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DIV Vue-cil脚手架

    webpack

    webpack是一个现代JavaScript应用程序的静态模块打包器。当 webpack 处理应用程序时,它会递归地构建一个依赖关系图(dependency graph),其中包含应用程序需要的每个模块,然后将所有这些模块打包成一个或多个 bundle

    历史介绍

    • 2009年初,commonjs规范还未出来,此时前端开发人员编写的代码都是非模块化的,
      • 那个时候开发人员经常需要十分留意文件加载顺序所带来的依赖问题
    • 与此同时 nodejs开启了js全栈大门,而requirejs在国外也带动着前端逐步实现模块化
      • 同时国内seajs也进行了大力推广
      • AMD 规范 ,具体实现是requirejs define('模块id',[模块依赖1,模块依赖2],function(){ return ;}) , ajax请求文件并加载
      • Commonjs || CMD 规范seajs 淘宝玉伯
        • commonjs和cmd非常相似的
          • cmd require/module.exports
        • commonjs是js在后端语言的规范: 模块、文件操作、操作系统底层
        • CMD 仅仅是模块定义
      • UMD 通用模块定义,一种既能兼容amd也能兼容commonjs 也能兼容浏览器环境运行的万能代码
    • npm/bower集中包管理的方式备受青睐,12年browserify/webpack诞生
      • npm 是可以下载前后端的js代码475000个包
      • bower 只能下载前端的js代码,bower 在下载bootstrap的时候会自动的下载jquery
      • browserify 解决让require可以运行在浏览器,分析require的关系,组装代码
      • webpack 打包工具,占市场主流
    (function (root, factory) {  
        if (typeof exports === 'object') { 
            module.exports = factory();  //commonjs环境下能拿到返回值
        } else if (typeof define === 'function' ) {  
            define(factory);   //define(function(){return 'a'})  AMD
        } else {  
            window.eventUtil = factory();  
        }  
    })(this, function() {  
        // module  
        return {  
            //具体模块代码
            addEvent: function(el, type, handle) {  
                //...  
            },  
            removeEvent: function(el, type, handle) {  
                  
            },  
        };  
    }); 
    

    模块实现

    1.下载webpack为项目开发依赖

    npm install webpack@3.12.0 -D

    2.创建main.js作为项目的入口文件
    // 整个程序的入口文件
    
    import Vue from './vue.js'
    import App from './App.js'
    // 模块整体加载
    // import {num,num2,add} from './App.js'
    
    // console.log(num);
    // console.log(num2);
    // add(3,5);
    
    // import * as object from './App.js'
    // console.log(object);
    // console.log(object.num);
    // console.log(object.num2);
    // add(3,5);
    new Vue({
    	el:'#app',
    	components:{
    		App
    	},
    	template:`<App />`
    });
    
    3.创建一个App.js
    var App = {
    	template:`
    		<div>
    			我是一个入口组件
    		</div>
    	`
    };
    //1. 声明并导出
    export var num = 2; //作为一整个对象key导出
    
    //2. 声明再导出
    var  num2 = 4;
    export {num2};
    //3.抛出一个函数
    export function add(x,y) {
    	return console.log(x+y);
    }
    //4.抛出一个对象
    export default App;
    
    4.在package.json文件中配置如下:
    {
      "name": "29_module",
      "version": "1.0.0",
      "description": "",
      "main": "main.js",
      "scripts": {
        "build": "webpack ./main.js ./build.js"
      },
      "keywords": [],
      "author": "",
      "license": "ISC",
      "devDependencies": {
        "webpack": "^3.12.0"
      }
    }
    
    
    5.新建一个index.html,script脚本引入打包完成的build.js如下: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title>
    </head>
    <body>
    	<div id="app"></div>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build.js"></script>
    	
    </body>
    </html>
    

    webpack 编译之后的build.js文件解读

    关于setimmediate介绍链接:

    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4/10/event-loop.html

    webpack打包模块的源码 执行顺序
    • 1:把所有模块的代码放入到函数中,用一个数组保存起来
    • 2:根据require时传入的数组索引,能知道需要哪一段代码
    • 3:从数组中,根据索引取出包含我们代码的函数
    • 4:执行该函数,传入一个对象 module.exports
    • 5:我们的代码,按照约定,正好是用module.exports = 'xxxx' 进行赋值
    • 6:调用函数结束后,module.exports从原来的空对象,就有值了
    • 7:最终return module.exports; 作为require函数的返回值

    webpack.config.js文件配置

    • entry 是一个对象,程序的入口
      • key:随意写
      • value: 入口文件
    • output 是一个对象,产出的资源
      • key: filename
      • value : 生成的build.js
    • module 模块(对象)
      • loaders:[]
        • 存在一些loader `{ test:正则,loader:'style-loader!css-loader' }
    配置文件webpack.config.js的修改

