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京东到底是家零售企业 还是家互联网公司?

    作为中国电商业的一大巨头,如何对京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一直是舆论热衷讨论的话题,一部分认为这是一家以线上交易放大规模,尤其最近不断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对京东宜采取互联网企业的分析框架,保持乐观前景看待;而质疑者则认为,无论从资金流转还是变现方式,京东都是一家相对传统的零售企业,其定性应聚焦在“零售”领域。

    2018年,外部市场环境下行压力加大,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短时间内可以借轻运营的高毛利,再加上对费用的严格控制(最近行业流传的裁人潮),可以一定程度上对冲风险,但对于重运营的零售企业,低毛利和高运营费用可压缩空间较小,上升空间会有很大制约。

    基于以上基本逻辑,我们结合京东2018年财报,用“定量”手段给京东进行“定性分析”。

    开放平台放缓,自营是流量和金融生意

    2018全年,京东总营收达到4620亿人民币,较上年增加27.5%,其中自营商品部分增加25.4%,服务部分增速高达50.5%。

    京东以自营模式起家,具有浓浓的零售企业基因,在2018年,自营部分增长弱于服务业务,似乎公司开始大踏步向轻模式互联网公司迈进。

    京东到底是家零售企业 还是家互联网公司?

    2013-2017年京东分业务运营情况

    整理2014-2017年服务收入的增速,分别为:268%,103.1%,55.2%,50%。

    由于服务性收入主要由线上广告和物流两大业务组成,因此,服务性营收的增加可视作开放平台版块的放大:轻运营提高企业毛利,改善损益表。

    2013年京东毛利仅有10%,在2017年已经达到15%,2018年仍为15%。

    那么,为何2018年服务性收入大涨,但毛利维持不变呢?

    事实上,随着京东物流采取针对C端的快递服务,这已经成为服务性收入最大的推动力,2018年物流服务较上年增加140%,超过GMV增长,这意味着重运营的物流收入增加,反而拉低了企业盈利表现。

    排除此因素,2018年市场和广告收入增加32.4%,与自营部分增速相差不大,这是历史新低,经历多年快速发展之后,京东开始有意放缓开放平台增长,自营仍然是重中之重业务。

    京东到底是家零售企业 还是家互联网公司?

    广告增速开始收窄

    关于京东为何执拗于自营业务的讨论,我本人此前更多将注意力放在对商家的账期之上,即延长对商家的流动负债,获得现金流,保持企业稳定发展。

    2018年京东对供应商应付账款增加56亿元,当期应收账款共计798亿,同期运营贡献现金为208亿,供应商账期在此贡献颇大,尤其在物流仓储部分尚处于强投资之时,这笔现金流着实可贵。

    除此之外,亦可通过金融角度进行解读。

    2017年,京东将金融业务进行剥离,其后京东金融改名金融数科,但京东仍是数科绝对控制者。

    京东数科的金融业务大致分为两类:1.供应链金融;2.消费金融。

    2016和2017年末,京东集团对消费金融的“应收账款”分别为148亿和143亿,供应链金融量级也在数十亿人民币规模,这一方面可以通过扶持金融业务,成为京东新的赢利点,而另一方面,金融业务有典型的高毛利互联网属性,可改善京东基因(京东金融分拆,也是要尽快盈利)。

    对供应商形成的应付账款对金融业务是个很好的支持,此外,金融业务可通过资产证券化,放大企业撬动现金流的能力,如截至2017年末,京东集团用应收账款(以消费金融为主)进行资产证券化余额为117亿,用应收账款来补充金融,提高盈利能力,再通过资产证券化回收现金,跑通金融对京东意义非凡。

