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20172302 2017-2018-2《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课程总结


    2018年学习总结博客总目录:[第一周](http://www.cnblogs.com/hzy0628/p/8539037.html) [第二周](http://www.cnblogs.com/hzy0628/p/8584976.html) [第三周](http://www.cnblogs.com/hzy0628/p/8642935.html) [第四周](http://www.cnblogs.com/hzy0628/p/8671888.html) [第五周](http://www.cnblogs.com/hzy0628/p/8746606.html) [第六周](http://www.cnblogs.com/hzy0628/p/8830819.html) [第七周](https://www.cnblogs.com/hzy0628/p/8870130.html) [第八周](http://www.cnblogs.com/hzy0628/p/8940111.html) [第九周](http://www.cnblogs.com/hzy0628/p/9027708.html) [第十周](http://www.cnblogs.com/hzy0628/p/9059757.html) [第十一周](https://www.cnblogs.com/hzy0628/p/9113709.html) [实验一](https://www.cnblogs.com/hzy0628/p/8643506.html) [实验二](https://www.cnblogs.com/hzy0628/p/8901715.html) [实验三](https://www.cnblogs.com/hzy0628/p/9104987.html) [实验四](https://www.cnblogs.com/hzy0628/p/9113603.html) [实验五](https://www.cnblogs.com/hzy0628/p/9198828.html)

    每周作业链接汇总

    • 预备作业1:对专业及师生关系的期望,回想老师提供的最大帮助及师生关系的认识,对未来学习的估计;
    • 预备作业2:一项技能及该技能的获得经验,学习经验的认识,以及学习目标和对“做中学的认识”;
    • 预备作业3:安装虚拟机,并尝试Linux系统,学习其基础命令,记录过程问题;
    • 第一周:学习了一些简单的Java基础知识,以及学习代码托管完成及statistics.sh 脚本的使用;
    • 第二周:了解了字符创、常量、变量等基础概念,以及简单的交互式(Scanner)程序编写;
    • 第三周:对对象、类有了认识,以及一些类下的方法也有了了解;
    • 第四周:进行类的分析以及类间的关系的学习,同时认识了接口类;
    • 第五周: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的编写,还有数据比较,迭代器使用,条件运算符的内容;
    • 第六周:数组方面的具体学习以及命令行实参和可变长度参数表;
    • 第七周:继承关系的细化学习,还包含protected修饰符的使用和抽象类的编写;
    • 第八周:多态一章的学习,认识绑定与后绑定,还有分别用继承和接口实现多态,两种排序方法和两种搜索方法;
    • 第九周:异常及异常的捕获的学习,使用try-catch语句,还有递归技术的内容及其应用内容;
    • 第十周:集合一章学习,链表的学习,以及线性和非线性数据结构,还有Java集合类API;
    • 第十一周:Android简单学习:AS的使用,应用程序的结构,活动的调用,UI组件的使用;

    最好博客&&阅读量最高博客

    1.自认为写得最好一篇博客是?为什么?

    翻看一遍自己的博客,自认为写的比较满意的一篇博客应该是第九周的博客,其他的也有两三篇感觉写的比较认真一些的,剩下的基本上感觉都是不太好,内容质量一般。
    为什么是第九周的博客让我比较满意呢?原因有以下四个:

    • (1)内容质量:这一周的教材总结我觉得做的应该是比较详细和充分的一次,将异常和递归这两章的知识点记录少有遗漏,其次还有教材学习问题这里所做的内容也很充分,查阅的资料也很丰富;
    • (2)代码问题:问题记录不多,只有两个,但这两个记录的都比较充分,能够完整的说明问题的出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且这两个问题我再看到还很清楚,印象较深,大的问题都是自己独立解决的;
    • (3)排版设计:排版的设计我是从写第四周总结时开始做的,应该是抽时间在做的差不多有两个多星期,后面就没有太大变化,到第九周基本已经固定,排版已经较学期的前几周有了较大的改观;
    • (4)图片质量:之前的图片都是直接把问题或者结果截图直接往那一摆,不做任何处理,但后面是跟周亚杰同学学习了这个图片该做些什么处理,比如将重要位置用红框标识,这样便于浏览,还有可以在图片上加入必要的文字等等;

    2.作业中阅读量最高的一篇博客是?谈谈经验

    阅读量最高的一篇博客是第四周的博客,阅读量是115次。

    关于这篇博客阅读量高的原因:

    • 我觉得主要是那一周的博客发布的时间比较早,应该是第一个发布的,但提交不是第一个。同时第四周是我第一次尝试了这个页面的CSS代码,还有那个目录的生成,这个主要也是从刘伟康学长那里受到的影响,我看了学长的几篇博客,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学长博客的整个页面看起来很舒服也很精美,然后就是我觉得我也该把博客弄得外观上好看一些,最起码不能总是初始的那个吧,就从网上找了很久的相关的内容,并且搜集这个样式的过程间断性地持续了两周。回到第四周博客上来,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可能写的问题也比较算的上详细一些。大概也就这三个方面吧,但我觉得最高阅读量该是第九周的,而不是这周的博客。

