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计算机网络 学习笔记-概论

    第一章 概论

    1.1 因特网体系结构(分层)

    应用层: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FTP(文件传输协议)、SMTP(简单 Mail 协议)、TELNET(远程登录)、SSH(安全外壳)

    传输层:TCP(传输控制协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SCTP(流控制传输协议)

    网络层:IP、路由协议、ICMP(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GMP(因特网组管理协议)、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ARP(地址解析协议)

    数据链路层:PPP(点对点协议)

    物理层: 

    OSI模型在传输层上方加入了表示层(上)、会话层(下),表示层是用来加密、解密、压缩、解压缩;但是正如我们所知道的,这个模型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模型。

    1.2 结构示意图

    在上面这个结构里,有几点说明:

    1、数据从应用层到数据链路层分别称作:消息(Message)、数据段(Segment)、数据报(datagram)、帧(frame);

    2、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区别:交换机主要是实现大家通过一根网线上网,大家分别拨号使用自己的宽带,互不影响;路由器比交换机多了一个虚拟拨号的功能,同一路由器下的网络传输速度互相会受影响,路由器可以具有交换机的功能。

    1.3 多路复用与多路分解

    多路复用:一个协议能够封装多个上层协议;

    多路分解:一个协议能够解封投递到多个下层协议;

    协议簇:

    1.4 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

    多个局域网、广域网(可以看做地理范围更大的局域网)连在一起,形成互联网

    1.5 网络性能

    延迟和丢包、吞吐量和带宽;

    吞吐量:发送和 接收者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取决于最小的)

    带宽:一条链路可达到的最大传输速率(bps)

    1.6 FSK(频移键控)

    频率不同来代表数字信息的0和1

  • 相关阅读:
    八月十四日学习报告
    八月二十一学习报告
    八月二十三学习报告
    八月十七日学习报告
    八月二十二学习报告
    八月十六日学习报告
    八月十九学习报告
    八月二十学习报告
    八月十五日学习报告
    每日日报2020.11.4 1905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jacklu/p/4283903.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