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IM开发技术学习:揭秘微信朋友圈这种信息推流背后的系统设计

    本文由徐宁发表于腾讯大讲堂,原题“程序员如何把你关注的内容推送到你眼前?揭秘信息流推荐背后的系统设计”,有改动和修订。

    1、引言

    信息推流(以下简称“Feed流”)这种功能在我们手机APP中几乎无处不在(尤其是社交/社群产品中),最常用的就是微信朋友圈、新浪微博等。

    对Feed流的定义,可以简单理解为只要大拇指不停地往下划手机屏幕,就有一条条的信息不断涌现出来。就像给牲畜喂饲料一样,只要它吃光了就要不断再往里加,故此得名Feed(饲养)。

    大多数带有Feed流功能的产品都包含两种Feed流:

    • 1)一种是基于算法:即动态算法推荐,比如今日头条、抖音短视频;
    • 2)一种是基于关注:即社交/好友关系,比如微信、知乎。

    例如下图中的微博和知乎,顶栏的页卡都包含“关注”和“推荐”这两种:

    如上图中这两种Feed流,它们背后用到的技术差别会比较大。不同于“推荐”页卡那种千人千面算法推荐的方式,通常“关注”页卡所展示的内容先后顺序都有固定的规则,最常见的规则是基于时间线来排序,也就是展示“我关注的人所发的帖子、动态、心情,根据发布时间从晚到早依次排列”。

    本文将重点讨论的是“关注”功能对应的技术实现:先总结常用的基于时间线Feed流的后台技术实现方案,再结合具体的业务场景,根据实际需求在基本设计思路上做一些灵活的运用。

    学习交流:

    - 即时通讯/推送技术开发交流5群:215477170 [推荐]

    - 移动端IM开发入门文章:《新手入门一篇就够:从零开发移动端IM

    - 开源IM框架源码:https://github.com/JackJiang2011/MobileIMSDK

    (本文同步发布于:http://www.52im.net/thread-3675-1-1.html

    2、本文作者

    徐宁:腾讯应用开发工程师,腾讯学院讲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目前负责腾讯智慧零售业务的后端开发工作,有丰富的视频直播,自动化营销系统开发经验。

    3、Feed流技术实现方案1:读扩散

    读扩散也称为“拉模式”,这应该是最符合我们认知直觉的一种技术实现方式。

    原理如下图:

    如上图所示:每一个内容发布者都有一个自己的发件箱(“我发布的内容”),每当我们发出一个新帖子,都存入自己的发件箱中。当我们的粉丝来阅读时,系统首先需要拿到粉丝关注的所有人,然后遍历所有发布者的发件箱,取出他们所发布的帖子,然后依据发布时间排序,展示给阅读者。

    这种设计:阅读者读一次Feed流,后台会扩散为N次读操作(N等于关注的人数)以及一次聚合操作,因此称为读扩散。每次读Feed流相当于去关注者的收件箱主动拉取帖子,因此也得名——拉模式。

    这种模式:

    • 1)好处是:底层存储简单,没有空间浪费;
    • 2)坏处是:每次读操作会非常重,操作非常多。

    设想一下:如果我关注的人数非常多,遍历一遍我所关注的所有人,并且再聚合一下,这个系统开销会非常大,时延上可能达到无法忍受的地步。

    因此:读扩散主要适用系统中阅读者关注的人没那么多,并且刷Feed流并不频繁的场景。

    拉模式还有一个比较大的缺点:就是分页不方便,我们刷微博或朋友圈,肯定是随着大拇指在屏幕不断划动,内容一页一页的从后台拉取。如果不做其他优化,只采用实时聚合的方式,下滑到比较靠后的页码时会非常麻烦。

    4、Feed流技术实现方案2:写扩散

    据统计:大多数Feed流产品的读写比大概在100:1,也就是说大部分情况都是刷Feed流看别人发的朋友圈和微博,只有很少情况是自己亲自发一条朋友圈或微博给别人看。

    因此:读扩散那种很重的读逻辑并不适合大多数场景。

    我们宁愿让发帖的过程复杂一些,也不愿影响用户读Feed流的体验,因此稍微改造一下前面方案就有了写扩散。写扩散也称为“推模式”,这种模式会对拉模式的一些缺点做改进。

