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什么?
    教育定义如此繁多,怎么看待这些定义?教育究竟是什么?
    作为教育学的首要定义,教育定义规定了教育学所有问题的展开途径,是一个不得不花很多时间和精力进行探讨的问题。
    一、什么是定义与定义的规则
    关于定义这一方法的使用,我们应当归功于苏格拉底(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归于柏拉图)。苏格拉底总是追问"正义是什么?""美德是什么?"而且强调要求是给这些概念下定义,而不是仅仅拿出这些概念的某些特例。然后在这些定义的基础上,才有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事实上,古希腊的几何学也是如此,我们一般注意到的是几何学的公理-推论的逻辑体系。其实应该注意的是除公理外,几何学中还有一些基本的定义,如"点"就是极端抽象的,它不是现实中的点,而是抽象的没有占据任何空间的点。
    一般而言,普通逻辑中的定义要求满足如下要求:
    1定义所用的语词、概念要有逻辑关系,
    2定义所用的概念不能循环反复,如教育是一种有计划的活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活动。这里教育与培养,两个词存在着相互循环现象。
    3少使用否定语进行了定义。
    4定义项和被定义项外延相同。
    5定义应该比被定义项更加明白清晰。定义中不能使用比喻。
    6一般而言定义使用的是属加种差,如鸟是的动物。一般说来,应该选择的属是该被定义概念的直接上位概念,而不是间接的上位概念,如一般我们不说鸟是的生物(有机物)。所以从这一角度看,给一个概念下定义的背后我们还可以追问它的上位概念是什么意思,并一直追问下去,这样的追问意味着,当我们给一个概念下定义时,我们已经将世界抽象出一个有序的统一的概念体系。在一个概念的背后隐含着整个世界!
    7除了下定义外,我们一般还应该对定义进行划分。定义明确概念的内涵,划分明确概念的外延。一般而言传统上我们认为一个概念有一个最好的定义,或者说一个概念的本质是唯一的,而划分是可以多种多样的。
    当然普通逻辑的定义规则规范的是定义的形式要求,而具体的定义还可以根据其定义的实质的方式进行讨论。
    如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探讨的定义的三种不同的内容的表达方式,这几种定义在语言表达上还是要遵守形式逻辑的基本要求的,否则就是一个不成立的定义。
    ★谢弗勒(I·Scheffler)《教育的语言》中三种定义方法
    1、规定性定义(the Stipulative Definition):自己创制的定义,并且我就是在这一意义上使用的。
    2、描述性定义(the Descriptive Definition):指对被定义对象的适当的表述或对如何使用定义对象的适当说明。
    3、纲领性定义(the Programmatic Definition):一种有关定义对象应该是什么的定义。
    二、定义方法的使用
    定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主要的方法。但是定义方法是不是普遍适用的?有没有一些东西是不适用于下定义的?是不是存在某些东西虽然可以下定义,也可以形成定义,但是这样的定义没有意义?教育可否下定义?教育的定义对于教育活动本身有没有意义?
    这一问题有几个重要的问题。首先,世界上的事物是否存在某种本质?定义是把握事物本质的一种方法,如果某事物不存在本质,那么我们就不能用定义的方法把握它。这又是一个哲学上争论不休的问题。其次,定义是一种理性的把握世界的方法,理性是不是可以把握住所有的问题,教育是不是一种可以凭理性把握的问题?第三,语言和世界之间的关系。定义是采用语言的方式把握世界,如果语言能够再现世界,那么定义的方法本身是可能的。如果语言不能再现呢?也就是如老庄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言不及义,那么我们就不能凭语言把握教育的定义。第四,定义可以把握不变动的事物,如苏格拉底强调的知识是确定不变,定义是把握确定不变的东西。定义能不能把握变动中的东西?定义能不能把握人类自由意志?
    我曾经考虑,教育作为一个实践的概念,教育作为人类意志的产物,而不是一个自然物,是不是不可定义的。但是,如果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都可以对"美德"、"善"、"正义"等下定义,为什么教育不行?
    三、我自己的考虑
    或者我们可以考虑,把教育做一个区分,作为从古至今的存在着的一个人类实践现象,教育应该可以做一个理性的定义,但是这样的定义本身并不是如我们一般意义上的重要。它并不规定教育应然是什么,也不能规范现实的教育应该怎样作。
    教育归属于人类是实践活动。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一个历史的变化过程,同时也是人类的意志的产物。它是不断流变的,不可能像自然物存在着一个不变的本质性存在。也不可以如黑格尔所谓的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这样将意味着人类自由的消失。这是不可想象的。(黑格尔所谓的把握住历史必然性之后的自由,仍然是一个虚假的自由。这一点上,波普尔、哈耶克的观点是我所接受的。)
    人类的意志完全可以想像在某种情况下,人类可以不需要教育,可见,教育是人类自由实践的产物。
    但是,作为人类意志产物的教育现象在产生之后,就进入了波普尔所说的世界3,世界3同世界1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当然人类也像对世界1一样,不可能完全把握。但是我们可以用否证法或者其他方法来验证之。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教育一词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一是现象的人类实践产物的领域,一是人类的实践,人类自由的领域。对于前者,我们可以通过定义去理性地把握人类历史上所有教育现象,将其加以定义。对于后者,却无法用定义的方式加以把握,只有在实践中,用民主的、对话的方式加以实践的探索,可以试错,可以试验,可以用价值观去要求之。前者一般表述为:教育是什么,后者一般表述为:教育应该怎么样?前者并不能直接要求后者。我们能够通过应然来要求实然,这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但是我们不能用实然来推导应然,因为人类的实践是自由的。
    前者是理智理性把握的对象,后者是实践理性把握的对象。前者是确定的、抽象的、形式的,其需要的是科学的求真精神;后者是变动的、具体的、质料的,需要的是民主的对话的实践的明智(明智是实践理性的要求,参见亚里士多德的《马各尼可伦理学》)。
    这样一来,前者,作为教育定义的重要性就被瓦解了。它本身并不关系到未来教育的重要性。

  • 相关阅读:
    606. Construct String from Binary Tree
    696. Count Binary Substrings
    POJ 3255 Roadblocks (次短路)
    POJ 2823 Sliding Window (单调队列)
    POJ 1704 Georgia and Bob (博弈)
    UVa 1663 Purifying Machine (二分匹配)
    UVa 10801 Lift Hopping (Dijkstra)
    POJ 3281 Dining (网络流之最大流)
    UVa 11100 The Trip, 2007 (题意+贪心)
    UVaLive 4254 Processor (二分+优先队列)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kevinzhwl/p/3878980.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