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面对问题时,应该怎么办?

    | 转载:L先生说(ID:lxianshengmiao)

    | 作者:Lachel,专注心理学、认知科学和心智成长。每周四原创更新,与你一起探索事物本质。

    我会把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按照新异性和可控性,大体上划分成四类,分别是:

    • 路径性问题

    • 系统性问题

    • 挑战性问题

    • 冲击性问题

    什么是新异性呢?它指的是:我是否可以用旧模式、旧路径,按部就班地去解决它?

    可控性,指的是:我在多大的程度上,可以控制和干预它。可控性越高,就意味着它的因果关系越明确,不确定的干扰因素越少。

    那么,如何理解这四类问题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老板给你布置了一个任务,要你做一份报告 —— 你非常清楚地知道应该怎么做,知道你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一切都是确定的。所以,它是一个路径性问题。

    你学了一个方法,需要应用到实践中,来解决一类问题 —— 这个方法用一次就能掌握吗?不是,你需要反复练习,让它成为你的习惯。因此,它是一个系统性问题。

    你在工作中碰到一个难题,以前从未遭遇过 —— 这个时候你发现,你熟知的旧模式都失效了,必须去尝试新的可能性。因此,它是一个挑战性问题。

    公司最近效益不好,可能要裁员,也可能倒闭 —— 这是外部环境的缘故,你几乎不可能干预它,也无法改变什么,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减少损失、规避风险。因此,它是一个冲击性问题。

    那么,用这种方式去思考和看待问题,有什么作用呢?

    一方面,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的情境,采用更加有效的策略去应对;另一方面,它也可以帮助我们「榨干」问题的价值,减少和控制我们的焦虑和压力。

    下面详述。

    1. 路径性问题:获取经验

    在所有问题中,路径性问题是最简单的一类。很多人常用的模式,就是直接照搬解决方案,尽可能减少投入在它上面的时间成本和脑力成本用最快速度去把它搞定。

    这样做有没有问题?没有。但并不是最好的方案。

    既然不论如何你都要去做,那为什么不尽可能去压榨它的价值呢?

    举个例子:

    马上到某个特定节日了,需要做一个营销活动 ——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路径性问题。就像解题一样,你知道应该怎么做,拥有一套完善的储备和模式,套上去就行。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就会采取「获取经验」的策略,来最大化地榨干它的价值。

    怎样去「获取经验」呢?简单来说,就是做实验:控制好其他变量不变,改变其中一个变量,观察结果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

    也就是说:在保证整体基调不变的情况下,在有「保底」的情形下,试着引入一些新的探索和尝试,观察它们所带来的可能性。

    比如:我是否可以参考往期的方案,在大体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引入一些新的创意或形式,然后观察:

    新创意跟旧创意相比,有什么样的变化?效果是更好了还是更坏了?为什么?

    从这个过程中我可以得到什么经验教训?

    我可以提炼出什么信息,来供以后借鉴和参考?

    也就是说:采取「15%原则」:保持85%的内容不变,剩下15%的内容探索新的可能性。

    一方面,不至于「全盘照搬」,让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变得毫无挑战性和新鲜感,纯属浪费时间;另一方面,又可以把风险控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不至于产生太大的波动。

    这才是一个更有效的思维方式。

    比如:每一期的智识营,内容都是不变的,但我会根据这一期的实际情况,做一些微调 —— 比如调整答疑,调整互动的形式和时间,加入一些新的延伸阅读、思考练习和指引,等等,观察学员的反馈,从中去芜存菁,最终归纳出一套最好的方式。

    同样:如果你的工作,涉及一些周期性的事务,那么不妨试一试:在保证「保底」的基础上,多去做一些不同的尝试,从中积累经验、获得教训,慢慢地增进对它的理解和认知。

    许多朋友问过我:如何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论?其实,流程无非就是如此:先假设,再试验,获取反馈,最终归纳总结,整合成一套模型,就是这样。

    这其中,试验-反馈-归纳,就需要靠从不断的「推陈出新」中,去获取和积累经验。

    所以,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妨把你的工作,当作你提升自己的实验室。

    在保证不出岔子的情况下,先根据以往的经验,构思出一套模型和方法,再在工作中寻求机会,不断地去进行探索、尝试和实验,一遍遍地去微调这套方法的参数,让它经受考验。

    最终,你所得到的所有反馈,整合起来,就是属于你的方法论。

    这才是让你的工作,对自己产生价值的关键点。

    2. 系统性问题:系统改进

    什么是系统性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它的存在依赖于整个系统。

    如果你只是解决它,不去改变导致它存在的因素,那么它永远不可能被消灭,过一段时间就一定会再次出现。

    许多人常犯的毛病,就是把系统性问题当成路径性问题。

    比如减肥。很多人的思考回路是这样的:我的体重增长了,表明我最近吃得多、运动得少,所以我要节食+运动。

    这种思维对吗?也没错。但这样想的人,往往会出现一个结果:短时间内确实减肥成功了,但很容易就反弹。于是,继续减肥,继续反弹……长期来看,收效甚微。

    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节食也好,运动也好,对于你的日常生活来讲,都不是一个常态,而是一个「异常态」 —— 它们是需要你有意识、付出时间和精力去维持的。这种维持一定不可能长久,而一旦松懈,就很容易故态复萌。