    修改配置文件名为:webpack.dev.config.js和webpack.prod.config.js

    在package.json文件中修改
    "scripts": {
         "dev": "webpack --config ./webpack.dev.config.js",
         "prod": "webpack --config ./webpack.prod.config.js"
    
    }
    

    css文件处理

    es6模块导入
    import './main.css'
    
    编译之后报错

    对于webpack来说,css文件也是一个模块,但是像这样的文件,webpack得需要loaders去处理这些文件

    下载并配置

    npm i css-loader style-loader -D

    module:{
    		loaders:[
    			{	
    				// 遇到后缀为.css的文件,webpack先用css-loader加载器去解析这个文件
    				// 最后计算完的css,将会使用style-loader生成一个内容为最终解析完的css代码的style标签,放到head标签里。
    				// webpack在打包过程中,遇到后缀为css的文件,就会使用style-loader和css-loader去加载这个文件。
    				test:/.css$/,
    				loader:'style-loader!css-loader'
    			}
                ]
    }
    

    图片文件的处理

    App.js 导入图片资源
    import imgSrc from './myGirl.jpg'
    
    export default{
    	template:`
    		<div>
    			<img :src="imgSrc" alt="" />
    		</div>
    	`,
    	data(){
    		return {
    			imgSrc:imgSrc
    		}
    	}
    };
    

    对文件的处理,webpack得需要url-loaderfile-loader

    下载处理图片的loader模块

    npm i url-loader file-loader -D

    添加loader的配置
    module:{
    		loaders:[
    			{
    				test:/.css$/,
    				loader:'style-loader!css-loader'
    			},
    			{
    				test:/.(jpg|png|jpeg|gif|svg)$/,
    				loader:'url-loader?limit=4000'
    			}
    		]
    	},
    
    webpack最终会将各个模块打包成一个文件,因此我们样式中的url路径是相对入口html页面的,而不是相对于原始css文件所在的路径的。这就会导致图片引入失败。这个问题是用file-loader解决的,file-loader可以解析项目中的url引入(不仅限于css),根据我们的配置,将图片拷贝到相应的路径,再根据我们的配置,修改打包后文件引用路径,使之指向正确的文件。
    简易,对于比较小的图片,使用base64编码,可以减少一次图片的网络请求;那么对于比较大的图片,使用base64就不适合了,编码会和html混在一起,一方面可读性差,另一方面加大了html页面的大小,反而加大了下载页面的大小,得不偿失了呢,因此设置一个合理的limit是非常有必要的。
    

    html-webpack-plugin插件的使用

    下载模块

    npm i html-webpack-plugin --save-dev

    webpack.config.js文件配置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2.导入模块
    const HtmlWebpackPlugin = require('html-webpack-plugin');
    
    module.exports = {
    	// 入口
    	entry:{
    		// 可以有多个入口,也可以有一个,如果一个,就默认从这一个入口开始分析
    		 "main" : './src/main.js'
    	},
    	output:{
    		// 指定产出的目录
    		path: path.resolve('./dist'), //相对转绝对
    		filename:'build.js'
    	},
    	// 声明模块
    	// 包含各个loader
    	module:{
    		loaders:[
    			{	
    				// 遇到后缀为.css的文件,webpack先用css-loader加载器去解析这个文件
    				// 最后计算完的css,将会使用style-loader生成一个内容为最终解析完的css代码的style标签,放到head标签里。
    				// webpack在打包过程中,遇到后缀为css的文件,就会使用style-loader和css-loader去加载这个文件。
    				test:/.css$/,
    				loader:'style-loader!css-loader'
    			},
    			{
    				test:/.(jpg|png|jpeg|gif|svg)$/,
    				loader:'url-loader?limit=100000'
    			},
    			{
    				test:/.less$/,
    				loader:'style-loader!css-loader!less-loader'
    			}
    		]
    	},
    	watch:true, //文件监视改动 自动产生build.js
        //添加插件 
    	plugins:[
    		new HtmlWebpackPlugin({
    			//插件的执行运行与元素索引有关
    			templat:'./src/index.html', //参照物
    		})
    	]
    }
    

