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一致性哈希算法介绍,及java实现

    应用场景

    在做服务器负载均衡时候可供选择的负载均衡的算法有很多,包括: 轮循算法(Round Robin)、哈希算法(HASH)、最少连接算法(Least Connection)、响应速度算法(Response Time)、加权法(Weighted )等。其中哈希算法是最为常用的算法.

    典型的应用场景是: 有N台服务器提供缓存服务,需要对服务器进行负载均衡,将请求平均分发到每台服务器上,每台机器负责1/N的服务。

    常用的算法是对hash结果取余数 (hash() mod N):对机器编号从0到N-1,按照自定义的hash()算法,对每个请求的hash()值按N取模,得到余数i,然后将请求分发到编号为i的机器。但这样的算法方法存在致命问题,如果某一台机器宕机,那么应该落在该机器的请求就无法得到正确的处理,这时需要将当掉的服务器从算法从去除,此时候会有(N-1)/N的服务器的缓存数据需要重新进行计算;如果新增一台机器,会有N /(N+1)的服务器的缓存数据需要进行重新计算。对于系统而言,这通常是不可接受的颠簸(因为这意味着大量缓存的失效或者数据需要转移)。那么,如何设计一个负载均衡策略,使得受到影响的请求尽可能的少呢?

    在Memcached、Key-Value Store、Bittorrent DHT、LVS中都采用了Consistent Hashing算法,可以说Consistent Hashing 是分布式系统负载均衡的首选算法。

    基本场景

    比如你有 N 个 cache 服务器(后面简称 cache ),那么如何将一个对象 object 映射到 N 个 cache 上呢,你很可能会采用类似下面的通用方法计算 object 的 hash 值,然后均匀的映射到到 N 个 cache ;

    hash(object)%N

    一切都运行正常,再考虑如下的两种情况;

    1. 一个 cache 服务器 m down 掉了(在实际应用中必须要考虑这种情况),这样所有映射到 cache m 的对象都会失效,怎么办,需要把 cache m 从 cache 中移除,这时候 cache 是 N-1 台,映射公式变成了 hash(object)%(N-1) ;
    2. 由于访问加重,需要添加 cache ,这时候 cache 是 N+1 台,映射公式变成了 hash(object)%(N+1) ;

    1 和 2 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突然之间几乎所有的 cache 都失效了。对于服务器而言,这是一场灾难,洪水般的访问都会直接冲向后台服务器;再来考虑第三个问题,由于硬件能力越来越强,你可能想让后面添加的节点多做点活,显然上面的 hash 算法也做不到。

    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变这个状况呢,这就是consistent hashing。

    hash 算法和单调性

    Hash 算法的一个衡量指标是单调性( Monotonicity ),定义如下:

    单调性是指如果已经有一些内容通过哈希分派到了相应的缓冲中,又有新的缓冲加入到系统中。哈希的结果应能够保证原有已分配的内容可以被映射到新的缓冲中去,而不会被映射到旧的缓冲集合中的其他缓冲区。

    容易看到,上面的简单 hash 算法 hash(object)%N 难以满足单调性要求。

    consistent hashing 算法的原理

    consistent hashing 是一种 hash 算法,简单的说,在移除 / 添加一个 cache 时,它能够尽可能小的改变已存在 key 映射关系,尽可能的满足单调性的要求。

    下面就来按照 5 个步骤简单讲讲 consistent hashing 算法的基本原理。

    环形hash 空间

    考虑通常的 hash 算法都是将 value 映射到一个 32 为的 key 值,也即是 0~2^32-1 次方的数值空间;我们可以将这个空间想象成一个首( 0 )尾( 2^32-1 )相接的圆环,如下面图 1 所示的那样。

    图 1 环形 hash 空间

    把对象映射到hash 空间

    接下来考虑 4 个对象 object1~object4 ,通过 hash 函数计算出的 hash 值 key 在环上的分布如图 2 所示。

    hash(object1) = key1;

    … …

    hash(object4) = key4;

    图 2 4 个对象的 key 值分布

    把cache 映射到hash 空间

    Consistent hashing 的基本思想就是将对象和 cache 都映射到同一个 hash 数值空间中,并且使用相同的hash 算法。

    假设当前有 A,B 和 C 共 3 台 cache ,那么其映射结果将如图 3 所示,他们在 hash 空间中,以对应的 hash值排列。

    hash(cache A) = key A;

