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商业智能的发展及其应用

    30年前,《纽约先驱论坛报》宣称一个至今不为人熟知的男人是“继牛顿、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之后最重要的思想家”。直到网络盛行的今天,我们捧读他当年的著作,才猛然悟到此人的伟大。他叫马歇尔·麦克卢汉。

    “电子技术到来以后,人延伸出(或者说在体外建立了)一个活生生的中枢神经系统。” 1965年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写下的这句话,以今天的眼光,仍是个有些高深莫测的说法。

    是呀,如今网就是我们,人和企业的另一付神经。人造的电子神经和父母给的蛋白质神经完全不同,进化的伟力强逼二者互联。今天,从电子神经传来了大量的数据,可数百万年前人类为抵御风雨、猎捕野兽逐步进化而来的神经系统并没考虑处理这种数据的需求。

    于是,问题来了。

    数据迷雾中的迷茫

    上世纪90年代初还没什么感觉,到了90年代末,人们已经能够察觉到眼前的数据迷雾。进入21世纪,雾更重了。这种事就在你我身边,一个平常饮料店的故事可以为证。

    1993年前,店里卖的饮料只有啤酒、可口可乐和北冰洋汽水,进货出货老板在一个旧本子上记着,顾客是周围的街坊,全是熟人。1995年,生意大了,各处开了分号,饮料多了,酒也多了,卖的东西总共几十种。店里装了自动柜员机,每笔买卖都得摆弄键盘,有点儿麻烦,可省了动脑子。柜员机里记的账天天都打印出来送给老板。开始老板每天看,时间一长,看不过来,加个总数就算了。生意该怎么做,老板还算清楚。1998年,经营的品种过了百,店里连了网,用上了财务软件。1999年又上了互联网,周围的店一天天多起来,客人来自四面八方。账单每天打出厚厚一堆,老板瞧着密密麻麻的数字楞神,直嚷嚷生意难做。

    自 从饮料店老板多了这付电子神经,上面传来的数据一日多似一日,爹妈给的肉神经要超负荷运转了。原先,老板很清楚什么季节该卖什么、什么人爱什么、到时候进 多少货、进什么货。现在看着精确无比、但毫无头绪的数字没了主意,弄不清什么地段的店什么好卖,弄不清进谁家的货更合算,弄不清什么样的顾客喜欢什么。手 下人出的主意五花八门,眼看着利润往下掉,干着急。数字天书蒙住了人的眼睛,老板被裹入到“数据迷雾”中。

    数据迷雾无处不在,企业越大,雾越浓重。做酒店的,弄不清世界各地分号每间客房的平均收益,弄不清什么样的客人常来,最后惨到弄不清自已的市场定位。数据总量的增长让人瞠目结舌,美国MCI是跨国的电信公司,长途电话客户2亿,电脑里数据存了5TB,每月还增加300GB。据美国加州一所大学研究,世界上每个人,不论死活,已经产生或将要产生250MB的数据,每年全球数据净增2×1010GB

    大雾沉沉如何行路?电子神经和肉神经之间可以装个转换器,把数字天书转换成彩色的图、简单的表、概括的信息,肉神经就能明白业务状态,做出决策。两付神经间的转换器、指引人类在数据迷雾里穿行的灯就是“商业智能”。

    商业智能里的智慧

    商业智能(BI)的概念最早是Gartner Group1996年提出来的,那时互联网还没如此红火。当时将商业智能定义为以帮助企业决策为目的,对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分析、访问等处理的一大类技术及其应用。当时,Gartner Group预测说:到2000年,信息民主将在具有前瞻性思维的企业中浮现。借助商业智能,员工、咨询员、客户、供应商以及公众就能有效运用信息。商业智能所涉及的技术与应用,在Gartner Group命名之前就有。作为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最早被称之为执行信息系统(EIS),在羽化成商业智能之前叫决策支持系统(DSS)。

    把商业智能看做一种解决方案应该比较恰当,其中包含大量技术和应用系统,还有更多的技术和应用正在向商业智能的旗帜集合。商业智能解决方案的基本成分有数据仓库、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展示和企业信息门户。正在向商业智能靠拢的有ERPCRM、文本挖掘、知识管理、Web智能、无线智能、竞争智能、市场智能等等,五花八门,数不胜数。

    数据仓库之父Bill Inmon1990年写道:“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随时间变化的、永不散失的数据集合,用以支持管理层制定决策。”数据仓库的数据不是数据库里公司运营的流水账,而是通过元数据(Metadata)按主题组织的;数据仓库集成多种数据源,包括公司内部和外部的数据,并将其整合成连贯的整体。数据仓库是商业智能的数据基础。