    比如:很多人在减肥的时候,会吃「减肥餐」,但你有可能一辈子吃减肥餐吗?一旦停掉,很快就又会恢复。

    所以,更好的方式是什么呢?是从自己的生活方式出发,慢慢地进行调整。也就是「系统改进」策略。

    比如:

    把健身和运动引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里,找到一个合适的节奏,使它成为一个习惯,无需刻意去做;

    在保证能量摄入的情况下,优化、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让自己的饮食更健康;

    减少不健康的能量摄入,比如零食、奶茶等,用别的方式去替代它,而不是「突然戒掉」……

    简而言之就是:不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而是以「调整到一个更好的系统状态」为导向。一步步给系统施加一个力,等它适应,再施加一个力,再等它适应……

    像这样,使它最终抵达一个「更好的状态」。从而,从根本上使到问题不再发生。

    同样,许多人经常吐槽,说部门里有很多问题,比如人浮于事、沟通不畅、朝令夕改……

    但这些问题,是某一两个人,乃至于某一个部门的问题吗?很多时候不是的。它们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整个公司的底层结构不够完善,存在使得它们发生的土壤。如果不从底层结构入手,只是从表面试图扑灭它,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举个例子:一个部门里人浮于事,大家都不好好干活,只知道对上层应付,很大的可能性是什么呢?是大家觉得做的事情没有价值,没有反馈,没有意义。因此,丧失了奋斗的热情,只是在敷衍和搪塞。

    如果不从底层入手,让大家觉得工作有意义、有反馈、有价值,而只是加强业绩考核和纪律约束,有用吗?你只会得到一个「阳奉阴违」的表象而已,真正的问题被隐藏在底部,反抗力反而会更大。

    再比如: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感觉:上了一门课,学了一项方法,当下恍然大悟,但学完了还是不知道怎么用。

    为什么会这样呢?很大的原因在于:他们并没有能真正地改变自己的思维系统,而只是生硬地企图把新方法「插入」旧模式中,自然就无法嵌合在一起。

    久而久之,新的方法就被丢弃了,你使用的仍然还是旧的思维。

    所以,我一直强调一点:不要想着一口气消化所有的内容,而是先从你的生活、工作出发,找到最有迫切需求的场景,拎出一个点,通过便利贴或笔记的方式提醒自己:

    1)当遇到这个场景时,试一试新的方法;

    2)我需要如何调整我的旧习惯,来让新方法更有效地融入进来?

    3)在尝试新方法的过程中,我有哪些感受?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优化这个方法,使它更适合我的实际情况?

    不断重复这个步骤,慢慢地,把这种方法内化成自己的习惯,用更适合自己的方式去改造它,磨去它的棱角,使它融入你的思维方式之中,让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发生转变。

    这才是更有效的学习。

    3. 挑战性问题:拓展可能性

    什么是挑战性问题呢?当一个问题,无法用旧的模式直接解决,并且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时,它就是一个挑战性问题。

    很多人面对挑战性问题时,最容易产生的误区,就是陷入焦虑之中。

    这是很正常的。因为,焦虑源于什么?正是源于对不确定的威胁的恐惧。当我们明确知道「会有危险」时,我们会害怕;但当我们意识「可能有危险,它取决于我怎么做,但我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做」时,焦虑就产生了。

    但我想告诉你的是:不需要焦虑。因为挑战性问题,虽然会带来冲击,但更多的时候,它是你成长的机会。

    为什么呢?因为,成长的本质是什么?是打破旧模式,踏入新模式。是你发现旧的心智世界,跟这个现实世界脱节了,需要进行调整,来更好地拟合现实世界。

    在这个拟合过程中,成长就发生了。

    所以,事实上,挑战性问题,就是一种来自外界的警告,告诉你:你的心智世界待在旧模式里面已经太久了,是时候抬起头看看外面的世界了。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有创业的朋友跟我聊天,说,他们公司高层发生了矛盾,现在内耗很严重。他是一个很老实的人,从来没有想过会发生这种事情,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

    但实际上,这并不需要生气。我对他说:换一种思路: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对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你会知道「原来还可能有这种事情」。