    原理如下图:

    如上图所示:系统中每个用户除了有发件箱,也会有自己的收件箱。当发布者发表一篇帖子的时候,除了往自己发件箱记录一下之外,还会遍历发布者的所有粉丝,往这些粉丝的收件箱也投放一份相同内容。这样阅读者来读Feed流时,直接从自己的收件箱读取即可。

    这种设计:每次发表帖子,都会扩散为M次写操作(M等于自己的粉丝数),因此成为写扩散。每篇帖子都会主动推送到所有粉丝的收件箱,因此也得名推模式。

    这种模式可想而知:发一篇帖子,背后会涉及到很多次的写操作。通常为了发帖人的用户体验,当发布的帖子写到自己发件箱时,就可以返回发布成功。后台另外起一个异步任务,不慌不忙地往粉丝收件箱投递帖子即可。

    写扩散的好处在于通过数据冗余(一篇帖子会被存储M份副本),提升了阅读者的用户体验。通常适当的数据冗余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到了微博明星这里,完全行不通。比如目前微博粉丝量Top2的谢娜与何炅,两个人微博粉丝过亿。

    设想一下:如果单纯采用推模式,那每次谢娜何炅发一条微博,微博后台都要地震一次。一篇微博导致后台上亿次写操作,这显然是不可行的。

    另外:由于写扩散是异步操作,写的太慢会导致帖子发出去半天,有些粉丝依然没能看见,这种体验也不太好。

    通常写扩散适用于好友量不大的情况,比如微信朋友圈正是写扩散模式。每一名微信用户的好友上限为5000人,也就是说你发一条朋友圈最多也就扩散到5000次写操作,如果异步任务性能好一些,完全没有问题。

    关于微信朋友圈的技术资料:

    5、Feed流技术实现方案2:读写混合模式

    读写混合也可以称作“推拉结合”,这种方式可以兼具读扩散和写扩散的优点。

    我们首先来总结一下读扩散和写扩散的优缺点:

    见上图:仔细比较一下读扩散与写扩散的优缺点,不难发现两者的适用场景是互补的。

    因此:在设计后台存储的时候,我们如果能够区分一下场景,在不同场景下选择最适合的方案,并且动态调整策略,就实现了读写混合模式。

    原理如下图:

    以微博为例:当何炅这种粉丝量超大的人发帖时,将帖子写入何炅的发件箱,另外提取出来何炅粉丝当中比较活跃的那一批(这已经可以筛掉大部分了),将何炅的帖子写入他们的收件箱。当一个粉丝量很小的路人甲发帖时,采用写扩散方式,遍历他的所有粉丝并将帖子写入粉丝收件箱。

    对于那些活跃用户登录刷Feed流时:他直接从自己的收件箱读取帖子即可,保证了活跃用户的体验。

    当一个非活跃的用户突然登录刷Feed流时:

    • 1)一方面需要读他的收件箱;
    • 2)另一面需要遍历他所关注的大V用户的发件箱提取帖子,并且做一下聚合展示。

    在展示完后:系统还需要有个任务来判断是否有必要将该用户升级为活跃用户。

    因为有读扩散的场景存在,因此即使是混合模式,每个阅读者所能关注的人数也要设置上限,例如新浪微博限制每个账号最多可以关注2000人。

    如果不设上限:设想一下有一位用户把微博所有账号全部关注了,那他打开关注列表会读取到微博全站所有帖子,一旦出现读扩散,系统必然崩溃(即使是写扩散,他的收件箱也无法容纳这么多的微博)。

    读写混合模式下,系统需要做两个判断:

    • 1)哪些用户属于大V,我们可以将粉丝量作为一个判断指标;
    • 2)哪些用户属于活跃粉丝,这个判断标准可以是最近一次登录时间等。

    这两处判断标准就需要在系统发展过程中动态地识别和调整,没有固定公式了。

    可以看出:读写结合模式综合了两种模式的优点,属于最佳方案。

    然而他的缺点是:系统机制非常复杂,给程序员带来无数烦恼。通常在项目初期,只有一两个开发人员,用户规模也很小的时候,一步到位地采用这种混合模式还是要慎重,容易出bug。当项目规模逐渐发展到新浪微博的水平,有一个大团队专门来做Feed流时,读写混合模式才是必须的。

