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电脑硬盘分区详解

    最近在琢磨电脑硬盘分区问题,在知乎上看到了一些相见恨晚、醍醐灌顶的见解,特地摘录下来。

    ==============================================================================

    pansz自由软件开发者

    分那么多分区,纯粹是历史原因。

    我最先是在父亲的单位里玩小型机的,过了几年之后才有了个人PC,记得我人生中第一台个人电脑具有容量高达 170M 的『大』硬盘,但是当时的操作系统(应该是 DOS 3.3)只支持最大 33M 的硬盘分区。所以为了正常使用这 170M 的硬盘,就不得不把它分成 5 个分区。每个 33M (因为最大不能超过 33M)。

    后来随着 DOS 系统以及 Windows 系统的发展,允许分区的大小越来越大(我记得 win98 能分区的最大大小也不过是 32G 而已),但很长的时间里,Windows 系统允许分区的最大大小一直没有能够超过一块硬盘,因此硬盘必须要分区才能使用。

    甚至有人为 Windows 文件系统的技术缺陷找到了借口:分区是为了更好的规划使用,更好的对文件进行分类。。。事实上这个借口纯属胡扯,因为如果只是要将文件分类的话,建四个目录(文件夹)就好了,完全没有必要分区。

    终于有一天,(其实应该是自从基于 NT 内核的 Windows 开始流行的那一天起,也就是 Win2000 以及 WinXP 开始流行的时候),Windows 的缺省文件系统变成了 NTFS,这个文件系统完全没有原先那样的分区限制,完全可以整个硬盘只分一个区,但是,那些历史遗留的所谓『计算机熟手』们,早已经习惯性的认为了 Windows 的硬盘必须分区才能正常使用,因此,他们从自己开始,坚持对硬盘进行分区,也坚持的影响着周围的所有人们,以至于制作 ghost 的制作者们也不得不遵从这些旧有的习惯,支持对硬盘进行『一键分区』。

    剩下的,就靠一个潜移默化的习惯相传了,从某种意义上说,Windows 系统必须对硬盘进行分区的这个技术问题,从 2002 年 XP 发布之时就算是彻底解决了,但是人们的传统思维是如此的根深蒂固,接受新思想是如此之困难,以至于过了足足十年仍然有很多人坚信硬盘必须分区。对此我深感无语。

    2013-01-16 6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没有帮助  举报

    ==============================================================================

    杨二毛be a full stack developer

    在古代,因为FAT16,FAT32的容量限制,我们习惯于分区。现在的NTFS已经可以理论支持16T,所以没这样的困扰,一个区就够了。

    但是就我个人的偏好,我习惯于将C盘作为系统盘,所有的文档资料都不储存于此。这样最大的好处在于对C盘的恢复只需要通过GHOST即可实现。至于其本身的备份,实在太慢了,压缩比也不高,不是磁盘大小的问题。

     
    ==============================================================================

    Shinji……

    windows从没有鼓励用户去建立多个分区,为什么?因为windows不需要!
    分区只是一个个人习惯,还是一个很不好很没必要的习惯。
    我今天再怎么认真回答但还是比不上一篇作者花了1年半时间写的帖子,叫做《资源管理的革命》。虽然不是针对这个问题,但其中的思想是一样的,所以我选择性粘贴过来。
    ————————————————————————————————————————————
    我在PCBeta上发过很多帖,也收到很多反对者的声音,其中最为突出的理由就是:“各 人有各人的需求和习惯,不存在哪种方式更好一说,不能强迫别人按照你的思路来。”首先 我要说的是论坛是个开放的言论平台,大家都在发表各自的观点、需求、习惯,这里谁也强 迫不了谁。 
    其次,习惯就真的不存在好坏之分吗?显然是存在的,最鲜明的例子:当你把U盘插入计算机,明明看到自动播放中的“打开文件夹以查看文件”, 却把自动播放关了,再打开我的电脑(计算机,PS:其实我觉得以前这个名字好,改成“计 算机”后让我觉得不好跟别人描述)进入U盘,这样的习惯,你还能自欺欺人的说这是个 人习惯,不存在差别?可见习惯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有好坏之分的,而且它还带有时代的印记, 曾经的好习惯可能就是当下的坏习惯,它就应该被改变。
    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然而在计算机使用上,国人却以破坏规矩为荣:总有人说他 装完系统后就把系统默认的某某功能全关了,默认设置全改了,好像他有多厉害;更有甚者, 很多制作修改美化版的系统小组,也将系统默认的功能和配置清的一干二净。于是就出了诸 如“用系统还原、自带备份的都是菜鸟,用Ghost的才是高手”、“自带的搜索太垃圾了,只 用Everything”、“把软件装C盘的全是菜鸟”……之类的论调。 
    这里我且不论你破坏原有规矩会不会给别人带来麻烦,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打破规矩真 的就可以给你带来收益吗?你打破了自动播放的规矩,非要自己从 “我的电脑”进入,你认为你这样打破规矩可以给你带来操作上的节省,还是时间上的节省? 显然只会让人觉得你这是多此一举。 
    所谓规矩,本质是按照你的目的,去操作该操作的层次,混淆层次的操作,轻则给你带 来些麻烦,重则让你系统崩溃,甚至数据丢失。我建议使用系统还原、镜像备份去备份系统 而反对使用Ghost,因为Ghost本来就不是用来备份系统的,是用来备份分区和磁盘的。我 反对过渡使用“绿色软件”,因为“绿色软件”大多都破坏了系统级、文件级和用户级的层 次关系,其实所谓的“绿色软件”相当的不绿色。上节中所提到的那些破坏规矩的事,曾经我几乎全都做过:禁用系统还原、禁用休眠、 使用Ghost、坚持文件路径管理、软件全装D盘……我也曾嘲笑过那些遵守原有规矩的人, 也我曾骂过他们菜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一次忘记关系统还原,而意外被系统还原挽救了整个系统; 因为有些音乐当时的Winamp不能播放,而去尝试WMP的媒体库;因为一次休眠解决了我 要睡觉关电脑而游戏没打到存盘点的问题,而去仔细思考了休眠和待机的问题;因为偶然打 开了自动播放里照片导入功能,才发现解决了我心中的谜团:怎么相机的横竖感应功能老是 不灵……再开始反思以前我所有的习惯,猛然发现曾经粗犷的习惯给我带来了多少的麻烦和 隐患,才发现曾经的我才是个大菜鸟。 
    接着继续尝试遵循所有的规矩,当把多用户机制应用起来后,我发现不用再和家人去争 论应该设置什么桌面背景、什么默认输入法;把WMP10同步功能用起来后,发现往MP3 里拷歌曲原来如此简单;用惯了睡眠后,才发现要离开时只要把笔记本盖子合上就行,回来 再打开所有工作状态都会立刻呈现在我面前;正确设置好系统还原和备份后,就不用在哪天 系统出问题的时候,再去想舍得不舍得恢复一个1个月前备份的Ghost镜像…… 

    ==

    就先摘录这么多吧

  • 相关阅读:
    mssql sqlserver 从指定字符串中获取数字的方法
    SpringBoot整合junit
    SpringBoot之RESTful风格
    SpringBoot属性配置
    SpringBoot 基于web应用开发(请求参数获取,静态资源,webjars)
    Spring Boot入门及第一个案例
    解决Zabbix网页端Get value error: cannot connect to [[192.168.238.139]:10050]: [113] No route to host问题
    Linux配置本地yum源
    ELK安装redis 执行make命令时报错解决方法
    CentOS 7 配置网络连接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jentle/p/3663304.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