    CommonsChunkPlugin的使用

    CommonsChunkPlugin主要是用来提取第三方库和公共模块,避免首屏加载的bundle文件或者按需加载的bundle文件体积过大,从而导致加载时间过长,着实是优化的一把利器.

    chunk的分类
    • webpack当中配置的入口文件(entry)是chunk,可以理解为entry chunk
    • 入口文件以及它的依赖文件通过code splite(代码分割) 出来的也是chunk,可以理解为children chunk
    • 通过CommonsChunkPlugin创建出来的文件也是chunk,可以理解为commons chunk
    CommonsChunkPlugin可配置的属性
    • name:可以是已经存在的chunk(一般指入口文件)对应的name,那么就会把公共模块代码合并到这个chunk上;否则,会创建名字为name的commons chunk进行合并
    • filename:指定commons chunk的文件名
    • chunks:指定source chunk,即指定从哪些chunk当中去找公共模块,省略该选项的时候,默认就是entry chunks
    • minChunks:既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函数,还可以是Infinity,具体用法和区别下面会说
    验证三种情况
    • 不分离出第三方库和自定义公共模块
    • 分离出第三方库、自定义公共模块、webpack运行文件,但它们在同一个文件中
    • 单独分离第三方库、自定义公共模块、webpack运行文件,各自在不同文件
    不分离出第三方库和自定义公共模块

    src目录下各个文件内容,尽量保持简单,让大家理解:

    --common.js
    	export const common = 'common file';
    --main1.js
    	import {common} from './common.js'
        import Vue from 'vue'
        console.log(Vue,`main1 ${common}`);
    --main2.js
    	import {common} from './common.js'
        import Vue from 'vue'
        console.log(Vue,`main1 ${common}`)
    

    webpack.config.js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module.exports = {
    	// 入口
    	entry:{
    		// 可以有多个入口,也可以有一个,如果有一个就默认从这一个入口开始分析
    		"main1":'./src/main1.js',
    		"main2":'./src/main2.js'
    	},
    	output:{
    		path:path.resolve('./dist'),//相对转绝对
    		filename:'[name].js'
    	},
    	watch:true,//文件监视改动 自动产出build.js
    }
    

    执行命令npm run build,

    问题:查看main1.js和main2.js,会发现共同引用的common.js文件和vue都被打包进去了,这肯定不合理,公共模块重复打包,体积过大。

    分离出第三方库、自定义公共模块、webpack运行文件

    修改webpack.config.js新增一个入口文件vendor和CommonsChunkPlugin插件进行公共模块的提取: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webpack = require('webpack');
    const packagejson = require('./package.json');
    module.exports = {
        // 入口
        entry: {
            "main1": './src/main1.js',
            "main2": './src/main2.js',
            "vendor": Object.keys(packagejson.dependencies) //获取生产环境依赖的库
        },
        //出口
        output: {
            path: path.resolve('./dist'), //相对转绝对
            filename: '[name].js'
        },
        watch: true, //文件监视改动 自动产出build.js
        plugins: [
            new webpack.optimize.CommonsChunkPlugin({
                name: ['vendor'],
                filename: '[name].js'
            })
        ]
    }
    

    查看dist目录,新增了一个vendor.js的文件

    打包信息:

    image-20180924224013776

    通过查看vendor.js文件,发现main1.js和main2.js文件中依赖的vue和common.js都被打包进vendor.js中,同时还有webpack的运行文件。总的来说,我们初步的目的达到,提取公共模块,但是它们都在同一个文件中。

    到这里,肯定有人希望自家的vendor.js纯白无瑕,只包含第三方库,不包含自定义的公共模块和webpack运行文件,又或者希望包含第三方库和公共模块,不包含webpack运行文件。

    其实,这种想法是对,特别是分离出webpack运行文件,因为每次打包webpack运行文件都会变,如果你不分离出webpack运行文件,每次打包生成vendor.js对应的哈希值都会变化,导致vendor.js改变,但实际上你的第三方库其实是没有变,然而浏览器会认为你原来缓存的vendor.js就失效,要重新去服务器中获取,其实只是webpack运行文件变化而已,就要人家重新加载,好冤啊~

    单独分离出第三方库、自定义公共模块、webpack运行文件

    这里我们分两步走:

    1. 先单独抽离出webpack运行文件
    2. 接着单独抽离第三方库和自定义公共模块

    (1)抽离webpack的运行文件

    修改webpack配置文件

     plugins: [
            new webpack.optimize.CommonsChunkPlugin({
                name: ['vendor', 'runtime'],
                filename: '[name].js',
            })
    

    其实上面这段代码,等价于下面这段:

     plugins: [
            new webpack.optimize.CommonsChunkPlugin({
                name: 'vendor',
                filename: '[name].js'
            }),
            new webpack.optimize.CommonsChunkPlugin({
                name: 'runtime',
                filename: '[name].js',
                chunks: ['vendor']
            }),
        ]
    

    上面两段抽离webpack运行文件代码的意思是创建一个名为runtime的commons chunk进行webpack运行文件的抽离,其中source chunks是vendor.js。

    查看dist目录下,新增了一个runtime.js的文件,其实就是webpack的运行文件

    再来查看一下命令行中webpack的打包信息,你会发现vendor.js的体积已经减小,说明已经把webpack运行文件提取出来了:

    image-20180924224404680

    可是,vendor.js中还有自定义的公共模块common.js,人家只想vendor.js拥有项目依赖的第三方库而已(这里是jquery),这个时候把minChunks这个属性引进来。

    minChunks可以设置为数字、函数和Infinity,默认值是2,并不是官方文档说的入口文件的数量,下面解释下minChunks含义:

    • 数字:模块被多少个chunk公共引用才被抽取出来成为commons chunk
    • 函数:接受 (module, count) 两个参数,返回一个布尔值,你可以在函数内进行你规定好的逻辑来决定某个模块是否提取成为commons chunk
    • Infinity:只有当入口文件(entry chunks) >= 3 才生效,用来在第三方库中分离自定义的公共模块

    (2) 抽离第三方库和自定义公共模块

    minChunks设为Infinity,修改webpack配置文件如下

    plugins: [
            new webpack.optimize.CommonsChunkPlugin({
                name: ['vendor','runtime'],
                filename: '[name].js',
                minChunks: Infinity
            }),
            new webpack.optimize.CommonsChunkPlugin({
                name: 'common',
                filename: '[name].js',
                chunks: ['main1','main2']//从first.js和second.js中抽取commons chunk
            }),
        ]
    

    查看dist目录下,新增了一个common.js的文件:

    再来查看一下命令行中webpack的打包信息,自定义的公共模块分离出来:

    image-20180924225428549

    这时候的vendor.js就纯白无瑕,只包含第三方库文件,common.js就是自定义的公共模块,runtime.js就是webpack的运行文件。

    webpack异步加载的原理

    webpack ensure 有人称它为异步加载,也有人说做代码切割。其实说白了,它就是把js模块给独立导出一个.js文件的,然后使用这个 模块的时候,webpack会构造script dom元素,由浏览器发起异步请求这个js文件。

    webpack.ensure的原理:

    它就是 把一些js模块给独立出一个个js文件,然后需要用到的时候,在创建一个script对象,加入 到document.head对象中即可,浏览器会自动帮我们发起请求,去请求这个js文件,在写个回调,去 定义得到这个js文件后,需要做什么业务逻辑操作。

    main.js依赖三个js

    • A.js是封装aBtn按钮点击后,才执行的业务逻辑
    • B.js是封装bBtn按钮点击后,才执行的业务逻辑
    • vue.js是封装了main.js需要利用的包

    针对上面的需求,优化方案

    假设 A.js B.js vue.js都是非常大的文件 因为 A.js B.js 都不是main.js必须有的,即未来可能发生的操作,那么我们把 他们利用异步加载,当发生的时候再去加载就行了

    vue.js.js是main.js立即马上依赖的工具箱。但是它又非常的大,所以将其配置打包成一个公共模块, 利用浏览器的并发加载,加快下载速度。ok,构思完成,开始实现。

    index.html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title>
    </head>
    <body>
    	<div id="app"></div>
    	<button id="aBtn">Abtn</button>
    	<br>
    	<button id="bBtn">Bbtn</button>
    	
    </body>
    </html>
    

    定义了两个button

    然后看看 main.js

    import Vue from 'vue'
    console.log(Vue);
    document.getElementById('aBtn').onclick = function(){
    	require.ensure(['./B.js'],function(){
    		var A = require('./A.js');
    		alert(A.data);
    		//异步里面再导入同步模块--实际是使用同步中的模块
    		var Vue1 = require('vue');
    	})
    }
    document.getElementById('bBtn').onclick = function(){
    	require.ensure([],function(){
    
    		var B = require('./B.js');
    		alert(B.data);
    