    实验报告链接汇总

    • 实验一:JDK的安装、环境变量的配置、Git的安装使用、IDEA的测试使用及调试
    • 实验二:掌握单元测试,TDD,UML建模,熟悉S.O.L.I.D原则
    • 实验三:代码规范、Code菜单、协同测试、代码重构、密码学应用
    • 实验四:Android Stuidio的安装测试、Activity测试、UI测试、布局测试、事件处理测试
    • 实验五:结对编程,一人负责客户端,一人负责服务器,使用Socket通信,以及实验三Java密码学算法拓展
    • 团队项目报告链接汇总

    代码托管链接码云链接

    给出statistic.sh的运行结果,说明本学期的代码量目标达到没有?


    这是IDEA中Statistic插件统计的结果,*.java文件共是7683行,比最初的5000行的目标多出50%,这也说明了学期初的5000行代码的目标不难实现,但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观察到大多数同学的代码行数都是比我要多,在不知觉中就落后了1000行代码乃至更多,望下学期能尽可能的多去敲代码,争取两学期一学年实现16000行代码目标。

    加点代码,改点代码是理解的最好方式,参考编程的智慧,谈谈你的心得

    读完整篇“编程的智慧”,我觉得带给我最直观的三个印象①推敲琢磨②代码规范③错误处理

    • (1)反复推敲、不断修改:我也认为编程是一种艺术,而产品则是一种艺术品。我更认为编程不仅像是一种文学作品,它更像是一种数学美的作品。数学美要求的就是简洁明了,编程更是如此,太长太复杂的代码不会有人愿意看。如果代码能有很巧妙的地方,能够把问题用几行简单的代码就能处理掉,这就是一种美。
    • (2)代码规范、模块优雅:我们上面说到代码要简洁,但简洁不等于简化,一些规范性的代码格式务必要添上,只有规范的代码让人读起来才会舒服,愿意读的下去,程序的代码可读性越高,这个编码的格式就是愈加规范。而优雅一说,更是更高一个层面,要求的是代码的顺序逻辑都要给到,让人能够秒懂这个程序是如何编译的。
    • (3)错误处理,null指针处理:错误的处理和空指针的异常是经常会出现在我们的代码运行过程中,如何正确的处理,快速的解决问题,应该也是一个程序员所具备的能力。

    积极主动敲代码做到没?教材实践上有什么经验教训?

    • 应该算是做到了积极主动的敲代码了吧,书上布置的练习题基本都已完成,前几周任务轻松时还会多做一些练习,后面几周有一些懈怠。
    • 教材实践的经验教训:印象最深的是书上的代码,当需要在IDEA模式下输入命令行参数时,这个书上的代码一直没运行出来,直到老师告诉,这里给我的教训就是一定要看清书上的每处要求,不要错过任何一处重要的描述。

    课堂项目实践

    • 课堂实践对提高应用能力有帮助吗?
      肯定是有的,课堂的实践内容肯定是对应用能力在限时条件下进行的一种非常必要的考察,对应用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 课堂实践上自己有什么经验教训?
      偶尔会出现紧张,感觉是脑子一片空白,不知从哪动手去开始项目的编写,到后面时紧张感基本没有出现,但有时还会是有课堂实践课堂时间完不成情况,次数较少。
    • 课堂实践上对老师有什么教学建议?
      希望老师能把一些实践的内容能够具体化、细化,要求的点表述清楚,让我们能实践尽快的消化理解,并进行实践,这样既节省了时间,也能让我们对实验理解透彻。

    课程收获与不足

    • 自己的收获(投入,效率,效果等)
      一个学期了,这门课程也是进入了一个一半的节奏。半年学下来,我觉得投入的时间不算少,很明显一个例证就是我高数就没时间去静下心去好好学一学,周末有不少时间都是花在了Java这门课的学习上。效率方面我觉得还是有些低,我觉得一般对我来说,可能学习的高效时间是白天,晚上基本就是学习的效率很低,尤其到了10点以后,基本就是学不下去,然后上个学期我基本是晚上10点半左右睡觉,到了这学期,明显就是不行了,基本正常的话就是会在11点半到12点之间才会睡觉,这对我来说感觉很不好,让我白天总是犯困,上课也会有时候打瞌睡。效果方面:具体的我也说不清,我也不是很清楚自己这门课学的怎么样,但从成绩来看是一般水平,在第10名左右。最大的收获应该算是独立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提升,遇到的问题我一般很少会去问老师助教同学,偶尔查一些资料,基本就是自己瞎琢磨,多去试几次,慢慢的做出来。