    京东在金融领域方面工作基本尚可,2017年共有143亿消费金融应收账款,通过资产证券化等一系列手段,当年由于与京东金融信贷产品相关造成现金流流出为28亿元。

    此外,对供应商的账期也可提高供应链金融的市场号召力,2018年末,京东账期为58.1天,供应商处于较重运营负担,金融产品是其缓解运营负担良好产品。

    综合上文,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虽然开放平台对改善损益表有较高价值,但自营平台可提高巨大的现金流和金融杠杆价值,因此,京东仍然需要确保自营平台的基本面,这是2018年开放平台增速开始变缓的重要原因;

    京东的发展模式可做以下分解:自营贡献现金,物流和基建确保自营竞争力,再反哺金融和现金。

    而从京东金融的拆分来看,其基本有以下目的:1.加强自我融资空间,通过拆分与集团隔离风险;2.双方现金和资源的对接,可提高京东集团内部溢价能力,优化财报。

    2017年Q2之后,京东金融重组,且不再并表在京东财报中,京东集团与京东金融(后改名数科)之间进行资金和用户之间合作,对京东集团营收和风控有比较好优化。

    但京东金融拆分之后,在降杠杆为主的外部大环境下,一方面面临较大的监管风险,降低收入预期,而另一方面,改名后的数科也承担了较重的基础性投入和研发工作(如养猪业务,收购山东本地线下广告企业钼传媒),短时间内也会拖累数科的全面盈利能力。

    物流和自营能否协同发展

    经过多年运营,京东在运营中仍然保持较大优势,这是难能可贵的,如2018年,京东库存周转较上年缩短0.8天,在规模放大同时,能有此控制确实不易。

    但对于京东而言,对其考验最大的还属于物流方面投入能否可控且有效。

    2018年,主要体现在物流商的土地使用权和在建工程以及,共计131亿元,上年同期为100亿元,考虑到当年京东物流开始针对C端接单,其短时间内仍然要保持较大的基础性投入。

    这也是京东物流最大的投入,而物流收入较上年增加140%,为140亿,从增速上看还是有所收获。

    基础性投入仍然极大

    但若看绝对值就不容乐观,物流业务仍处于高增长(除基础投入外,物流也是研发投入的一大消耗点),物流行业的低毛利又绝对投入乃至业务扭亏为盈周期的加长,最为严峻的是,受外部等一系列不可控因素考虑,京东GMV增速开始变缓(在取消排除虚拟产品,10万以上订单前提下,GMV增速为30%也是历史低点),物流需要规模效应,提高毛利,若环境变差,也会影响整体性投入。

    于是,可以得出京东对物流业务的基本认知:1.稳定物流提高自营竞争力;2.自营获得现金流;3.现金流提高资金利用率,改善企业“定性”问题。

    2018年物流融资25亿美金,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现金流的紧张问题,但下轮融资何时到来仍然是关注焦点。

    但京东此时的压力也极为明显,烧钱业务仍然保持较高水平,而一旦GMV和销量下降,会影响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京东需要认真平衡此矛盾,如在严峻的外部市场环境中,京东如何能与供应商保持利益共同体关系,这尤为重要。

    最后可以概括对京东的“定性”问题,短时间内京东仍然是一家重运营的零售企业,除金融业务之外,京东尚无轻运营业务形态出现,中长期来看,GMV对京东仍然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金融若要做大就要摆脱零售的关系,这是接下来重点。

  • 相关阅读:
    gain 基尼系数
    luogu P5826 【模板】子序列自动机 主席树 vector 二分
    牛客挑战赛39 树与异或 离线 树上莫队 树状数组 约数
    4.22 省选模拟赛 三元组 manacher 回文自动机
    4.22 省选模拟赛 最优价值 网络流 最大权闭合子图
    4.18 省选模拟赛 消息传递 树剖 倍增 线段树维护等比数列
    luogu P4008 [NOI2003]文本编辑器 splay 块状链表
    牛客挑战赛39 密码系统 后缀数组
    luogu P1526 [NOI2003]智破连环阵 搜索+最大匹配+剪枝
    luogu P4095 [HEOI2013]Eden 的新背包问题 多重背包 背包的合并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zcya1995/p/13309946.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