    	})
    }
    

    可以看到,A.js, B.js 都是点击后才ensure进来的。什么时候加载完成呢? 就是 require.ensure() 第二个函数参数,即回调函数,它表示当下载js完成后,发生的。

    webpack打包后,形成

    image-20180925200630629

    webpack-dev-server

    下载模块

    1.npm install webpack-dev-server --save-dev

    常用配置参数

    --open 自动打开浏览器

    --hot 热更新 ,不在刷新的情况下替换 css样式

    --inline 自动刷新

    --port 9999 指定端口

    --process 显示编译进度

    在package.json文件中配置

    image-20180920230626538

    直接执行 npm run dev

    es6的解析

    模块介绍

    babel-core:

    javascript babel-core的作用是把js代码分析成ast(抽象语法树),方便各个插件分析语法进行相应的处理。有些新语法在低版本 js 中是不存在的,如箭头函数,rest 参数,函数默认值等,这种语言层面的不兼容只能通过将代码转为 ast,分析其语法后再转为低版本 js

    abel转译器本身,提供了babel的转译API,如babel.transform等,用于对代码进行转译。像webpack的babel-loader就是调用这些API来完成转译过程的。

    babel-loader:

    在将es6的代码transform进行转义,就是通过babel-loader来完成

    babel-preset-env

    如果要自行配置转译过程中使用的各类插件,那太痛苦了,所以babel官方帮我们做了一些预设的插件集,称之为preset,这样我们只需要使用对应的preset就可以了。以JS标准为例,babel提供了如下的一些preset:

    • es2015
    • es2016
    • es2017
    • env
      es20xx的preset只转译该年份批准的标准,而env则代指最新的标准,包括了latest和es20xx各年份
      另外,还有 stage-0到stage-4的标准成形之前的各个阶段,这些都是实验版的preset,建议不要使用。

    babel-plugin-transform-runtime

    Babel 默认只转换新的 JavaScript 语法,而不转换新的 API。例如,Iterator、Generator、Set、Maps、Proxy、Reflect、Symbol、Promise 等全局对象,以及一些定义在全局对象上的方法(比如 Object.assign)都不会转译。如果想使用这些新的对象和方法,必须使用 babel-polyfill,为当前环境提供一个垫片。

    参考链接:https://segmentfault.com/q/1010000005596587?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1 看这个回答,说的非常详细。

    安装模块

    npm install babel-core babel-loader babel-preset-env babel-plugin-transform-runtime -D

    在webpack-dev-config.js配置
    loader:[
        {
    		// 处理es6,7,8
    		test:/.js$/,
    		loader:'babel-loader',
    		options:{
    			presets:['env'],//处理关键字
    			plugins:['transform-runtime'],//处理函数
    		}
        }
    ]
    

    配置完成之后执行 npm run dev

    发现!!!!!

    image-20180920013826881

    解决:

    排除不包含node_modules的路径,然后再配置文件中修改

    loader:[
        {
    		// 处理es6,7,8
    		test:/.js$/,
    		loader:'babel-loader',
             exclude:/node_modules/,
    		options:{
    			presets:['env'],//处理关键字
    			plugins:['transform-runtime'],//处理函数
    		}
        }
    ]
    

    也会发现,当排除掉node_modules文件中的es6代码编译后,编译的时间也快了
    以前出错的,3601毫秒的时候就开始出错了。。。。

    image-20180920013905622

    排除掉node_modules之后

    image-20180920013922930

    单文件引入

    下载包

    npm install vue-loader@14.1.1 vue-template-compiler@2.5.17 -D

    创建App.vue文件
    //组件的模板结构
    <template>
    	<div>
    		{{ text }}
    	</div>
    </template>
    
    //组件的业务逻辑
    <script>
    export default {
    	data(){
    		return {
    			text:'hello Single file'				
    		}
    	}
    }
    </script>
    //组件的样式
    <style>
    	body{
    		background-color: green;
    	}
    </style>
    
