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基础知识
- 光源的特性
- 光源本身的特性,如光源的光谱分布,在被照射面上的亮度分布,光源使用中的温度特性和寿命等。
- 光源与被照射物体的相互作用。光源照射在物体上,会发生反射、吸收和透射三种相互作用,不同材质的物体,三种作用产生的现象不同,同一种物体上缺陷部分和其他部分,三种作用产生的现象也不同。如在表面检测中,我们可以粗略的把目标上的缺陷分成二类,一类是几何形状缺陷,诸如:凹坑、划痕、裂纹、毛刺、凸起、擦伤、碰伤等;另一类是表面强度(或密度)缺陷,如:氧化、生锈、污点、污迹等,前者使表面反射发生变化,后者使表面反射和吸收都发生变化。只有仔细研究光源与被照物相互作用的特点,才能确定光源及照明方式。物体的色彩是光吸收的另一个例子。全波段的白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一些波长的光被物体表面吸收,一些波长的光被表面反射,物体呈现出与反射光相同频谱的颜色。利用这个道理,我们可以使用黑白摄像机,选择特定波长的光源,突出物体表面待检测部分与其它部分的灰度差,实现可靠、稳定的检测。
- 光源的结构。光源可以做成各种形状结构,每种形状发出光的特点不同。如:漫反射光,可以在目标平面上获得均匀的光照;直射光,通过反射和产生阴影显示边缘和表面结构,但光源或目标的移动和倾斜都会明显的影响图像亮度和对比度。另外,光源可以放在被照物体的上方或者下方,可以有各种角度和高度,通过不同形状和照明方式的组合,利用诸如产生阴影、产生高亮区域或无反射区域的方法,使目标上的感兴趣区域与其它区域有尽可能大的区别。
- 光源
- 机器视觉中,应用最多的是卤素灯、荧光灯和LED灯
- LED技术发展很快,加上其固有的一些特点,如:寿命长、亮度稳定、可构成不同形状和光谱、可频闪和功耗低等,逐渐在机器视觉使用的光源中占主导地位。
- 当然,在色彩检测中,荧光灯以其色还原性好的特点仍有大量应用
- 在高亮度应用场合,卤素灯还有自己的优势
- 亮场照明和暗场照明
- 当目标表面有缺陷时,如:使用亮场照明,缺陷部位的反射光不再落入镜头的范围,形成低灰度值区,与背景产生反差;暗场照明正好相反,缺陷部位的反 射光进入镜头,产生高灰度值区。
|
光源 机器视觉中的照明 照明在机器视觉中的重要地位几乎已经被所有的视觉工程师认识,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格言,“better to light than write (software)”,“avoid garbage in (bad lighting) that causes garbage out (bad result)”,“create the BEST image first”,“Lighting can make or break the job”等等,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如何选择光源、设计照明系统,最终获得最佳图像效果。 亮场照明和暗场照明
假设检测目标具有平坦、光滑的表面(镜面),摄像机处置放在目标中心的上方,由图可见,在“W”二个“V”内发出的光,经目标表面反射,全部落在镜头的范围内,称作亮场照明;而从在“W”二个“V”外发出的光,经目标表面反射,没有光线落入镜头的范围内,称作暗场照明。 前照明和背光照明 顶光
单侧照明
低角度光
同轴光 Dome
适合于不平整的光滑表面上印刷、或文字检测。 背光照明
在使用背光照明测量目标尺寸时,如果目标边缘是曲面,则测量结果会小于实际尺寸。为尽量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应使用准直光源,如:同轴光或平行光作背光源,使用远心镜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