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树和二叉树

    树和二叉树

    标签(空格分隔): python-数据结构



    一、树

    1、树的定义

    • 非线性结构,每个元素可以有多个前驱和后继
    • 树是 n (n>=0)个元素的集合
      • n = 0 时,称为空树
      • 树只有一个特殊的没有前驱的元素,称为树的根 (root)
      • 树中除了根结点以外,其余元素只有一个前驱,可以有零个 或者 多个后继
    • 递归定义:
      • 树 T 是 n (n>=0) 个元素的集合。n=0时,称为空树
      • 有且只有一个特殊元素根,剩余元素都可以被划分为 m 个互不相交的集合, T1, T2, T3... Tm, 而每一个集合都是树,称为 T 的子树 Subtree
      • 子树也有自己的根

    2、树的概念

    image_1djcccfsd14961qgi1rgo7ll1sa6g.png-107.8kB

    2.1 树的概念

    • 结点: 树中的数据元素
      • 例如: A, B,C,D,...I(所有元素都是结点)
    • 结点的度degree:结点拥有的子树的数目称为度,记作 d(v)
      • 例如:
      • A的结点度:2
      • D的结点度:3
      • F的结点度:0
    • 叶子结点:结点的度为 0,称为叶子结点 leaf,终端结点,末端结点
      • 例如: G, H , I ,J, F
    • 分支结点:结点的度不为0,称为非终端结点或分支结点
      • 例如: A,B,C,D,E,F
    • 分支:结点之间的关系
      • 例如: A-B
    • 内部结点:除根结点外的分支结点,当然也不包括叶子结点
      • 例如: B,C,D,E,F
    • 树的度: 是树内各结点的度的最大值,D结点度最大为3,数的度度就是 3

    2.2 以人际关系的角度理解结点问题

    • 孩子(儿子child)结点: 节点的子树的根结点称为该结点的孩子
      • 例如: B 和 C 时结点 A 的孩子结点
    • 双亲(父Parent)结点: 一个结点是它各子树的根节点的双亲
      • 例如: D 结点时 G、H、I 结点的双亲结点
    • 兄弟(Sibling)结点:具有相同双亲结点的结点
      • B 和 C; E 和 F 都是兄弟结点
    • 祖先结点:从根结点到该结点所经分支上所有的结点。
      • 例如: A、B、D 都是 G 结点的祖先结点
    • 子孙结点: 结点的所有子树上的结点,都称为该结点的子孙。
      • 例如: B的子孙是 D、G、H、I
    • 结点的层次 (Level):根结点为第一层,根的孩子为第二层,以此类推,记作 L(v)
    • 树的深度(高度 Depth):树的层次的最大值
    • 堂兄弟: 父节点在同一层的结点

    2.3 有序树的概念

    • 有序树:结点的子树是有顺序的(兄弟有大小,有先后次序),不能交接
    • 无序树:结点的子树是有序的,可以交换
    • 路径:树中的 k 个结点 n1, n2, .... , nk,满足 ni 是 n(i+1) 的父结点,成为 n1 到 nk 的一条路径。就是一个条线串下来的,前一个都是后一个的父结点
    • 路径长度 = 路径上的结点数 - 1
      • 也是分支数

    2.4 树的特点

    • 唯一的根(除空树以外)
    • 子树不相交
    • 除了根以外,每个元素只能有一个前驱,可以有零个或多个后继
    • 根结点没有父结点(前驱),叶子结点没有子节点 (后继)
    • 如果 vi 是 vj 的双亲,则 L(vi) = L(vj) -1
      • 意思是,如果 vi 是 vj 的双亲,则 vj 的结点层次一定比 vi 小 l 层

    3、二叉树

    3.1 二叉树的概念

    • 每个结点最多 2 棵子树
      • (二叉树不存在度数大于 2 的结点)
    • 它是有序树 ,左子树,右子树是顺序的,不能交换次序
    • 即使某个结点只有一颗子树,也要确定它是左子树还是右子树
    • 二叉树的五种基本形态:
      • 空二叉树
      • 只有一个根结点
      • 根结点只有左子树
      • 根结点只有右子树
      • 根结点有左子树和右子树