    … …

    hash(cache C) = key C;

    图 3 cache 和对象的 key 值分布

    说到这里,顺便提一下 cache 的 hash 计算,一般的方法可以使用 cache 机器的 IP 地址或者机器名作为hash 输入。

    把对象映射到cache

    现在 cache 和对象都已经通过同一个 hash 算法映射到 hash 数值空间中了,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对象映射到 cache 上面了。

    在这个环形空间中,如果沿着顺时针方向从对象的 key 值出发,直到遇见一个 cache ,那么就将该对象存储在这个 cache 上,因为对象和 cache 的 hash 值是固定的,因此这个 cache 必然是唯一和确定的。这样不就找到了对象和 cache 的映射方法了吗?!

    依然继续上面的例子(参见图 3 ),那么根据上面的方法,对象 object1 将被存储到 cache A 上; object2和 object3 对应到 cache C ; object4 对应到 cache B ;

    考察cache 的变动

    前面讲过,通过 hash 然后求余的方法带来的最大问题就在于不能满足单调性,当 cache 有所变动时,cache 会失效,进而对后台服务器造成巨大的冲击,现在就来分析分析 consistent hashing 算法。

    移除 cache

    考虑假设 cache B 挂掉了,根据上面讲到的映射方法,这时受影响的将仅是那些沿 cache B 顺时针遍历直到下一个 cache ( cache C )之间的对象,也即是本来映射到 cache B 上的那些对象。

    因此这里仅需要变动对象 object4 ,将其重新映射到 cache C 上即可;参见图 4 。

    图 4 Cache B 被移除后的 cache 映射

    添加 cache

    再考虑添加一台新的 cache D 的情况,假设在这个环形 hash 空间中, cache D 被映射在对象 object2 和object3 之间。这时受影响的将仅是那些沿 cache D 逆时针遍历直到下一个 cache ( cache B )之间的对象(它们是也本来映射到 cache C 上对象的一部分),将这些对象重新映射到 cache D 上即可。

    因此这里仅需要变动对象 object2 ,将其重新映射到 cache D 上;参见图 5 。

    图 5 添加 cache D 后的映射关系

    虚拟节点

    考量 Hash 算法的另一个指标是平衡性 (Balance) ,定义如下:

    平衡性

    平衡性是指哈希的结果能够尽可能分布到所有的缓冲中去,这样可以使得所有的缓冲空间都得到利用。

    hash 算法并不是保证绝对的平衡,如果 cache 较少的话,对象并不能被均匀的映射到 cache 上,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仅部署 cache A 和 cache C 的情况下,在 4 个对象中, cache A 仅存储了 object1 ,而 cache C 则存储了 object2 、 object3 和 object4 ;分布是很不均衡的。

    为了解决这种情况, consistent hashing 引入了“虚拟节点”的概念,它可以如下定义:

    “虚拟节点”( virtual node )是实际节点在 hash 空间的复制品( replica ),一实际个节点对应了若干个“虚拟节点”,这个对应个数也成为“复制个数”,“虚拟节点”在 hash 空间中以 hash 值排列。

    仍以仅部署 cache A 和 cache C 的情况为例,在图 4 中我们已经看到, cache 分布并不均匀。现在我们引入虚拟节点,并设置“复制个数”为 2 ,这就意味着一共会存在 4 个“虚拟节点”, cache A1, cache A2 代表了 cache A ; cache C1, cache C2 代表了 cache C ;假设一种比较理想的情况,参见图 6 。

    图 6 引入“虚拟节点”后的映射关系

    此时,对象到“虚拟节点”的映射关系为:

    objec1->cache A2 ; objec2->cache A1 ; objec3->cache C1 ; objec4->cache C2 ;

    因此对象 object1 和 object2 都被映射到了 cache A 上,而 object3 和 object4 映射到了 cache C 上;平衡性有了很大提高。

    引入“虚拟节点”后,映射关系就从 { 对象 -> 节点 } 转换到了 { 对象 -> 虚拟节点 } 。查询物体所在 cache时的映射关系如图 7 所示。

    图 7 查询对象所在 cache

    “虚拟节点”的 hash 计算可以采用对应节点的 IP 地址加数字后缀的方式。例如假设 cache A 的 IP 地址为202.168.14.241 。

    引入“虚拟节点”前,计算 cache A 的 hash 值:

    Hash(“202.168.14.241”);

    引入“虚拟节点”后,计算“虚拟节”点 cache A1 和 cache A2 的 hash 值:

    Hash(“202.168.14.241#1”); // cache A1

    Hash(“202.168.14.241#2”); // cache A2

    以下是实现这种算法的java代码:

    首先我们实现一个HashFunction,参考net.spy.memcached.DefaultHashAlgorithm中的取hash的算法,KETAMA_HASH算法

    import java.security.MessageDigest;
    import java.security.NoSuchAlgorithmException;
    
    public class HashFunction {
        private MessageDigest md5 = null;
    
        public long hash(String key) {
            if (md5 == null) {
                try {
                    md5 = MessageDigest.getInstance("MD5");
                } catch (NoSuchAlgorithmException e) {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no md5 algorythm found");
                }
            }
    
            md5.reset();
            md5.update(key.getBytes());
            byte[] bKey = md5.digest();
            long res = ((long) (bKey[3] & 0xFF) << 24) | ((long) (bKey[2] & 0xFF) << 16) | ((long) (bKey[1] & 0xFF) << 8)
                    | (long) (bKey[0] & 0xFF);
            return res & 0xffffffffL;
        }
    
    }

    然后实现ConsistentHash<T>,参考代码https://weblogs.java.net/blog/2007/11/27/consistent-hashing

    import java.util.Collection;
    import java.util.SortedMap;
    import java.util.TreeMap;
    
    public class ConsistentHash<T> {
    
        private final HashFunction hashFunction;
        private final int numberOfReplicas;  // 虚拟节点
        private final SortedMap<Long, T> circle = new TreeMap<Long, T>();   // 用来存储虚拟节点hash值 到真实node的映射
    
        public ConsistentHash(HashFunction hashFunction, int numberOfReplicas, Collection<T> nodes) {
            this.hashFunction = hashFunction;
            this.numberOfReplicas = numberOfReplicas;
    
            for (T node : nodes) {
                add(node);
            }
        }
    
        public void add(T node) {
            for (int i = 0; i < numberOfReplicas; i++) {
                circle.put(hashFunction.hash(node.toString() + i), node); 
            }
        }
    
        public void remove(T node) {
            for (int i = 0; i < numberOfReplicas; i++) {
                circle.remove(hashFunction.hash(node.toString() + i));
            }
        }
    
        /**
         * 获得一个最近的顺时针节点
         * @param key 为给定键取Hash,取得顺时针方向上最近的一个虚拟节点对应的实际节点
         * @return
         */
        public T get(Object key) {
            if (circle.isEmpty()) {
                return null;
            }
            long hash = hashFunction.hash((String) key);
            if (!circle.containsKey(hash)) {
                SortedMap<Long, T> tailMap = circle.tailMap(hash); ////返回此映射的部分视图,其键大于等于 hash
                hash = tailMap.isEmpty() ? circle.firstKey() : tailMap.firstKey();
            }
            return circle.get(hash);
        }
        
        public long getSize() {
            return circle.size();
        }
        
    }

    我们写一个程序来测试以下:

    public class MainApp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et<String> nodes = new HashSet<String>();
            nodes.add("A");
            nodes.add("B");
            nodes.add("C");
            ConsistentHash<String> consistentHash = new ConsistentHash<String>(new HashFunction(), 160, nodes);
    
            consistentHash.add("D");
            System.out.println(consistentHash.getSize());  //640
    
            System.out.println(consistentHash.get("test5"));
        }
    
    }

    运行结果:

    640
    B

    640就是虚拟节点的个数,这个数值的大小影响分配的是否均衡

    一致性hash介绍来源于:https://github.com/julycoding/The-Art-Of-Programming-By-July/blob/master/ebook/zh/06.09.md    这个里面还有其他的很多算法,大家可以一起学习以下

  • 相关阅读:
    Eclipse使用
    java基础
    js冒泡排序与二分法查找
    js数组
    html练习
    html5表单
    html5标签
    问题总结
    学习目标
    项目总结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upengcool/p/3659016.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