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MongoDB(课时10 数组)

    3.4.2.5 数组查询

    MongoDB里面支持数组保存,一旦支持数组保存,就需要对于数组的数据进行匹配。

    范例:插入一部分数组内容

    课程是数组的形式(截图时少截一条信息)

    此时数据包含数组内容,而后需要针对数组数据进行判断,可以使用几个运算符:$all,$size,$slice,$elemMatch。

    范例:查询同时参加语文和数学课程的学生

    现在两个数组内容都需要查询,所以使用“{"$all, [内容1,内容2,...]"}”

    db.students.find({"course" : {"$all" : ["语文", "数学"]}}).pretty()

    虽然“$all”计算可以用于数组上,但也可以用于一个数据的匹配上。

    范例:查询学生地址是“西城区”

    db.students.find({"address" : {"$all" : ["西城区"]}}).pretty()

    既然在集合里面现在保存的是数组信息,那么数组就可以索引操作,使用“key.index”。

    范例:查询数组中第二个内容为数学的信息(index = 1, 索引下标从0开始)

    db.students.find({"course.1" : "数学"}).pretty()

    范例:查询只参加两门课程的学生

    使用“$size”来进行数量的控制

    db.students.find({"course" : {"$size" : 2}}).pretty()

    在进行数据查询的时候只要是内容符合条件,数组的内容就全部显示出来。现在控制返回的数量,使用“$slice”

    范例:查询地址在朝阳区的学生信息,但在结果显示中有课程的话,只显示两门。

    db.students.find({"address" : "朝阳区"}, {"course" : {"$slice" : 2}}).pretty()

    也可以设置负数显示两门

    db.students.find({"address" : "朝阳区"}, {"course" : {"$slice" : -2}}).pretty()

    显示中间几门课程

    db.students.find({"address" : "朝阳区"}, {"course" : {"$slice" : [1, 2]}}).pretty()

    设置的两个数据中,第一个表示跳过的数据量,第二个表示显示的数量。

    比如"谷大神 - A"的中有5门课程,跳过第一门语文,显示接着的两门数学,英语。

  • 相关阅读:
    Spring
    sikuli常用方法学习
    运行测试Caused by: java.lang.UnsatisfiedLinkError: no attach in java.library.path错误解决
    sikuli+java实例
    sikuli运行出现问题:Win32Util.dll: Can't load 32-bit .dll on a AMD 64 bit platform
    官网下载jdk
    java:jdk环境变量配置+tomcat环境变量配置
    Redis能干啥?细看11种Web应用场景
    计数场景的优化
    国内外三个领域巨头告诉你Redis怎么用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keye/p/7956265.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