    创建入口文件main.js
    import Vue from 'vue';
    import App from './App'
    new Vue({
    	el:'#app',
    	//Render函数是Vue2.x版本新增的一个函数;
    	// 使用虚拟dom来渲染节点提升性能,因为它是基于JavaScript计算。
    	// 通过使用createElement(h)来创建dom节点。createElement是render的核心方法。其Vue编译的时候会把template里面的节点解析成虚拟dom;
    	render:c=>c(App)
    	// components:{
    	//  	App
    	// },
    	// template:`<App />`
    });
    
    
    webpack.dev.config.js文件配置
    // 处理Vue文件
    {
    	test:/.vue$/,
    	loader:'vue-loader'
    }
    

    vue-cli2.x脚手架的使用

    参考链接:https://github.com/vuejs/vue-cli/tree/v2#vue-cli--

    安装:

    npm install -g vue-cli
    

    用法:

    $ vue init < template-name >  < project-name >
    

    例:

    $ vue init webpack my-project
    

    目前可用的模块包括:

    • webpack - 一个功能齐全的Webpack + vue-loader设置,具有热重载,linting,测试和css提取功能。
    • webpack-simple - 一个简单的Webpack + vue-loader设置,用于快速原型设计。
    • browserify -全功能Browserify + vueify设置用热重装载,linting&单元测试。
    • browserify -simple - 一个简单的Browserify + vueify设置,用于快速原型设计。
    • pwa - 基于webpack模板的vue-cli的PWA模板
    • simple - 单个HTML文件中最简单的Vue设置

    vue-cli3x脚手架的使用

    vue-cli3x的官方文档:https://cli.vuejs.org/

    Vue-cli3 中vue.config.js文件配置参考文档:https://cli.vuejs.org/zh/config/#integrity

    // vue.config.js 配置说明
    //官方vue.config.js 参考文档 https://cli.vuejs.org/zh/config/#css-loaderoptions
    // 这里只列一部分,具体配置参考文档
    module.exports = {
      // 部署生产环境和开发环境下的URL。
      // 默认情况下,Vue CLI 会假设你的应用是被部署在一个域名的根路径上
      //例如 https://www.my-app.com/。如果应用被部署在一个子路径上,你就需要用这个选项指定这个子路径。例如,如果你的应用被部署在 https://www.my-app.com/my-app/,则设置 baseUrl 为 /my-app/。
      baseUrl: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 : "/",
     
      // outputDir: 在npm run build 或 yarn build 时 ,生成文件的目录名称(要和baseUrl的生产环境路径一致)
      outputDir: "dist",
      //用于放置生成的静态资源 (js、css、img、fonts) 的;(项目打包之后,静态资源会放在这个文件夹下)
      assetsDir: "assets",
      //指定生成的 index.html 的输出路径  (打包之后,改变系统默认的index.html的文件名)
      // indexPath: "myIndex.html",
      //默认情况下,生成的静态资源在它们的文件名中包含了 hash 以便更好的控制缓存。你可以通过将这个选项设为 false 来关闭文件名哈希。(false的时候就是让原来的文件名不改变)
      filenameHashing: false,
     
      //   lintOnSave:{ type:Boolean default:true } 问你是否使用eslint
      lintOnSave: true,
      //如果你想要在生产构建时禁用 eslint-loader,你可以用如下配置
      // lintOnSave: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是否使用包含运行时编译器的 Vue 构建版本。设置为 true 后你就可以在 Vue 组件中使用 template 选项了,但是这会让你的应用额外增加 10kb 左右。(默认false)
      // runtimeCompiler: false,
     
      /**
       * 如果你不需要生产环境的 source map,可以将其设置为 false 以加速生产环境构建。
       *  打包之后发现map文件过大,项目文件体积很大,设置为false就可以不输出map文件
       *  map文件的作用在于:项目打包后,代码都是经过压缩加密的,如果运行时报错,输出的错误信息无法准确得知是哪里的代码报错。
       *  有了map就可以像未加密的代码一样,准确的输出是哪一行哪一列有错。
       * */
      productionSourceMap: false,
     
      // 它支持webPack-dev-server的所有选项
      devServer: {
        host: "localhost",
        port: 1111, // 端口号
        https: false, // https:{type:Boolean}
        open: true, //配置自动启动浏览器
        // proxy: 'http://localhost:4000' // 配置跨域处理,只有一个代理
     
        // 配置多个代理
        proxy: {
          "/api": {
            target: "<url>",
            ws: true,
            changeOrigin: true
          },
          "/foo": {
            target: "<other_url>"
          }
        }
      }
    };
    
    

    RESTful

    前后端分离:

    ​ 后端提供接口(api)

