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来工作中遇到很多人,也多次见识了人的多面性,至今给我印象最深的教材就是来北京的第一个老板——冯姐,从她身上我看到人性正常(谈不上善良)与虚伪(谈不上诡诈)。这人绝对不是人品比较好的(有时甚至谈不上好,离"实在"更是差很远),也绝对不是最虚伪(诡诈都谈不上,生意人的小聪明而已),之所以用“终极教材”来称呼是因为例子都实在太典型了。顺便说一句,以上特点都是环境结合自己固有人性造就的。
性格特点
之前提过一点儿,这人1997年36岁(2015年应该是54岁),之前在天津房管站后来下了岗——先到深圳,后来回天津,再之后到了北京。这人(1)做事很是干净利落,(2)多年打拼养成了很敏锐的商业嗅觉,(3)没见她吃过亏(估计之前吃过,我没见到而已),因为是小买卖起家,生意上锱铢必较,(4)是个外场人——意思是很会来事儿,面子上让别人感觉挺好,其实……
下面讲几个例子
100万的故事
如果让我讲一个被老板快速忽悠的例子,我会讲下面这个。一天冯姐突然很真诚地问我:“大志,你说咱有100万应该怎么花?”我那会儿周日毕业(1997年),很兴奋地讲了一堆书的理论,什么多进货,扩大再生产,投入广告啥的。接下来的问题是:“大志,你说咱怎么赚到这100万……”
准确识人、用人策略
冯在HR方面的特点就是看人准,用的也到位,你看重什么她就能给你什么,从充分的尊重,到之后发财的许诺(姐还没发呢,但可以给你个许诺,这个不犯法)。公司三个人比较典型。
第一个是,赵胖子就是之前文章中到的赵工——赵工程师,说是工程师会的就是装机器+装系统(Dos6.22是COPY就成了,Win32也差不了太多)+能插上网线让PC能上网。别看活儿可能不起点眼儿,但是当年在中关村想干,公司就是需要有这么一个角色。冯姐虽然自己全会,但是还是放手让胖子来——又省力,又省神。
具说赵没上过什么学,一直在天津鞍山西道晃悠,自己学了一些技术,在天津时是披肩发(这是个男的,我见到他时已经是偏分头型了),谁也不服那种。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去冯姐当时在天津打工的公司面试,被冯看中收入麾下,后来自己干也一直带着这人——技术。
赵工是在人前的称号,冯在私下场合叫他“赵胖子、赵大姑娘”,不知道读者您是否注意到,这都是带有侮辱或者歧视性的叫法。具我后来分析,她这样的目的无非就是在人前给赵很大面子,私下里让赵明白一点——怂货,你丫离了我就是一坨屎,老实点儿!
事实也是这样,我查了下网上信息,这两人去年还在合作。
第二个人,李叔,叫叔这人其实很年轻。他也是冯在天津公司的手下,后来冯姐在天津打工的公司决定在北京中海市场租个柜台,让冯和李两个人负责。再后来,冯自己干李也跟着一起。李叔这人老实,没什么大野心,当然也没什么能耐。冯后来生意做大了,就把他放在了中海继续看柜台,再之后李叔就自己干了。之所以提,是因为冯每次提“乡下人”时说的就是他,也是带有歧视性的。
第三个人是董工,北京人,这个工是搬运工加库管的意思。人也是很实在,肯干,每次装货都是第一个上,最后一个下。董之前在别的公司干的不是很痛快,后来到了冯姐这里——让你心理上痛快是很容易的,天天夸就行了,但想要多儿工资——别想了。后来,因为一件小事儿(好像是丢了1万块儿钱,当时我已经不在冯的公司了),冯在背后一直怀疑是董干的(我也是听说哈),董一气之下去了对门的公司。呃……也是有个性的人。
其余人说到后面再提。
兜里有线别想走
20世纪末,中关村总有一些身上带着钱为学校或者机关采购电脑的人,一般情况下会把中关村溜遍,最后选一家(多半是随机,未必是最好)买电脑。这种情况到京东出现后完全被改变了,只要方法正确再也不会有人被骗了。