     

    X坐标:每天的时间 Y坐标:月份 Z坐标:销售量 灰度坐标:气温

    商业智能里数据分析的方法很多,时下最时兴的是OLAP(在线分析处理)。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和维度抽取并观察数据。比如,分析销售可以从产品、地域、时间等三个维度产生视图。What-If分析(假设分析)是另一种标准的方法,利用它,能建立部门或企业的数据模型。决策时,将参数输入,由系统根据历史数据模拟,预测结果。第三种常见的是ANOVA分析(变动分析)。利用它,能从多种可能性中确定造成问题的真实原因,在制造业中应用较为广泛。数据挖掘也是一种数据分析的方法,其目的是在历史数据中寻找潜在的趋势,使企业在“记忆”中学习,预测未来。

    商业智能里数据展现的方式也很多。预先设计的标准报告可以用电子与纸介形式提供固定格式的数据;结构化报告允许用户对格式和数据项进行一定范围的变动;特别报告可以随用户要求任意提取数据和制定格式;OLAP通常将数据展示成三维彩色图;例外报告是将超过规定值的数据汇总,作为警报输出。

    企业信息门户(EIP)已经演变成商业智能的标准成分。EIP为商业智能解决方案提供了统一的、基于Web、易于融合多种数据源和应用系统的界面。

    数据迷雾是商业智能的饲料,雾越大,BI越多越壮。上世纪80年代,商业系统只输出打印在纸上的报告。90年代初雾重了,销售部门用了数据仓库,可以回答前十名客户是谁,目标市场何在这类的问题。到90年代末,不仅销售部,市场部、客户服务部,甚至研发部都想成为BI的用户,商业智能壮大成了企业的公共平台。本世纪,BI只用于企业内部运作已经不够,人们还要它分析客户行为、市场走向、对手和合作伙伴。

    商业智能已经从部门级应用进化成了企业级应用,正在从企业内部应用向全局应用进化。

    智能市场里的景致

    本世纪以来,商业智能市场挺热闹。

    今年6月,Dataquest说去年全球数据库销售额是88亿美元,它还在早先的报告里预测明年商业智能市场全球销售额可达62亿美元。数据库市场近年来年增长率在20%左右,而商业智能超过35%。看看,现在商业智能市场与数据库差不多,没两年就能超过去。有实力的公司怎么会忽视如此庞大的市场,在美国市场上有数十家各种各样的BI厂商,嚷嚷几年了。现在国内声音还小,过不了几个月,媒体厂商没准也会让你满眼都是BI

    去年,Gartner Group研究一番,把商业智能系统的供应商分为领先者和挑战者两大阵营。领先者全是知名度不高的小公司,比如AlphaBloxCognosCrystal等等,这些公司进入BI市场较早,产品功能完备,用户多。它们提供包括What-If分析和OLAP在内的比较完备的数据分析及展示工具,这些商业智能平台都要建立在第三方的数据仓库之上。

    Gartner Group OracleCASAPSAS以及微软这些大家伙列进挑战者名单。这类公司有自己传统的数据库、数据仓库,甚至ERPCRM解决方案,现在开始构筑或加强数据分析和展示平台。Oracle不仅有数据库、数据仓库、CRMERP,还提供财务/销售分析。SAP除数据仓库外,也提供财务/人力资源分析、CRM和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这些公司进入BI市场稍晚,产品不够完善,提供BI解决方案时需集成第一阵营的产品。IBMHPCompaqSybaseInfomix等公司虽然在报告中没入围,也在向客户提供BI解决方案。

    今年以来,国内银行已有BI系统投入运营,电信系统也开了研讨会,不过,主要是国外厂商在推动。其实,BI中数据分析与展示工具挺适合小公司开发,相信很快会有国内公司加入这个潮流。

    电子神经在你我身外不知不觉地滋长蔓延,数据迷雾一刻比一刻浓密。如果有一天你在商场上迷失了自已,不要忘记:点亮商业智能。

  • 相关阅读:
    基于Debian的发行版Linux系统安装包命令
    戴尔服务器如何配置远程管理卡(IDRAC9)适用于戴尔R740服务器
    Tracert 命令
    Ubuntu 18.04 进入单用户模式修改密码
    华为eNSP模拟器— telnet实验
    华为交换机Console口属性配置
    Ubuntu 16.04 Bridge配置
    Ubuntu 16.04 配置单网卡绑定多IP
    springboot搭建web项目与使用配置文件
    读书笔记《SpringBoot编程思想》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xwzwiy/p/2432896.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