——个人或结对或团队项目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实例/例证结合的分析
人与月真的成反比吗?实践表明,非也。人越多,代码质量未必良好,管理起来难度越大,划水者依旧划水水。有听闻一些公司是精简团队的。4~5人足矣。用一个古代寓言来说,人越多,滥竽充数者越多,这也是古人的智慧所在。
团队中的领头羊也尤为重要。群龙无首必成一团乱麻。一个优秀的PM是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的。
说回自己。在多次的作业训练中,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也面对了形形色色的困难,同时,也对话了“多样”的自己。我是勤奋的人吗?未必,经常需要人来催,有人来鞭策自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事也干过。我是懒惰的人吗?也未必,记得在数独作业的那一周里,对如何完成数独经常思考,还记得有些想法还是在临睡前想到的。在结对作业里,也因为结对伙伴的经验和能力相对较弱,我也会对她进行帮助,心中也默默想着想把作品做好。人真的是相当矛盾的动物。
三、对下一届实践的建议,或者对于开学初的你,对于大一的你,对于开学初的我,你有什么想建议和告知的呢?对于后来人的期许。 特别地,特别地,下一届要不要中途换队员?
之前就学一些东西,然后在软工中用时间去锻炼之前所学的。 看到一些人处于“这也不会,那也不会”的状态,感觉有一丝悲凉。学无止境。
关于换队员的问题,之前群里也吵吵吵.我倒觉得无所谓(感觉很佛系),实在不行,就随机。每个队掷一个骰子,比3大就换喽。正所谓世事无常,没有人能够对所有的事情都顺风顺水。
四、分析一下自己所处的团队。软件工程实践是大学里少有的认真的团队协作经验。《构建之法》上说团队的发展有几个阶段,你的团队都经历过么,最后到达了“创造”阶段了么?(参考《构建执法》第17章 人、绩效和职业道德)
√ 萌芽阶段
√ 磨合阶段
√ 规范阶段
X 创造阶段
五、怎样证明你学会了软件工程?
我学会了吗?感觉会,又感觉不会,也就是之前的朦胧感。目前明确感知到的是需求分析,各种文档,软件测试等模块。
1)研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软件 基本ok
2)通过一系列工具,流程,团队合作,能够在预计的时间内发布 “足够好” 的软件 maybe ok
3)并且通过数据展现软件是可以维护和继续发展的。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