    6、Feed流中的分页问题

    上面几节已经叙述了基于时间线的几种Feed流常见设计方案,但实操起来会比理论要麻烦许多。

    接下来专门讨论一个Feed流技术方案中的痛点——Feed流的分页。

    不管是读扩散还是写扩散,Feed流本质上是一个动态列表,列表内容会随着时间不断变化。传统的前端分页参数使用page_size和page_num,分表表示每页几条,以及当前是第几页。

    对于一个动态列表会有如下问题:

    如上图所示:在T1时刻读取了第一页,T2时刻有人新发表了“内容11”,在T3时刻如果来拉取第二页,会导致错位出现,“内容6”在第一页和第二页都被返回了。事实上,但凡两页之间出现内容的添加或删除,都会导致错位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常Feed流的分页入参不会使用page_size和page_num,而是使用last_id来记录上一页最后一条内容的id。前端读取下一页的时候,必须将last_id作为入参,后台直接找到last_id对应数据,再往后偏移page_size条数据,返回给前端,这样就避免了错位问题。

    如下图:

    采用last_id的方案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last_id本身这条数据不可以被硬删除。

    设想一下:

    • 1)上图中T1时刻返回5条数据,last_id为内容6;
    • 2)T2时刻内容6被发布者删除;
    • 3)那么T3时刻再来请求第二页,我们根本找不到last_id对应的数据了,也就无法确认分页偏移量。

    通常碰到删除的场景:我们采用软删除方式,只是在内容上置一个标志位,表示内容已删除。

    由于已经删除的内容不应该再返回给前端,因此软删除模式下,找到last_id并往后偏移page_size条,如果其中有被删除的数据会导致获得足够的数据条数给前端。

    这里一个解决方案是找不够继续再往下找,另一种方案是与前端协商,允许返回条数少于page_size条,page_size只是个建议值。甚至大家约定好了以后,可以不要page_size参数。

    7、Feed流技术方案在某直播应用中的实践

    7.1 需求背景

    本节将结合实际业务,分享一下实际场景中碰到的一个非常特殊的Feed流设计方案。

    xx 直播是一款直播带货工具,主播可以创建一场未来时刻的直播,到时间后开播卖货,直播结束后,主播的粉丝可以查看直播回放。

    这样,每个直播场次就有三种状态——预告中(创建一场直播但还未开播)、直播中、回放。

    作为观众,我可以关注多位主播,这样从粉丝视角来看,也会有个直播场次的Feed流页面。

    这个Feed流最特殊的地方在于它的排序规则:

    解释一下这个Feed流排序规则:

    • 1)我关注的所有主播:正在直播中的场次排在最前;预告中的场次排中间;回放场次排最后;
    • 2)多场次都在直播中的:按开播时间从晚到早排序;
    • 3)多场次都在预告中的:按预计开播时间从早到晚排序;
    • 4)多场次都在回放的:按直播结束时间从晚到早排序。

    7.2 问题分析

    本需求最复杂的点在于Feed流内容融入的“状态”因素,状态的转变会直接导致Feed流顺序不同。

    为了更清晰解释一下对排序的影响,我们可以用下图详细说明:

    上图中:展示了4个主播的5个直播场次,作为观众,当我在T1时刻打开页面,看到的顺序是场次3在最上方,其余场次均在预告状态,按照预计开播时间从早到晚展示。当我在T2时刻打开页面,场次5在最上方,其余有三场在预告状态排在中间,场次3已经结束了所以排在最后。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直播都结束,所有场次最终的状态都会变为回放。

    这里需要注意一点:如果我在T1时刻打开第一页,然后盯着页面不动,一直盯到T4时刻再下划到第二页,这时上一页的last_id,即分页偏移量很有可能因为直播状态变化而不知道飞到了什么位置,这会导致严重的错位问题,以及直播状态展示不统一的问题(第一页展示的是T1时刻的直播状态,第二页展示的是T4时刻的直播状态)。

