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23种设计模式之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的定义

    定义: 定义一组算法, 将每个算法都封装起来, 并且使它们之间可以互换

    通俗的说, 就是对一个接口下的一组算法进行封装

    其类图如下:

    23种设计模式之策略模式

     

    其中三个角色说明:

    1. Strategy 抽象策略角色: 策略、算法家族的抽象, 通常为接口, 定义每个策略或算法必须具有的方法和属性
    2. ConcreteStrategy 具体策略角色: 实现抽象策略中的操作, 该类含有具体的算法.
    3. Context封装角色: 也叫上下文角色, 起承上启下封装作用, 屏蔽高层模块对策略、算法的直接访问, 封装可能存在的变化

    策略模式的重点就是封装角色, 它借用了代理模式的思路, 差别就是策略模式的封装角色和被封装的策略类不用是同一个接口, 如果是同一个接口就成了代理模式

    代码如下:

    抽象的策略角色:

    23种设计模式之策略模式

     

    具体的策略角色:

    23种设计模式之策略模式

     

    封装角色:

    23种设计模式之策略模式

     

    场景类:

    23种设计模式之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的应用

    策略模式的优点:

    1. 算法可以自由切换. 只要实现抽象策略, 它就成为策略家族的一个成员, 通过封装角色对其进行封装, 保证对外提供"可自由切换"的策略
    2. 避免使用多重条件判断. 如果没有策略模式, 一个策略家族有5个策略算法, 一会要用A,一会要用B, 使用多重的条件语句吗?多重条件语句不易维护, 而且出错的概率大大增强.使用策略模式后, 可以有其他模块决定采用何种策略, 策略家族对外提供的访问接口就是封装类, 简化了操作,同时避免了条件语句判断
    3. 扩展性良好. 在现有的系统中增加一个策略太容易了, 只要实现接口就可以了, 其他的都不用修改,大大符合了OCP原则

    策略模式的缺点:

    1. 策略类数量增多. 每一个策略都是一个类, 复用的可能性很小
    2. 所有的策略类都需要对外暴露. 上层模块必须知道有那些策略, 然后才能决定使用哪一个策略, 这与迪米特法则是相违背的. 我们可以使用其他模式来修正这个缺陷, 如工厂方法模式,代理模式或享元模式

    策略模式的使用场景:

    1. 多个类只有在算法或行为上稍有不同的场景
    2. 算法需要自由切换的场景. 如, 算法的选择是由使用者决定的, 或者算法始终在进化, 特别是一些技术前沿的行业, 连业务专家都无法给你保证这样的系统规则能够存在多久, 在这种情况下策略模式是你最好的助手
    3. 需要屏蔽算法规则的场景

    如果系统中的一个策略家族的具体策略数量超过4个, 则需要考虑使用混合模式, 解决策略类膨胀和对外暴露的问题, 否则日后的系统维护就会成为一个烫手山芋, 谁也不想接


    策略模式是一个非常常用的模式, 但它单独使用的地方就比较少了, 因为他有致命缺陷: 所有的策略都需要暴露出去, 这样才方便客户端使用哪一个策略. 在实际项目中, 我们一般通过工厂方法模式来实现策略类的声明.

  • 相关阅读:
    python zip,lambda,map函数
    TKinter Scale
    TKinter Radiobutton
    TKinter Listbox
    TKinter Entry 和 Text
    TKinter Label 和 Button
    python中global的用法
    收不到github认证邮件
    IDEA中文显示字体混乱
    使用码云加速下载github项目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ujingnb/p/10171578.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