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coinmarketcap前20之cardano卡尔达诺(ADA艾达币)

    1、

    在开始讲述cardano前,我先说说自己在coinmarketcap前20系列的“学习方法”。

    最初,我把前20做了一个简单表格,不做任何功课的基础上,记录自己对它们的简要认识。

    然后,我开始逐个了解它们。

    我是每次准备日更时,才开始选择今天研究哪个项目。如何选择即将要了解的项目呢?看心情,大致规律是,看着哪个名字眼熟但项目功能又陌生,就先了解哪个。

    定了当天项目后,就开始Google项目名称关键词。打开多篇文章,快速扫读。扫读的过程中,我会把重要的信息点顺手摘录。

    大致上扫读十几篇就差不离能了解该项目了。即便你想读很多篇,也不太现实;很多项目的中文版的优质解读文章,数量有限;扫读十几篇后就会显著发现,更多文章都是互相摘录,和之前的文章相似度极高。我侧重于偏功能、技术实现类的文章。

    扫读完毕,简单梳理下头脑中形成的初步印象,然后开始文字整理&输出,用来形成自己对该项目的认识。

    2、

    Cardano 主要负责人 Charles Hoskinson(原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开发负责人是比特股始创者、以太坊前 CEO 数学家Charles Hoskinson

    Charles Hoskinson 这名字太耳熟了。毕竟2017年7月12日那场音频直播,我听过N遍。他最初是比特币的布道者,把很多比特币送了出去,后来和BM创建比特股项目,还邀请笑来参与投资;比特股项目上和BM闹掰后,就去和V神做了ETH项目。看来后面离开ETH,在2015年开始了Cardano,似乎可以进一步挖一下ETH在2015年那个时期的开发进展与市场共识。

    image

    这里要提一嘴,coinmarketcap 前20中还有1个项目的创始人,是Ripple曾经的合伙人。一个有意思、可以仔细琢磨的细节。

    3、

    项目定位的是技术上的改良派,对于比特币和现有平台的技术改良

    区块链3.0路在何方?详解ADA,ONT,EOS,AE四大新生代公链对比

    比特币补丁—Cardano(ADA艾达币)

    从项目定位来说:技术改良派,比特币和以太坊补丁,和其它几大公链争当“区块链3.0”。

    改良派这个说法,倒是概括的非常准。

    但以上标签,不知是项目方驱动,还是社区自发形成的认识……直白讲,“补丁”这个标签,从营销角度,很失败。不过从持币和交易数据上来说,主要支持者在日本,国人持币较少。故而中文内容在这方面不太考究也能理解。

    至于为什么日本支持者众多,可能与负责Cardano的生态布局的EMURG总部在日本有关。

    4、

    Charles Hoskinson 作为区块链行业非常早期的前辈,为什么会做这样的一个项目,有着怎样的出发点呢?

    Google一下cardano这个关键词,首页仅有一篇中文的文章《第三代加密币 Cardano(ADA) 要做什么?》翻译油管上的视频IOHK | Cardano whiteboard; overview with Charles Hoskinson给出了这个答案。

    首先,我们看看Charles对于区块链的三代是如何划分的,以及每一代解决了什么难题:

    Charles 认为第一代加密币是比特币。比特币要解决的问题是当两个人发生交易时,需要向一个中心化组织进行验证的问题。

    但是问题是,交易从来都不是只有一个人向另一个转账这么简单,背后往往会有一个故事。比如说,一个人可能会要求另一个人帮他做一件事,之后他才会向这个人支付一笔金钱。而这就是合约。

    所以第二代加密币以太坊出现了。以太坊将图灵完备编程语言引入到区块链当中,使得我们可以通过编程语言来实现我们需要做的合约,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智能合约。

    但我们能留意到,比特币、以太坊这些区块链,它们并不能规模化(Scalable)。以及,目前的加密币,它们往往还会因为意见的分歧而出现分叉,比如比特币与比特币现金(Bitcoin Cash),又或者以太坊与以太坊经典(Ethereum Classic)。并且,它们还有可持续发展性的问题,当 ICO、风投的钱用完了,那谁还会来发展这个区块链?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已经意识到区块链技术发展的一大脉络,就是突破性能,实现大规模商用。Charles在区块链核心问题上,是如何理解的呢?