    7.3 解决方案

    直播系统是个单向关系链,和微博有些类似,每个观众会关注少量主播,每个主播会可能有非常多的关注者。

    由于有状态变化的存在,写扩散几乎无法实现。

    因为:如果采用写扩散的方式,每次主播创建直播、直播开播、直播结束这三个事件发生时导致的场次状态变化,会扩散为非常多次的写操作,不仅操作复杂,时延上也无法接受。

    微博之所以可以写扩散:就是因为一条微博发出后,这篇微博就不会再有任何影响排序的状态转变。

    而在我们场景中:“预告中”与“直播中”是两个中间态,而“回放”状态才是所有直播的最终归宿,一旦进入回放,这场直播也就不会再有状态转变。因此“直播中”与“预告中”状态可以采用读扩散方式,“回放”状态采取写扩散方式。

    最终的方案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会影响直播状态的三种事件(创建直播、开播、结束直播)全部采用监听队列异步处理。

    我们为每一位主播维护一个直播中+预告中状态的优先级队列:

    • 1)每当监听到有主播创建直播时,将直播场次加入队列中,得分为开播的时间戳的相反数(负数);
    • 2)每当监听到有主播开播时,把这场直播在队列中的得分修改为开播时间(正数);
    • 3)每当监听到有主播结束直播,则异步地将播放信息投递到每个观众的回放队列中。

    这里有一个小技巧:前文提到,直播中状态按照开播时间从大到小排序,而预告中状态则按照开播时间从小到大排序,因此如果将预告中状态的得分全部取开播时间相反数,那排序同样就成为了从大到小。这样的转化可以保证直播中与预告中同处于一个队列排序。预告中得分全都为负数,直播中得分全都为正数,最后聚合时可以保证所有直播中全都自然排在预告中前面。

    另外:前文还提到的另一个问题是T1时刻拉取第一页,T4时刻拉取第二页,导致第一页和第二页直播间状态不统一。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通过快照方式:当观众来拉取第一页Feed流时,我们依据当前时间,将全部直播中和预告中状态的场次建立一份快照,使用一个session_id标识,每次前端分页拉取时,我们直接从快照中读取即可。如果快照中读取完毕,证明该观众的直播中和预告中场次全部读完,剩下的则使用回放队列进行补充。

    照此一来,我们的Feed流系统,前端分页拉取的参数一共有4个:

    每当碰到session_id和last_id为空,则证明用户想要读取第一页,需要重新构建快照。

    这里还有一个衍生问题:session_id的如何取值?

    答案是:

    • 1)如果不考虑同一个观众在多端登录的情况,其实每一位观众维护一个快照id即可,也就是直接将系统用户id设为session_id;
    • 2)如果考虑多端登录的情况,则session_id中必须包含每个端的信息,以避免多端快照相互影响;
    • 3)如果不心疼内存,也可以每次随机一个字符串作为session_id,并设置一个足够长的过期时间,让快照自然过期。

    以上设计:其实系统计算量最大的时刻就是拉取第一页,构建快照的开销。

    目前的线上数据,对于只关注不到10个主播的观众(这也是大多数场景),拉取第一页的QPS可以达到1.5万。如果将第二页以后的请求也算进来,Feed流的综合QPS可以达到更高水平,支撑目前的用户规模已经绰绰有余。如果我们拉取第一页时只获取到前10条即可直接返回,将构建快照操作改为异步,也许QPS可以更高一些,这可能是后续的优化点。

    8、本文小结

    几乎所有基于时间线和关注关系的Feed流都逃不开三种基本设计模式:

    • 1)读扩散;
    • 2)写扩散;
    • 3)读写混合。

    具体到实际业务中,可能会有更复杂的场景,比如本文所说的:

    • 1)状态流转影响排序;
    • 2)微博朋友圈场景中会有广告接入、特别关注、热点话题等可能影响到Feed流排序的因素。

    这些场景就只能根据业务需求,做相对应的变通了。

    附录:更多社交应用架构设计文章

    1. 浅谈IM系统的架构设计
    2. 简述移动端IM开发的那些坑:架构设计、通信协议和客户端
    3. 一套海量在线用户的移动端IM架构设计实践分享(含详细图文)
    4. 一套原创分布式即时通讯(IM)系统理论架构方案
    5. 从零到卓越:京东客服即时通讯系统的技术架构演进历程
    6. 蘑菇街即时通讯/IM服务器开发之架构选择
    7. 腾讯QQ1.4亿在线用户的技术挑战和架构演进之路PPT
    8. 微信后台基于时间序的海量数据冷热分级架构设计实践
    9. 微信技术总监谈架构:微信之道——大道至简(演讲全文)
    10. 如何解读《微信技术总监谈架构:微信之道——大道至简》
    11. 快速裂变:见证微信强大后台架构从0到1的演进历程(一)
    12. 移动端IM中大规模群消息的推送如何保证效率、实时性?
    13. 现代IM系统中聊天消息的同步和存储方案探讨
    14. 微信朋友圈千亿访问量背后的技术挑战和实践总结
    15. 以微博类应用场景为例,总结海量社交系统的架构设计步骤
    16. 子弹短信光鲜的背后:网易云信首席架构师分享亿级IM平台的技术实践
    17. 知乎技术分享:从单机到2000万QPS并发的Redis高性能缓存实践之路
    18. 微信技术分享:微信的海量IM聊天消息序列号生成实践(算法原理篇)
    19. 微信技术分享:微信的海量IM聊天消息序列号生成实践(容灾方案篇)
    20. 一套高可用、易伸缩、高并发的IM群聊、单聊架构方案设计实践
    21. 社交软件红包技术解密(一):全面解密QQ红包技术方案——架构、技术实现等
    22. 社交软件红包技术解密(二):解密微信摇一摇红包从0到1的技术演进
    23. 社交软件红包技术解密(三):微信摇一摇红包雨背后的技术细节
    24. 社交软件红包技术解密(四):微信红包系统是如何应对高并发的
    25. 社交软件红包技术解密(五):微信红包系统是如何实现高可用性的
    26. 社交软件红包技术解密(六):微信红包系统的存储层架构演进实践
    27. 社交软件红包技术解密(七):支付宝红包的海量高并发技术实践
    28. 社交软件红包技术解密(八):全面解密微博红包技术方案
    29. 社交软件红包技术解密(九):谈谈手Q红包的功能逻辑、容灾、运维、架构等
    30. 从游击队到正规军(一):马蜂窝旅游网的IM系统架构演进之路
    31. 从游击队到正规军(二):马蜂窝旅游网的IM客户端架构演进和实践总结
    32. 从游击队到正规军(三):基于Go的马蜂窝旅游网分布式IM系统技术实践
    33. 瓜子IM智能客服系统的数据架构设计(整理自现场演讲,有配套PPT)
    34. 阿里钉钉技术分享:企业级IM王者——钉钉在后端架构上的过人之处
    35. 微信后台基于时间序的新一代海量数据存储架构的设计实践
    36. 阿里技术分享:电商IM消息平台,在群聊、直播场景下的技术实践
    37. 一套亿级用户的IM架构技术干货(上篇):整体架构、服务拆分等
    38. 一套亿级用户的IM架构技术干货(下篇):可靠性、有序性、弱网优化等
    39. 从新手到专家:如何设计一套亿级消息量的分布式IM系统
    40. 企业微信的IM架构设计揭秘:消息模型、万人群、已读回执、消息撤回等
    41. 融云技术分享:全面揭秘亿级IM消息的可靠投递机制
    42. IM开发技术学习:揭秘微信朋友圈这种信息推流背后的系统设计
    43. >> 更多同类文章 ……

    本文已同步发布于“即时通讯技术圈”公众号。

    同步发布链接是:http://www.52im.net/thread-3675-1-1.html

    作者:Jack Jiang (点击作者姓名进入Github)
    出处:http://www.52im.net/space-uid-1.html
    交流:欢迎加入即时通讯开发交流群 215477170
    讨论:http://www.52im.net/
    Jack Jiang同时是【原创Java Swing外观工程BeautyEye】【轻量级开源移动端即时通讯框架MobileIMSDK】的作者,可前往下载交流。
    本博文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也可前往 我的52im.net 找到我)。

  • 相关阅读:
    2016.5.11_经典试题-回文算法【ABAP】
    shell基础知识
    python笔记2
    python笔记1
    vmware rdm
    网页中图片显示方向与实际图片方向不一致
    vue 弹性布局 实现长图垂直居上,短图垂直居中
    IE10 解决input file 同一文件不触发onchange事件
    04. pt-deadlock-logger
    03. pt-config-diff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imteck4713/p/15148490.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