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完邹欣老师的《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后颇有感想,这本书的厉害之处是把软件的开发方法写的十分的清晰、有趣,将每一章的理论和知识点进行了归纳,举例说明,故事与企业相结合相联系,让我们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在每一章要点中有重点字眼的加黑,图文搭配更加的生动形象,在阅读完代码、文字之后的图片不禁让人会心一笑。它结合了作者自身的开发经验,书中创造了一个虚拟环境,通过人物的对话和活动,讲述不同人物在软件工程中等不同角色和作用,展现出了软件工程这么学科,文中的代码有很强的实用性,更容易让人接受,让人有学习下去的欲望。构建之法这本书写的很专业,但也很接地气,让人对专业的认识从陌生到熟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起来,书中包含了软件团队、企业、用户在软件开发阶段所出现的问题与疑问,覆盖面很广,让人受益良多。
不同的人阅读同一本书体会到作者的心境是不同的,所收获的东西的多少也是不同的。工作三年的软件工程师在软件开发阶段的分析、设计、测试中投入的时间超过菜鸟程序员,在编码环节的投入时间低于后者。学习一本书要学会抓住主次重点,从学生要职业程序员的过程要的并不是更加没完没了的敲代码、写代码,应该要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测试代码,用最精炼的代码达到更好的客户满意度。在理论和开发技术细节之间,缺少的正是构建之法,一切系统的构建都需要方法。软件工程师的成长要结合自身的能力、多人合作、职业道德。在我看来,虽然软件技术在社会各个层面的发展日趋成熟,但机遇与挑战并存,身为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其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我兴奋,担忧于一但松懈就难以赶上步伐。
问题:像我这样很多都似懂非懂的小白,感觉还是有点深奥,怎样找准自己的位置?
在客户满意度体验环节一定要求一模一样,不能有所偏差吗?
VSTS、回归测试、单元测试的最重要的区别是什么?
单元测试中的代码覆盖率一定要100%吗?
团队合作模式和开发流程两者能否脱离?
软件测试中各个阶段的文档都是一定要写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