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oo第四次作业

    第一次作业:

      第一次oo作业要求我们对于一个规定结构下的多项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使用java和c两种语言进行编程。之前并未接触过面向对象的语言,也未了解过java语言,所以便选择先使用c语言理清思路,完成功能上的设计。不得不说这和以往较为死板的编程题目已经有个很大的区别,我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思考并整理非法输入所带来的的问题,这也许也是第一次作业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在之后的java编程中,在无论是经验或是对于面向对象的理解都有所欠缺的情况下,虽然还是把程序写了出来,但更像是披着面向对象的皮,干着面向过程的事。

      在开始动手前,还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阅读指导书,对于其中很多细节部分都与周围人做了深入的讨论,以确保万无一失。不得不说这一项任务的工作量甚至要超过之后的编码过程。我觉得这一点是这门课最让人头疼的地方之一,但却也是最有魅力的地方之一。正如吴际老师说的那样,在以后我们如果从事相关行业,客户的需求远远无法细化到现在作业的标准,那么如何去提高自己代码的鲁棒性和容错性,就是一名优秀程序员所应该具备的素质。在这一过程中的思考、分析、争辩,让我对于题目,对于编程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更学会了如何在合作中学习,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

     

       基于度量分析:

      第一次作业也只使用了两个类,分别为Poly和main,main函数进行数据的读入与输出,也进行了多项式格式的判断,Poly类主要用于数据的存放于运算。可以看出,本次作业并没有完全体现出面向对象的味道,对于类的定位也不准确,该拆分的功能未进行拆分,该保留的功能可能并未保留。表面上虽然完成了此次作业,但质量并不高。不过作为第一次oo作业,还是帮助我较为深刻地了解了面向对象编程的方法、目的以及优势所在,在之后的学习中,面向对象编程逐渐变得得心应手。

      bug分析及互测策略:第一次作业的bug主要集中于对于非法输入的处理。第一次使用java的我并未使用正则表达式,而选择了类似计组中“状态机”的表示方法,不断去扫描输入的字符,来判断是否符合规范。不得不说这种方法在格式较为复杂的情况下会变得十分混乱,并且容易出错。虽然我使用了大量的测试用例,但却仍然在互测中出现了bug。同样的,我接受到的作业,即使使用了正则表达式,由于处理不当,也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输出。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于这样的编程方式普遍有所陌生,主要的问题也集中在了对于不合法输入的处理上。

     

    第二次作业:

      本次作业的任务是运用java实现一部“傻瓜电梯”的运转。通过第一次作业的训练,我对于面向对象编程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本次编程中思路也变得清晰了许多。在本次作业中我一共使用了五个类,并将电梯的运转分工在这五个类中。其中电梯和楼层类负责发出指令,Request和Rqueue分别进行指令格式的检查与队列处理。但美中不足的是,在调度器类中,不仅完成了对于电梯运转的调整,也包括了对于程序的输入与输出,从而造成了功能上的混乱。对于之后的调试与修改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这次作业真的算是很刺激的一次作业了。在作业发布后,我由于身体原因,以及医院令人惊讶的低效率,我在医院进行了长达4天的检查,且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了跑路上。眼看ddl将至,而自己的代码空空如也,真有种想把医院拆了的感觉。为了能及时交上作业,我不得不在赶路的过程中思考自己如何编码,思考自己会遇见怎样的bug,之后也不得不在车上架起笔记本电脑,噼里啪啦地打起来,并终于在ddl前提交上了自己的代码。不得不说,这一经历还是挺有感触的,即使是现在想起来也觉得有点佩服当时的自己。这次的作业让我发现了两个事情,第一个就是,在编码前仔细思考,仔细分析,不要急于编码,反而可以达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效果,在经过长时间思考后,我的编码过程变得十分流畅,几乎是一气呵成,而不像往日里写写停停。当然了,也有弊端,由于是在车上打代码,干扰比较多,心情又很乱,写出来的代码就存在了很多隐藏bug,幸好回校后及时拯救了一波,不然就真凉凉了哈哈。

      基于度量分析:

      bug分析及互测策略:有了上次作业的经验,同学们对于非法输入的处理变得熟练了许多,本次测试的重点也从格式错误转为了功能测试。由于电梯运转情况十分复杂,遇到的变化也千奇百怪,所以要想写出十分鲁棒的代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测试者进行足够的分析总结,仅仅依靠课程所给的分支树是远远不够的。测试时,较为极端的例子,比如处于临界点的样例,以及数据大量的,组合多样的样例,很容易检测出程序中所隐藏的bug

    第三次作业:

      本次作业改动不大,是在基于第二次作业的基础上,更改调度器的调度方法,并微调了数据的输出方法,同时考察了同学们对于继承和接口的理解与运用。总体来讲和第二次作业差不多,但这时我在第二次作业埋下的隐患就体现了出来。由于并没有对于类的功能进行很好的规划,甚至将调度器直接放在了main函数中,本次的改动就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感觉。许多同学可能只是对于调度方法进行了微调,我却因此有了从调度器到电梯到楼层的一连串修改。本次作业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对于类功能定位的重要性,如果将过多的职能都放入在一个类里,打造出一个“上帝类”,那么对于维护和调试都会带来数不尽的麻烦

      bug分析及互测策略:本次作业的测试重点与第二次作业相同,但工作量显然多了许多,因为电梯功能的提升带来了大量的特殊情境,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测试样例。如何将特殊情境一一排查出是本次作业是否能取得理想分数的关键。

    心得体会:经过三次作业的洗礼,我的心得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点

       1.在设计程序的时候一定要用心,对于每一个类的规划都要十分明确,避免一个类从头忙到尾,或者一个类只有个空架子。每一个部分都该有它应有的职能,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如果不提前做好规划,在之后进行修改的过程中就会遇到数不尽的麻烦,甚至会因此产生更多的bug。所以,对于每一部分的定位显得至关重要

      2.oo课程带给我另一个收获应该就是全局观。对于一个项目,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何去将问题细化并分类,是完成本次任务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我们应该去花费一定的时间,仔细思考出现的情境,并重点对于边界条件进行检查。

      最后想写点对于oo评判机制的看法。我不能一昧地说现在这样的机制好或者不好,我只想理性去分析这种机制的利弊。先说说利吧,首先这种机制对于同学们的能力提升真的很重要,能迫使同学们更加认真地对待每一次作业,能更加认真地去分析,去理解,从头到尾领悟题目的本质,细化到每一个小细节,这和以前的练习是完全不同的,至少在完成这三次作业后,我自己感觉编码能力得到了挺大的提升。其次,这种机制也提前引入了竞争的因素,能够提前帮助同学们适应以后社会上残酷的竞争。但也正是因为如此,这种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同学们的友谊、情绪,有的同学还借着匿名的机会出言不逊,甚至明里暗里使用一些讽刺性的言语,我相信这绝对不是这门课程所设计的初衷。

      还是挺喜欢这门课程所带来的的东西,挺喜欢这种有趣的互评机制,但还是希望它能够做的更完善,更好,让每一个想学知识的同学能够更快乐地学习,更高效地学习,而不是每次互评完都会生一肚子火。

      加油吧,我们的路还很长,oo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 相关阅读:
    开启LOH压缩?
    搭建Hadoop2.6.4伪分布式
    EntityFramework CodeFirst SQLServer转Oracle踩坑笔记
    glob模式
    在Oracle中使用Entity Framework 6 CodeFirst
    IE9,10中console对象的bug
    ViewBag是如何实现的
    esbuild vs webpack
    企业微信公众号本地调试auto2.0
    vmware15.5的解锁mac系统插件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kazr97/p/8711166.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