俗语有“京油子,卫嘴子”之说,后者的意思就是天津卫人很能说。冯姐是这方面的典范。但凡兜里有钱,只要进了门儿,只要冯姐在,您就别打算出去了。我见过她用5分钟搞定一个贫困学校30台机器大单的,见过她用几句话把另一个奸商骗的买了质量很差的批量显示器——这些显示器是给某小学用的——不用担心,这种人是不会有心理负担的。骗子都会认为是被骗的人自己傻,而不是自己无耻。
能做到这样除了东西便宜(你有别人也会有,进价差不了太多)再有就是冯对人心理的把握很到位,我肯定她没看过这方面的书,应该就是练出来的。
想结账,吼吼
提到能说,还有个故事。冯以极低的价格进了100台显示器,我记得很清楚是夜里2点多货才全部卸完,显示器都是热的,因为刚从生产线上下来。拿这批货的条件就是——现结,一手钱一手货。因为当天太晚,所以供应商决定第二天上午再来收,反正也就几个小时。结果是1个月之后才拿到钱。您可能奇怪了,为啥?不是说好现结吗?答案就是冯姐太能说了,每次来结账的人都感觉自己不是个东西——冯姐养活这么多人,干这么个小公司太不容易了,现在手头紧啊!过两天再来吧!
一来二去傻子就看明白了,这个供应商跟公司做过一次生意之后,停止了相关产品的保修,再也不跟冯合作了。没事,中关村供应商多的是,下次姐用“现金”再买别家的。
应该说中关村当时畸形的市场环境造就了这么一批人。
“姐给你指条明路”
我跟过不少老板,大部分都是白手起家。他们的有两个共同特点(1)不管嘴上怎么说,没打算真跟什么员工共患难——我给你发工次,你去受难好了(2)就是没有同情心——老板说受穷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呢?所以我没必要同情你,也不打算在任何时候帮你,除非是我需要。严格说来,这根本就不是什么错,老板这种动物就应该这样。
冯姐是我见过心里这么想,表面上绝对让你看不出来的那种人。我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来还是不得不试了一次,结果没有让我失望——她谁也不帮。
意识到她这个特点是通过一件事,中关村有很多天津人,其中一个跟冯是认识的人就叫W吧,冯之前每次见她都会说:“有事儿来找姐啊!没问题,我能帮的一定帮!”这话也能信,足见后者智商有限。W后来想自己开个公司需要借个执照租柜台,真的来找冯姐,说出咱们都是天津人之类的话,冯一句就打发了:“姐的照也是借的啊!姐太难了!姐不能再往外借了。”
您有空慢慢想法,这里其中完全没有逻辑。
1999年时,我因为想在北京办个暂住证(这个制度现在已经取消了)需要公司开个证明,找了一遍认识的人,到冯这儿也试了一个,冯的答复是:“姐给你指条明路,直接去办就行了,拿嘴对付一下就过去了……”
如果我没记错,这是我最后一次跟这人打交道。
最后说点儿好的吧
冯这人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就是能吃苦。
李叔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开始在中海租柜台时,每天早晨冯姐(那时她孩子还小)都座火车从天津到北京,然后晚上再从天津坐回北京,当时光在火车上就用去2个小时,北京站到中关村需要坐一号线到木樨地,再坐302小吧到中关村。就这样坚持了3个月,换别人早垮了,冯硬是挺下来。“每当冯姐出现在商场拐角处时,我心里有踏实了……”李叔是给我这么讲的,他那时住北京。
之前提到卸货2点结束那次,第二天我大概8点45到的(平时是8点半上班)。冯姐马上跟我谈了:“大志,您看看赵胖子、李叔、董工,他们也是昨天2点一块撤的,今天8点就到了。这个时候就更不应该晚到。头天卸完货,第二天有事儿啊!”
此次谈话算是我职场早期几次重要课程之一,从此之后,即使第一天晚上加班到3点,第二天我越会比平时到的更早,也更早开始工作。
其实,在冯姐这家公司从前到后也就干了4个多月,但是很多事情还是能记得清楚,讲得出来,估计是因为第一份进入社会的工作吧。
慎选人生第一份工作,因为这会决定你之后的路。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