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MySQL间隙锁问题

      间隙锁(Gap Lock):锁加在不存在的空闲空间,可以是两个索引记录之间,也可能是第一个索引记录之前或最后一个索引之后的空间。

      最近用户反馈说系统老是出现insert时,等待超时了,最后发现是insert间隙锁!间隙锁是innodb中行锁的一种, 但是这种锁锁住的却不止一行数据,他锁住的是多行,是一个数据范围。间隙锁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防止出现幻读,但是它会把锁定范围扩大,有时候也会给我们带来麻烦,我们就遇到了。 在数据库参数中, 控制间隙锁的参数是:

      innodb_locks_unsafe_for_binlog,这个参数默认值是OFF, 也就是启用间隙锁, 他是一个bool值, 当值为true时表示disable间隙锁。

      那为了防止间隙锁是不是直接将innodb_locaks_unsafe_for_binlog设置为true就可以了呢? 不一定!而且这个参数会影响到主从复制及灾难恢复, 这个方法还尚待商量。

      间隙锁的出现主要集中在同一个事务中先delete后 insert的情况下, 当我们通过一个参数去删除一条记录的时候, 如果参数在数据库中存在,那么这个时候产生的是普通行锁,锁住这个记录, 然后删除, 然后释放锁。如果这条记录不存在,问题就来了, 数据库会扫描索引,发现这个记录不存在, 这个时候的delete语句获取到的就是一个间隙锁,然后数据库会向左扫描扫到第一个比给定参数小的值,向右扫描扫描到第一个比给定参数大的值, 然后以此为界,构建一个区间, 锁住整个区间内的数据, 一个特别容易出现死锁的间隙锁诞生了。

      举个例子:
      表testLock,有两个属性id,和name.有如下数据。

     

      开启一个会话: session 1

     

    sql> set autocommit=0;                 ##取消自动提交
    sql> delete from testLock where id =6’;

      在开启一个会话: session 2

    sql> set autocommit=0;##取消自动提交
    sql> insert into testLock(id,name) values(‘6’,’hahaha’);

      在没有并发,或是极少并发的情况下, 这样会可能会正常执行,在Mysql中, 事务最终都是穿行执行, 但是在高并发的情况下, 执行的顺序就极有可能发生改变, 变成下面这个样子:

    sql> delete from testLock where id =6’;
    sql> insert into testLock(id,name) values(‘6’, ‘hahaha’);

      这个时候最后一条语句:insert into testLock(id,name) values(‘6’, ‘hahaha’); 执行时就会爆出死锁错误。因为删除id = 6这条记录的时候,id为6之后的部分都被锁住了, 他们都取得了这一个数据段的共享锁, 所以在获取这个数据段的排它锁时出现死锁。

      这种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修改数据库的参数innodb_locaks_unsafe_for_binlog来取消间隙锁从而达到避免这种情况的死锁的方式尚待商量, 那就只有修改代码逻辑, 存在才删除,尽量不去删除不存在的记录。

  • 相关阅读:
    Thinking in Java Reading Note(9.接口)
    Thinking in java Reading Note(8.多态)
    Thinking in Java Reading Note(7.复用类)
    SQL必知必会
    Thinking in Java Reading Note(5.初始化与清理)
    Thinking in Java Reading Note(2.一切都是对象)
    鸟哥的Linux私房菜笔记(1.基础)
    Thinking in Java Reading Note(1.对象导论)
    CoreJava2 Reading Note(2:I/O)
    CoreJava2 Reading Note(1:Stream)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jing99/p/11489510.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