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软硬件之共生之道——一千零一夜的启发

    软硬件之共生之道——一千零一夜的启发

    作者:廖恒

             我们多次谈到硬件架构发展的道路之曲折。往往像一场曲折的追逐故事,由于软件构架的决策者往往也是设备的购买商,而硬件构架之设计者则成了供应链条上的上游提供商,这样的供求关系在一个自由市场经济中决定了二者之间追求与被追求的关系。

             在企业IT市场为王的时代。购买者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由无数大大小小的公司、机构的IT部门整合在一起作为购买的一方;而大型计算机设备OEM(如HPDellIBM等)则凭借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市场能力和遍布全球的销售与服务网络,占领了主导性的市场份额。这样一来,供应商确立了强势的地位,也主导了硬件技术的发展方向。

    其根本原因是作为下家的购买者,尽管总体看来购买力非常强,但每一个单独的个体都不能占领市场中具有影响力的一定份额。因此,购买者个体缺乏主导硬件趋势的力量。

    长此以往,就形成了软件构架师不敢奢望硬件因他们而改变的思维定式。而忘记了软硬构架原本能够相辅相成的可能性。

             2000年后的IT世界。随着大型互联网公司的迅速成长。软硬件强弱不均衡的态势悄然发生了改变。

    当世界前十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加起来购买的设备占领了整个IT市场超过20%的份额并以快速增长的时候,传统市场和技术的强者(IBMHPDell等)——这些巨型OEM就面临着巨大挑战,甚至陷入了生存的危机。由于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这些巨型客户凭借无与伦比的採购力。迅速地抢夺了市场的主导地位,并正在抢夺着硬件技术的主导控制权。他们能够通过公开招标来不断压低硬件产品的售价,同一时候还要求最佳的产品品质和服务。也能够通过制定硬件规范来引导市场开发最适合他们的应用的硬件系统构架。此外还能够通过直接向零部件供应商採购来消除中间环节的额外成本。

    在今天的云时代,大型买家已经成了市场中的新巨人、软件乃至硬件技术之引导者、指路人。

             近年来,我们也确实看到了互联网公司尝试引导硬件构架的初期努力,如中国BAT领头的天蝎计划(Project Scorpio)FacebookOpenCompute,两者有非常多相似之处。我们不必推断技术之先进或落后。因一时一势在几年后都不再有长远的影响,但Scorpio若能真正作为BAT的主流部署。从市场总量上即已胜出OpenCompute一筹。故而OpenCompute更加强调其开放性,甚至已和FaceBook脱钩成为独立的开放产业联盟。寄望借开放之势吸引很多其它买家增加。也借开放之势来吸引很多其它技术创新。而Scorpio眼下仍然十分封闭,甚至不正确在硬件技术领域起着关键作用的芯片厂商(除Intel以外)开放。这一方面因为前期工作没有着重于体系结构设计,而着眼于机械和电气的设计。也可能是初期BAT在硬件expertise的积累不足造成底气不足,缺乏驱动硬件体系的自信等——这一点相信非常快会改观。相同,OpenCompute在初期、甚至现阶段,也不太像个成熟的标准组织(如IEEEIETFITU等)。更像个家家“王婆卖瓜”的自由市场。这与技术力量不足(硬件人员缺少)不无关系吧。

            在2014年这个阶段。旧的平衡已被打破,新的格局正在形成。

    在这个变革的瞬间,却有一些旧的思维定式仍因其惯性而存续着,在一定程度上脱缓了技术发展的步伐。即使是走在硬件创新前列的GoogleFacebook,他们的硬件团队也只是在百人级的规模,而BAT的硬件团队。每家也以十人为单位。这种人力资源在数万人规模的公司中不及百分之中的一个,比起传统的硬件OEM中成千上万个硬件project师的规模,是不足以承担持续开发新硬件构架的能力的。

    而正在抢夺传统OEM市场份额的ODM以生产为安身立命之本,也没有足够的硬件研发规模来支撑硬件技术之长期发展。故此,我们大胆推測,这种Bypass OEM的市场局面难以为继,而代替它的新一代之硬件OEM将以数据中心市场为核心目标,因此不再须要遍布全球的庞大销售服务体系。但一定要能驱动新硬件体系之不断革新。它们能够来源于数据中心,或是立志自我提升的ODM。也能够是瘦身成功的OEM,或者更上游的芯片厂商,亦或是四者的组合。

            作者身处硬件行业之最上游的芯片厂商,在此变革的时代。经常感受到变革带来的焦虑和切肤之痛。

    当年和笔者一起定义完好SAS标准的很多巨型厂商中从业多年的行家。今天已经不知去向。不知是否面临着Layoff或强制提前退休的压力。当这些人都不能继续从业时,下一个代替SAS的协议标准将来自何方?假设硬件厂商都失去了利润。那有谁能够支付这些复杂技术的进一步研发的费用?这历史车轮的转动,是从业之个人必须时常面对的。

             这让我想起古老的阿拉伯故事——一千零一夜的引子。

    残暴的国王每夜迎娶一个新娘。太阳升起之前再将其处死。后来有一位智慧的女子,为国王带来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听得入迷的国王每晚在讲述中安然入睡而忘掉了一切。

    就这样,聪明的新娘一连讲了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国王也因此改变了残暴的习性,从此——国泰民安。

             在这个新的阿拉伯之夜。巨型互联网公司是否会成为吞噬硬件厂商的魔王?而在供应链中挣扎生存的各个环节之硬件厂商、硬件从业者,又如何才干成为那个存活的新娘?或许阿拉伯的古老智慧几千年前就提供了唯一的生存之道。那就是持续不断的创新——不断提供软件系统所须要的、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永远走在车轮前面,才有可能避免被碾轧的命运。

     

  • 相关阅读:
    155. 最小栈
    160. 相交链表
    PAT 1057 Stack
    PAT 1026 Table Tennis
    PAT 1017 Queueing at Bank
    PAT 1014 Waiting in Line
    PAT 1029 Median
    PAT 1016 Phone Bills
    PAT 1010 Radix
    PAT 1122 Hamiltonian Cycle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jhcelue/p/7116383.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