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T有四大特征:
可寻址性:
可寻址性是说每一个资源都应该有一个唯一的URI标识,这样它才能被外界访问。
无状态性:
无状态性具体一点来说是指服务器不应该保存“应用状态”。
类似把资源保存到数据库里的操作保存的是“资源状态”,资源状态保存在服务端很正常,应该仔细区分“资源状态”和“应用状态”,比如说你使用Google搜索rest,然后把结果翻到了第2页,这时的状态就是应用状态,此状态不应该保存在服务端,也就是说,服务端不应该关心你是在第1页还是第2页。相应的,此状态应该由客户端自己保存,当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的时候,应该把应用状态附加在请求上。
还以上面的Google搜索为例,当翻到第2页的时候,其URI如下:
http://www.google.com/search?hl=en&pwst=1&q=rest&start=10
这里的start=10就是应用状态。
如果在服务端保存应用状态,那么当我们通过增加服务器的方式来提升性能时,由于用户的多次请求可能会分配到不同的服务器上,那么我们就必须让多台服务器共享应用状态,如此一来,性能必然大打折扣。对应的,当客户端自己保存应用状态的话,就意味着用户的每次请求都是自包含的,包括了所有需要的信息,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简单的通过增加服务器来提升性能,这一切都是透明的。
统一接口:
统一接口是说对所有的资源进行的操作都采用一致的方式。
那么我们来思考一下对SOAP而言,为什么要有一个WSDL描述文件呢?其原因就是因为SOAP不是统一接口的。在张三的SOAP接口里,添加动作对应的API是add,而在李四的SOAP里,添加动作对应的API则可能是create,这是因为存在这种不确定性,所以在SOAP里需要有一个WSDL描述文件。
REST强调统一接口,大家都知道使用GET,POST,PUT,DELETE去操作资源进行浏览,添加,修改,删除,完全不需要描述文件。
需要说明的是REST并没有具体规定统一接口到底应该是什么,打个比方来说,如果你所有的资源都用GET方法去实现删除操作,用DELETE方法去实现浏览操作,那也并不违反REST的统一接口标准,因为对你而已,这个接口就是统一的,但与此同时这个REST也就没有普遍意义了,只属于你一个人了,其结果就是对你来说可以算是REST,对别人来说就是一个怪物了,所以在基本问题上最好不要标新立异。
连通性:
连通性是说资源之间不应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的。
网站大多有很好的连通性。比如说前面提到的Google搜索,我们可以通过<form>进行关键字查询:
如:http://www.google.com/search?hl=en&q=rest&
至于为什么是q=rest而不是p=rest,这些并不用浏览者去关心,因为当我们进行关键字查询时,资源间通过<form>实现了连通性,浏览器知道如何去处理这些标签,从而对客户端隐藏了这些实现的细节,并引导客户端完成状态的迁移。
不过很多WebService并没有实现连通性,在它们的实现里,只是简单的使用XML或者JSON去展现数据,各个资源间没有任何联系,无法自然的依靠资源的表象去完成状态的迁移,如此一来,客户端往往是按照预先的某种约定(比如文档)去设置资源间的关系。
比如说常见实现里:
一篇文章的URI是:/articles/123
对应评论的URI是:/articles/123/comments
看上去层次关系很漂亮,但如果评论的URI结构并不是在文章的表象里得到的,而仅仅是按约定设计的,那么这样的设计就是错误的,或者说不是REST的,因为这些约定本身属于业务逻辑的范畴,存在不稳定的因素,按约定去做就等同于把原本属于服务端的逻辑泄漏到了客户端,就像用身份证号码做数据库主键一样不是什么好事情,很容易出问题,导致客户端和服务端的强耦合,一旦服务端的实现方式有变化,必然引起客户端牵一发动全身的影响。所以说,你必须牢记,客户端的状态迁移是在资源表象的指引下进行的,而不是按照预先的某种约定进行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服务端和客户端是弱耦合。
当然,你也可以牵强的把没有连通性的WebService称为REST,但这就好像过去我们判断POJO是充血还是贫血一样,没有连通性的所谓REST无疑是贫血的REST,那感觉就好像我们打开一个网站,却发现里面一个超链接也没有,给人的印象只有无趣与乏味。
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blog.csdn.net/yb030832/archive/2010/08/03/5782743.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