    3.2 斜树

    • 右斜树,所有结点都只有右子树
    • 左斜树,所有结点都只有左子树
      斜树.png-69kB

    3.3 满二叉树

    • 一棵二叉树的所有分支结点都存在左子树和右子树,且所有叶子结点只存在在最下面一层
    • 同样深度二叉树 中,满二叉树的结点最多
    • k 为深度 (1<= k <=n), 则结点总数为 (2**k)-1
    • 如下图: 一个深度为 4 的15 个结点的满二叉树
      满二叉树.png-217.9kB

    3.4 完全二叉树 complete Binary Tree

    • 若二叉树的深度为 k ,二叉树的层数从 1 到 k-1 层的结点数都达到了最大个数,在 k 层的所有结点都集中在最左边,这就是完全二叉树

    • 完全二叉树由满二叉树引出

    • 满二叉树一定是完全二叉树,但是完全二叉树不一定是满二叉树

    • k 为深度(1<= k <= n),则结点总数最大值为 (2**k)-1,当达到最大值的时候就是满二叉树

    • 举例说明:

      • 完全二叉树,最下一层的叶子结点,都连续的集中在左边

    完全二叉树.png-185.4kB

    完全二叉树.png-207.6kB

    不是完全二叉树.png-418.9kB


    3.5二叉树性质

    • 性质1: 在二叉树的第 i 层上,至多有 2**(i-1) 个结点 (i>=1)

      • 指的是第 i 层的结点数
    • 性质2: 深度为 k 的二叉树 ,至多有 (2**k)-1 个 结点 (K>=1)

      • 计算结点总数
    • 性质3: 对于任何一棵二叉树 T,如果其终端结点(叶子结点) 数 n0,度数为 2 的结点为 n2,则有 n0=n2+1 ,换句话说: 叶子结点数 - 1 = 度数为2的结点数 (n0 - 1 = n2)

      • 推理过程:
        • 1、总结点数为 n = n0+n1+n2
          • (分别表示:结点为 0的总数,结点为1的总数,结点为 2 的总数)
        • 2、树的分支数为: n-1 ,因此除了根结点外,其余结点都有一个分支 ,即n0+n1+n2-1
        • 3、因此分支数还等于 n0*0+n1*1+n2*2,n2是2条分支结点,所有乘以2; 2*n2 +n1
          • 第2,3表示两种不同的计算分支数的方式 2*n2+n1=n0+n1+n2-1 ==> n2=n0-1
    • 其他性质:

      • 高度为 k 的二叉树,至少有 k 个结点。
      • 含有 n(n>=1) 的结点的二叉树,高度至多为 n ; 最小为 math.ceil(log2(n+1))
        • (斜叉树) ,为最大值
        • 最大值为: log以2为底, n+1的对数(开方);计算结果向上取整;
          二叉树其它性质.png-638.8kB

    3.6 完全二叉树性质

    • 性质1:

      • image_1djec73ad1pmme1t5to144915r3m.png-96.4kB
      • int 为向下取整, 相当于math.floor(); math.ceil() 为向上取整;
    • 性质2:

      • 如果有一个 n 个结点的 完全二叉树(深度为性质1),结点按照层序编号
      • 如图:
        • 如果 i=1,则结点i是二叉树的根;无双亲结点;
        • 如果 i>1,则父结点为int(i/2)向下取整。就是子节点的编号整除2,得到的就是父结点的编号
        • 父结点如果是 i ,则左孩子结点就是 2i,右孩子结点为 2i+1
      • 如果 2i>n,则结点 i 无左孩子,即结点 i 为叶子结点;否则其左孩子结点存在且编号为 2i4、
      • 如果 2i+1>n,则结点 i 无右孩子,并不能说明结点 i 没有左孩子;否则右孩子结点存在且编号为 2i+1
        image_1djecsltu3rns7dm0mgnjjl613.png-121.1kB
  • 相关阅读:
    Node.js、vue.js的使用
    windows配置环境变量
    http常见状态码及其解析
    AWS使用教程
    免费服务器集锦 免费服务器大全 免费使用服务器
    免费服务器AWS免费使用一年详细教程
    PHP实现RSA2加密
    dcoker安装redis
    ES,kibana通过nginx添加访问权限
    docker快速安装kibana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jingru-QAQ/p/11431272.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