    ​ 前端写页面 ajax技术

    40张表 增删改查 4接口

    http://127.0.0.1:8080/user

    http://127.0.0.1:8080/add_user

    http://127.0.0.1:8080/delete_user

    http://127.0.0.1:8080/update_user

    (1)分工明确,提高效率 ,兼容问题

    RESTful 规范

      一种软件的架构风格,设计风格,而不是标准,为客户端和服务端的交互提供一组设计原则和约束条件。

    一 面向资源编程

      每个URL代表一种资源,URL中尽量不要用动词,要用名词,往往名词跟数据库表格相对应。

    ​ 一般来说,数据库中的表都是同种记录的集合,所有API中的名词也应该使用复数。

    ​ 举例来说,有一个API提供动物园(zoo)的信息,还包括各种动物和雇员的信息,则它的路径应该设计成下

    面这样。

    https://api.example.com/v1/zoos
    https://api.example.com/v1/animals
    https://api.example.com/v1/employees
    
    二 HTTP动词

    ​ 对于资源的具体操作类型,由HTTP动词表示

    ​ 常用的HTTP动词有下面五个(括号里对应的sql命令)

    GET(SELECT):从服务器取出资源(一项或多项)。
    POST(CREATE):在服务器新建一个资源。
    PUT(UPDATE):在服务器更新资源(客户端提供改变后的完整资源)。
    PATCH(UPDATE):在服务器更新资源(客户端提供改变的属性)。
    DELETE(DELETE):从服务器删除资源。
    

      

    三 在URL中体现版本
    https://www.bootcss.com/v1/

      https://v1.bootcss.com/

    四 在URL中体现是否是API

      https://www.bootcss.com/api/mycss

      https://api.bootcss.com/mycss

    五 在URL中的过滤条件

    ​ 如果记录数量很多,服务器不可能都将它们返回给用户。API应该提供参数,过滤返回结果。

    ?limit=10:指定返回记录的数量
    ?offset=10:指定返回记录的开始位置。
    ?page=2&per_page=100:指定第几页,以及每页的记录数。
    ?sortby=name&order=asc:指定返回结果按照哪个属性排序,以及排序顺序。
    ?animal_type_id=1:指定筛选条件
    

    select post,count(1) from user where id > 20 group by post having avg(age) > 25 order by age desc limit 0,3;

    六 尽量使用HTTPS

      https://www.bootcss.com/v1/mycss

    七 响应时设置状态码

      1** 信息,服务器收到请求,需要请求者继续执行操作

      2** 成功,操作被成功接收并处理

      3** 重定向,需要进一步的操作以完成请求

      4** 客户端错误,请求包含语法错误或无法完成请求

      5** 服务器错误,服务器在处理请求的过程中发生了错误

    八 返回值

      GET请求 返回查到所有或单条数据

      POST请求 返回新增的数据

      PUT请求 返回更新数据

      PATCH请求 局部更新 返回更新整条数据

      DELETE请求 返回值为空

    九 返回错误信息

    如果状态码是4xx,就应该向用户返回出错信息。一般来说,返回的信息中将error作为键名,出错信息作为键值即可。

    {
        error: "Invalid API key"
    }
    
    十 Hypermedia API

      如果遇到需要跳转的情况 携带调转接口的URL

     Hypermedi API的设计,比如github的API就是这种设计,访问api.github.com会得到一个所有可用的API的网址列表。

    {
      "current_user_url": "https://api.github.com/user",
      "authorizations_url": "https://api.github.com/authorizations",
      // ...
    }
    

    从上面可以看到,如果想获取当前用户的信息,应该去访问 api.github.com/user,就会得到下面的记过

    {
    message: "Requires authentication",
    documentation_url: "https://developer.github.com/v3/users/#get-the-authenticated-user"
    }
    
    十一 其他

    (1)API的身份认证应该使用OAuth 2.0框架

    (2)服务器返回的数据格式,应该尽量使用JSON,避免使用XML

  • 相关阅读:
    robotframework-ride1.7.3.1更新安装
    批量删除新浪微博
    Redis
    GET和POST两种基本请求方法的区别
    selenium2自动化测试实战--基于Python语言
    同步/异步/阻塞/非阻塞/BIO/NIO/AIO
    HTTP抓包实战
    LCT模板(BZOJ2631)
    树链剖分模板(BZOJ3083)
    凸包(BZOJ1069)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jiumo/p/10061668.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