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上的事情主要有两块,作为程序员立身之本的技术部分,以及随着工作逐渐增加的"管"理部分.
先谈技术.
技术方面成长主要体现在设计层面。上次的技术瓶颈出现在刚入职场时期,更多的是各种语言、工具的使用问题,比如:commons,hibernate,MyEclipse等等的使用。这次的瓶颈出现在程序设计方面,由于这一年里面出现了大量重复类似的需求,强迫自己不得不重新适应快速迭代的敏捷开发,使用更多的设计模式和工具来减轻日常的开发工作。
- 设计模式,15年开发应用了工厂、单例、责任链、策略等模式。这些应用中有恰当的应用也有不恰当的应用。像责任链应用到了审核流程控制中,这部分的实现是遗留了bug的,责任链的入口问题没有解决,入口问题可以在选举入口时使用简单工厂模式。
- 一个需求的完成需要需求设计和代码设计两个关键步骤,这一年需求理解的问题想的更多了,重新认识了做需求是为了解决问题,不解决问题一切都是扯淡。因此在观念和业务理解方面有了长足的提高。
- spring:如果spring是一座山脉,现在的我只是刚刚进入山脚。它由太多的project,太多的概念需要去理解,去学习。现在需要的是清楚明白的理论和实际集合的学下去。以springmvc为入口,spring-data为主要应用点,spring-web-flow为可能的方向,spring-core主要学习的源码去搭建自己的spring体系。
- hibernate:orm实现,这是块日常工作及常用的数据持久化框架。15年解决了实体类关系映射,16年需要解决不可变实体和多线程使用的问题。
- poi:office读写工具库,也可以看做数据持久化的一个案例和view层展示。多个系统都提出了导入导出文件的需求,这部分做简单使用,逻辑清晰的封装是大有必要的。文档处理这部分还需要支持一个固定模式的打印导出,类似pdf,word,excel,文本文件,xml读写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 Es:搜索引擎15年关注相对较少,只会简单的搭建和使用,内部原理和调优相对弱化。现在遇到的一些问题也是应该通过更多的理解es解决,比如导出属性的一些过滤功能。
- Java基础这部分最大的收获终于开始去看源码了,很多的实现还是会去关心源码的实现来反思自己设计思考的不足。
- 前端框架:15年是前端荒废的一年,代码写的不多,看的也不多。本来就比较弱化的html和css部分并没有做补强,是个明显的负债。
16年展望:
前端部分:能够跟上节奏,不管是angular,backbone还是node等,日常开发要用到的内容需要关心起来,起码技术不要落伍。虽不是个人的重点,但也不能放弃治疗。
Spring:概念明确,至少能够搞懂spring-core,beans,context,mvc,webflow的源码设计和各自的职责,不但要会用,还要明白为什么这么用。
hibernate:这个不多说了,起码orm明确能够搞定。进一步的hibernate搜索也需要研究下,用于对比es
设计模式:基础材料,持续跟进,至少能够熟练运用10种设计模式。
构建工具:maven,开启隐藏功能,除了依赖管理,能够把打包,测试,版本管理等事情做掉
匆匆的我走了,2015
悄悄地我来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