    • 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
      自己经常会浪费一些时间,尤其是浮躁的时候,这个时候也会不想再去做下去,就基本不愿意去想产生的问题该怎么去解决。下学期争取能克服了这个,学习的时候能用心,不去浪费本该学习的时间。

    • 结对学习是不是真正贯彻了?写一下你提供的帮助或接受了什么帮助,并对老师提供参考建议
      应该算是真正贯彻了,在遇到问题时我们会有一些讨论,具体到每一步该怎么解决。提供的帮助我给过他一些博客的建议,接受我觉得初期的时候周亚杰对我帮助很大,尤其是在学习虚拟机Linux系统的时候,后面的时候四则运算时也有一些互相帮助。

    问卷调查

    • 你平均每周投入到本课程有效学习时间有多少?
      我觉得每周的学习时间大概是13~14小时左右,有效的学习时间大概能占7个小时,包括写博客时的有效时间占2个小时左右。

    • 每周的学习效率有提高吗?你是怎么衡量的?
      学习效率我认为应该中间的时间段是最高的,刚开始学习有很多不懂的地方,进行的有些慢,到中间阶段基本就是渐入佳境,能够达到一个比较高的学习效率,4~10基本效率好一些,到了后期阶段就有所放松和懈怠。

    • 蓝墨云班课的使用对你的学习有促进吗?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吗?
      有一定帮助,但不是很大,一般使用蓝墨云就是为了做题目和提交作业,视频的学习我觉得不是很有帮助,可能只是对我而言,我觉得多看两遍书,再多去查点资料会比较有帮助,蓝墨云可以多提供一些参考的网页和资料,视频太多是看不过来的,也很难针对性的去找解决自己问题的方法。

    • 你觉得这门课老师应该继续做哪一件事情?
      应该继续加强目前实践练习,尽可能地帮助我们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多去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 你觉得这门课老师应该停止做哪一件事情?
      应该停止做的可能就是一下子导入过多的蓝墨云的视频资源,我们是不太可能看的过来的,虽然这个在我们以后更加细化学习会有帮助,但一次放入那么多的视频我觉得帮助不大。还有就是博客的互评,到了后面就基本没有那么多建议要去提出。

    • 你觉得这门课老师应该开始做什么新的事情?
      应该开始做的同上面的继续做的事情,让实践内容成为重点。

    任意发挥

    • 一学期下来,坚持的事情并不多,一个是这个博客,另外一个就是背英语单词。

    • 扇贝打卡,应该是从知道要考四级时开始的,因为感觉英语差很多,可能考不过,就开始了背单词,到今天有100多天。

    • 再来分享一篇这学期看的《目送》中的《1964》这一篇,反复看了好多遍,对这段话感触很深:

    如果,我们有这么一个灵魂很老的人,坐在讲台上,用和煦平静的声音跟我们这么说:

    “孩子们,今天12岁的你们,在40年之后,如果再度相聚,你们会发现,在你们50个人之中,会有两个人患重度忧郁症,两个人因病或意外死亡,五个人还在为每天的温饱困难挣扎,三分之一的人觉得自己婚姻不很美满,一个人会因而自杀,两个人患了癌症。”

    “你们之中,今天最聪明、最优秀的四个孩子,两个人会成为医生或工程师或商人,另外两个人会终其一生落魄而艰辛。所有其他的人,会经历结婚、生育、工作、退休,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来的‘懂’,作最后的转身离开。”

    如果在我们12岁那年,有人跟我们这样上课,会怎么样?

    当然,没有一个老师,会对12岁的孩子们这样说话。因为,这,哪能作人生的“座右铭”呢?

    给出你的总结中涉及到的链接的二维码

    预备作业

    • 01

    • 02

    • 03

    每周总结

    • 第一周

    • 第二周

    • 第三周

    • 第四周

    • 第五周

    • 第六周

    • 第七周

    • 第八周

    • 第九周

    • 第十周

    • 第十一周

    实验报告

    • 实验一

    • 实验二

    • 实验三

    • 实验四

    • 实验五

    结对编程

    • 第一周

    • 第二周

    • 第三周

  • 相关阅读:
    部署 AppGlobalResources 到 SharePoint 2010
    还原一个已删除的网站集
    使用仪表板设计器配置级联筛选器 (SharePoint Server 2010 SP1)
    File or arguments not valid for site template
    Pex and Moles Documentation
    Content Query Webpart匿名访问
    Running Moles using NUnit Console from Visual Studio
    Calling a WCF Service using jQuery in SharePoint the correct way
    Updating Content Types and Site Columns That Were Deployed as a Feature
    asp.net中判断传过来的字符串不为空的代码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zy0628/p/9200568.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