    目前的加密币都有可规模化性(Scalability)、可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和可持续发展性(Sustainability)的问题。

    当然,上面3个专有名词无需记忆,知道意思就行了。且从优先级上来说,这三个要素,越靠前越重要。用我自己的语言,解释下这3个名词吧:

    可规模化性(Scalability):突破性能,实现大规模商用。

    可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连接各区块链网络,打破孤岛,实现“互联”。——这方面mixin白皮书讲的很好,还有一个视频。

    可持续发展性(Sustainability):特指经济模型,解决钱烧完了从哪儿来钱这个问题。——这方面我倒是对PRESSone的设计和做法充满期待。

    后2个特性,我比较少见人提起。目前,绝大部分项目共同的大魔王,就是可规模化性(Scalability)了。且看Charles Hoskinson又是如何拆解这个问题的。

    可规模化性(Scalability),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TPS、网络带宽以及数据量。

    TPS这个概念大家都不陌生。毕竟国人很熟悉的EOS,让TPS这个指标万众瞩目。但我看了下面这段后,非常意外的是:这不是MIXIN基于aBFT共识的DAG系统所具备的TPS无限的特性吗,怎么POS机制也有这个效果??

    Cardano 的团队研究了一种被命名为 Ouroboros 的算法,这是一种可证明安全的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简称 PoS)协议。这个算法解决了交易量有上限的问题,当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加入到这个区块链当中,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资源可以使用,所以说当 Ouroboros 算法完成后,TPS 将会是无限的。

    第二个因素,网络带宽,特别强调一下它不是你家的带宽,而是指Cardano 网络的带宽。不过再看技术实现,单从下面几句话,我完全云里雾中。或许直接去看一遍油管的白板展示,能帮助理解。

    网络带宽指的是进行交易时所携带的数据在进行网络通信时所需要的网络资源。当这个区块链的规模越来越大时,我们所需要的网络带宽也将会越来越多,实际上我们不可能做到每个区块链的节点都做到支撑所有节点之间进行的所有通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Cardano 采用了 RINA。RINA,递归网络架构(Recursive InterNetwork Architecture)。我对这个架构并不是十分了解,所以我只能粗略地说说。它应该是一种类似于 TCP/IP 的架构,它可以非常自然地让节点之间的通讯就像进程间通讯(IPC)一样,使得我们能够很自然地进行规模化的通讯。

    第三个因素,数据量特指链上数据的存储总量。要记得,区块链技术号称不可篡改的数据库技术,所以理论上链上数据量是只增不减的。我在初步了解上个项目时,看到数据修建的做法还触发了“鄙视链”……

    我们会需要一些像修剪(Pruning)、订阅(Subscription)和压缩(Compression)等的这些技术,使得每个用户大体上都只需要保存他们必须保存的数据。总的来说就是一个分区(Partitioning)的概念,意思就是用户实际上不具有所有节点的数据,而是保存区块链其中一个块(chunk)的数据。

    在压缩技术上,Cardano 还会涉及到侧链(SideChain)技术。通过侧链,我们可以使得那些非常小的数据块以双向绑定的形式连接到一起,使得它们具有高级别的安全性和正确性。

    5、

    初步了解Cardano 后,我产生的印象是:这个项目想要解决所有的问题,且解决的办法打个比方接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虽说Charles Hoskinson 确实挺强,但项目定位这个事情……

    当然,我并非基于投资目的研究ADA,而是基于研究区块链项目解决了什么问题。

    也有人认为它是最有可能超越以太坊的一款开源智能合约

    不妨问一句:Cardano 在智能合约这块的进展如何?具体实现与思路如何?

  • 相关阅读:
    zoj 2316 Matrix Multiplication 解题报告
    BestCoder7 1001 Little Pony and Permutation(hdu 4985) 解题报告
    codeforces 463C. Gargari and Bishops 解题报告
    codeforces 463B Caisa and Pylons 解题报告
    codeforces 463A Caisa and Sugar 解题报告
    CSS3新的字体尺寸单位rem
    CSS中文字体对照表
    引用外部CSS的link和import方式的分析与比较
    CSS样式表引用方式
    10个CSS简写/优化技巧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jjliu/p/9880475.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