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python中if__else语句的跳楼现象

      所谓跳楼现象,就是分支语句中任一条件达成,则不再进行后续代码执行,直接跳至分支语句之外的代码继续执行。反过来说,就是在顺序执行每一条分支时,条件成立之前的所有语句均为False,这样就可以使条件更加清晰,代码更加简洁。 简单举例如下:

     需求:考试成绩的问题:60分以上为及格,70分至80分为合格,80分至90分为良好,90分以上为优秀。
        score = int(input("请输入你的成绩:"))
    if score > 90: print("你的成绩是 %d ,成绩优秀。" % score) elif score > 80: print("你的成绩是 %d ,成绩良好。" % score) elif score >= 70: print("你的成绩是 %d ,成绩合格。" % score) elif score >= 60: print("你的成绩是 %d ,成绩及格。" % score) else: print("你的成绩是 %d ,成绩不及格。" % score)

      print("if语句结束后,跳至此处执行")

      上述代码中,尤其是初学者,在第二条及之后的分支语句中,会习惯性的根据需求写上score<=90 等此类判断语句。但是实际上呢,如果代码能够走到第二句,那么表明第一个分支语句肯定为False,自然score必然是小于等于90的,因为如果score大于90,那么第一条语句就为True,此时后续所有判断语句将不再进行 判定,直接跳出分支语句。

      跳楼现象不是仅存在于python中,而是任何语言都存在此现象,理解好了,可以使代码简洁明朗。

  • 相关阅读:
    “北漂”的那些年 5
    “北漂”的那些年 4
    全国省市区代码-2020版
    记一次CDH修改IP
    Python爬取抖音视频
    代码生成,减少70%的重复劳动
    Log4J配置详解
    linux常用命令
    tomcat修改默认访问首页
    java根据身份证号和获取用户年龄和性别的工具类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yesc/p/7761105.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