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quest
当一个页面被请求时,Django就会创建一个包含本次请求原信息的HttpRequest对象。Django会将这个对象自动传递给响应的视图函数,一般视图函数约定俗成地使用 request 参数承接这个对象。
常用值
request.method # 请求方法 GET POST,八种请求方法 request.path_info # 路径 不包含ip和端口 也不包含参数 request.GET # url上携带的参数 {} request.POST # form提交POST请求的参数 {} 编码类型是urlencode request.body # 请求体,bytes类型 request.FILES # 上传的文件的编码类型是:enctype="multipart/form-data",默认为form-urlencoded request.COOKIES # cookie的字典 request.session # session的数据 request.META # 请求头,数据类型为字典;获取:小写 ——> 大写 即:后台获取其中的值时,key需要大写,中间带-的key转为"_"。如:request.META.get('CONTENT_TYPE') request.get_full_path() # 获取全路径路径 不包含ip和端口 包含参数 request.get_signed_cookie() # 获取加密的cookie request.is_ajax() # 是否是ajax
附:request.META
一个标准的Python 字典,包含所有的HTTP 首部。具体的头部信息取决于客户端和服务器,下面是一些示例: CONTENT_LENGTH —— 请求的正文的长度(是一个字符串)。 CONTENT_TYPE —— 请求的正文的MIME 类型。 HTTP_ACCEPT —— 响应可接收的Content-Type。 HTTP_ACCEPT_ENCODING —— 响应可接收的编码。 HTTP_ACCEPT_LANGUAGE —— 响应可接收的语言。 HTTP_HOST —— 客服端发送的HTTP Host 头部。 HTTP_REFERER —— Referring 页面。 HTTP_USER_AGENT —— 客户端的user-agent 字符串。 QUERY_STRING —— 单个字符串形式的查询字符串(未解析过的形式)。 REMOTE_ADDR —— 客户端的IP 地址。 REMOTE_HOST —— 客户端的主机名。 REMOTE_USER —— 服务器认证后的用户。 REQUEST_METHOD —— 一个字符串,例如"GET" 或"POST"。 SERVER_NAME —— 服务器的主机名。 SERVER_PORT —— 服务器的端口(是一个字符串)。
从上面可以看到,除 CONTENT_LENGTH 和 CONTENT_TYPE 之外,请求中的任何 HTTP 首部转换为 META 的键时, 都会将所有字母大写并将连接符替换为下划线最后加上 HTTP_ 前缀。 所以,一个叫做 X-Bender 的头部将转换成 META 中的 HTTP_X_BENDER 键。
response
与由Django自动创建的HttpRequest对象相比,HttpResponse对象是我们的职责范围了。我们写的每个视图都需要实例化,填充和返回一个HttpResponse。
HttpResponse类位于django.http模块中。
使用
1、传递字符串
from django.http import HttpResponse response = HttpResponse("Here's the text of the Web page.") response = HttpResponse("Text only, please.", content_type="text/plain")
2、设置或删除响应头数据
response = HttpResponse() response['Content-Type'] = 'text/html; charset=UTF-8' #可以直接在这里做修改 del response['Content-Type']
属性
HttpResponse.content:响应内容
HttpResponse.charset:响应内容的编码
HttpResponse.status_code:响应的状态码
JsonResponse对象
JsonResponse是HttpResponse的子类,专门用来生成JSON编码的响应。
from django.http import JsonResponse response = JsonResponse({'foo': 'bar'}) print(response.content) # 结果 b'{"foo": "bar"}'
默认只能传递字典类型,如果要传递非字典类型需要设置一下safe关键字参数。
response = JsonResponse([1, 2, 3], safe=False)
Django shortcut functions
render()
1、作用:结合一个给定的模板和一个给定的上下文字典,并返回一个渲染后的 HttpResponse 对象。
2、render()源码解析:
def render(request, template_name, context=None, content_type=None, status=None, using=None): """ Returns a HttpResponse whose content is filled with the result of calling django.template.loader.render_to_string() with the passed arguments. """ content = loader.render_to_string(template_name, context, request, using=using) return HttpResponse(content, content_type, status)
形参:
- request: 用于生成响应的请求对象。
- template_name:要使用的模板的完整名称,可选的参数
- context:添加到模板上下文的一个字典。默认是一个空字典。如果字典中的某个值是可调用的,视图将在渲染模板之前调用它。
- content_type:生成的文档要使用的MIME类型。默认为 DEFAULT_CONTENT_TYPE 设置的值。默认为'text/html'
- status:响应的状态码。默认为200。
- useing: 用于加载模板的模板引擎的名称。
redirect()
实参:
- 一个模型:将调用模型的get_absolute_url() 函数
- 一个视图,可以带有参数:将使用urlresolvers.reverse 来反向解析名称
- 一个绝对的或相对的URL,将原封不动的作为重定向的位置。
redirect函数的多种使用方式
传递一个具体的ORM对象(了解即可)
原理:将调用具体ORM对象的get_absolute_url() 方法来获取重定向的URL
from django.shortcuts import redirect def my_view(request): ... object = MyModel.objects.get(...) return redirect(object)
传递一个视图的名称
def my_view(request): ... return redirect('some-view-name', foo='bar')
传递要重定向到的一个具体的网址
def my_view(request): ... return redirect('/some/url/')
当然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网址
def my_view(request): ... return redirect('http://example.com/')
默认情况下,redirect() 返回一个临时重定向。以上所有的形式都接收一个permanent 参数;如果设置为True,将返回一个永久的重定向:
def my_view(request): ... object = MyModel.objects.get(...) return redirect(object, permanent=True)
注:
临时重定向(响应状态码:302)和永久重定向(响应状态码:301)对普通用户来说是没什么区别的,它主要面向的是搜索引擎的机器人。
A页面临时重定向到B页面,那搜索引擎收录的就是A页面。
A页面永久重定向到B页面,那搜索引擎收录的就是B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