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户输入url,浏览器内部代码将url进行拆分解析
2.浏览器首先去找本地的hosts文件,检查在该文件中是否有相应的域名、IP对应关系,
有,则向其IP地址发送请求
没有,就会将domain(域)发送给 dns(域名服务器)进行解析(解析如下图),
将域名解析成对应的服务器IP地址,发回给浏览器
浏览器费了一顿周折终于拿到了服务器IP,接下来就是网络通信。分层由高到低分别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发送端从应用层往下走,接收端从数据链路层往上走
首先:应用层客户端发送HTTP请求
HTTP请求包括请求报头和请求主体两个部分,其中请求报头包含了至关重要的信息,包括请求的方法(GET / POST)、目标url、遵循的协议(http / https / ftp…),返回的信息是否需要缓存,以及客户端是否发送cookie等。
然后:传输层TCP传输报文
位于传输层的TCP协议为传输报文提供可靠的字节流服务。它为了方便传输,将大块的数据分割成以报文段为单位的数据包进行管理,
并为它们编号,方便服务器接收时能准确地还原报文信息。TCP协议通过“三次握手”等方法保证传输的安全可靠。
客户端发送一个带有SYN标志的数据包给服务端,在一定的延迟时间内等待接收的回复。服务端收到后,回传一个带有SYN/ACK标志的数据包以示传达确认信息,最后客户端再回传一个带ACK标志的数据包,代表握手结束,连接成功。
SYN (Synchronize Sequence Numbers)同步序列编号
ACK (Acknowledgement)确认字符
网络层IP协议查询MAC地址
IP协议的作用是把TCP分割好的各种数据包传送给接收方。而要保证确实能传到接收方还需要接收方的MAC地址,也就是物理地址。
IP地址和MAC地址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网络设备的IP地址可以更换,但是MAC地址一般是固定不变的。
ARP协议可以将IP地址解析成对应的MAC地址。当通信的双方不在同一个局域网时,需要多次中转才能到达最终的目标,在中转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下一个中转站的MAC地址来搜索下一个中转目标。
数据到达数据链路层在找到对方的MAC地址后,就将数据发送到数据链路层传输。
这时,客户端发送请求的阶段结束
再次:服务器接收数据
接收端的服务器在链路层接收到数据包,再层层向上直到应用层。这过程中包括在运输层通过TCP协议将分段的数据包重新组成原来的HTTP请求报文。
服务器响应请求
服务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HTTP请求后,查找客户端请求的资源,并返回响应报文,响应报文中包括一个重要的信息——状态码。状态码由三位数字组成,
200 OK表示请求成功。
301表示永久重定向,即请求的资源已经永久转移到新的位置。在返回301状态码的同时,响应报文也会附带重定向的url,客户端接收到后将http请求的url做相应的改变再重新发送。
401 没有权限
403 服务器收到 但是拒绝执行
404 not found 表示客户端请求的资源找不到。
500 服务端出现错误
服务器返回相应文件
服务器端收到请求后的由web服务器(准确说应该是http服务器)处理请求,诸如Apache、Ngnix、IIS等。
web服务器解析用户请求,知道了需要调度哪些资源文件,再通过相应的这些资源文件处理用户请求和参数,并调用数据库信息,最后将结果通过web服务器返回给浏览器客户端。
关闭TCP连接
为了避免服务器与客户端双方的资源占用和损耗,当双方没有请求或响应传递时,任意一方都可以发起关闭请求。与创建TCP连接的3次握手类似,关闭TCP连接,需要4次挥手。
4.页面的渲染阶段
流程:
- 解析HTML生成DOM树。
- 解析CSS生成CSSOM规则树。
- 将DOM树与CSSOM规则树合并在一起生成渲染树。
- 遍历渲染树开始布局,计算每个节点的位置大小信息。
- 将渲染树每个节点绘制到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