    从这个角度来讲,这其实是一件好事,因为它实实在在地扩充了你的认知,让你更加知道「创业是怎么一回事」。

    那么,如何应对挑战性问题呢?当你意识到你面临一个挑战性问题时,你应该做两件事情:

    1)停止你的安全行为。

    当人陷入焦虑之中时,最容易产生的反应,就是不断去重复「安全行为」 —— 也就是抱着侥幸心理:

    我再确认一下看看,也许就没事了呢。

    比如:一直不拿出方案,不采取行动,只是一遍遍想起它,不断告诉自己:可能也没那么糟糕,可能是我想多了……

    这有用吗?当然没用。但当你陷入焦虑之中时,是很难从情绪中抽离出来的。你会通过一遍遍重复安全行为,给自己一个「没事」的心理暗示。

    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只会一遍又一遍地强化你的焦虑而已,它起不到任何作用。

    2)拓展可能性,并列出计划。

    当一个挑战性问题发生时,就意味着你的固有模式失效了。那这个时候,你就必须走出舒适圈,去思考:我能否尝试一些从未试过的做法,来试着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寻求谈判和沟通的可能性;找律师咨询;拟定应急计划,联合股东进行高层变动……

    这些可能性未必一定可行。但重点在于,当你把注意力转移向「可能性」,并且开始切实地列计划时,你就已经让理性主宰了大脑,从而跳出焦虑的怪圈里,开始切实地「做有用的事」。

    进一步,当你去做出这些尝试,无论能否奏效,对你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经验。「我没试过,我可以试一试」这件事本身,就已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收获了。

    打不倒我的,只会使我更强大。

    保持着这种心态,就不容易被任何事情所伤害到。

    4. 冲击性问题:降低冲击

    最后是冲击性问题。

    如果一个问题,是极其新异的,几乎无法控制、无法干预,只能被动接受,那么,它就是一个冲击性问题。

    如果面临冲击性问题,你要做的,就是保持冷静,去果断思考:

    1)设定一个触发器:最坏的结果可能是什么?

    2)如果它发生了,可能会怎么样?

    3)我可以做些什么,来尽量减少损失?

    这种策略,就叫做「降低冲击」。

    举个例子:年初疫情严重的时候,我有朋友的公司受到了波及,几乎无法做任何事情。这个时候只能怎么办呢?

    1)设定触发器:当亏损达到多少时,就果断止损;

    2)考虑好止损之后的计划:如何跟投资人交代,如何跟员工交代,如何处理后面的事务,是否有转让的可能性……

    3)把以上计划设定为「保底计划」;在保底计划的基础上,试着去做「进取计划」,思考:可以做些什么,来尽可能减少损失、延缓触发器。

    比如:做消费券弥补现金流,从其他地方拆借,跟租赁方和采购方商谈,把一部分业务转化为线上……诸如此类。

    这个思维方式,不一定能解决问题(当冲击性问题发生时,往往就已经不以人力为转移了),但至少,它可以为你争取一些喘息和思考的空间,不至于在冲击面前束手无策。

    最后,再回顾一下这张整体的图:

    你也许会发现:这四种分类,有时候不是截然分开的 —— 有时候,一个问题,也许可以拆成不同的部分,每一部分对应着一种策略,这也是有可能的。

    比如像最后一个例子:设定保底计划,属于「降低冲击」策略;做进取计划,就又属于「拓展可能性」策略。

    同样,面对高层矛盾,寻求律师的帮助,进行高层变动,属于「拓展可能性」策略;但借由这个问题,改变公司内部的决策模式,以便于避免这一类问题,就又属于「系统改进」策略。

    诸如此类。

    所以,当你遇到一个问题时,不妨把这四种策略结合起来,逐一地去拆解、分析、审视 ——

    • 在我解决它的过程中,我可以获取什么经验?
    • 我是否需要改变我的系统,来更好地适应它?
    • 有什么可能性是我可以尝试的?如何做计划?
    • 最坏情况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我能做什么?


    这才是一个更完整、更有效的思维方式。
    希望这套方法,可以帮到你。
    也希望可以让你理解: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不要太过轻易地被问题吓跑或打垮,因为每一个问题,都是你成长的机会。

    THE END

  • 相关阅读:
    数据库面试题
    网络编程_TCP协议_客户端与服务端
    29-街道最短路径问题(哈曼顿距离)
    60-安慰奶牛(最小生成树)
    20-集合问题(并查集)
    59-算法训练 操作格子 (线段树)
    58-最小乘积(基本型)
    11-vector的使用
    20-取石子动态规则(hdu2516 斐波那契博弈)
    19-格子游戏(hdu2147博弈)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it-deepinmind/p/13997872.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