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器模式(Interpreter),其含义是给定一个语言,定义它的文法的一种表示,并定义一个解释器,这个解释器使用该表示来解释语言中的句子。如果一个特定类型的问题发生的频率足够高,那么可能就值得将该问题各个实例表述为一个简单语言中的句子。这样构造一个解释器,通过解释这些句子来解决该问题了。解释器模式使用类来表示每一条文法规则。
其适用性:
当有一个语言需要解释执行,并且你可将该语言中的句子表示为一个抽象语法树时,可使用解释器模式,一下情况时效果更好:
该文法简单,对于复杂的文法,文法的类层次变得庞大而无法管理。此时语法分析程序生成器这样的工具是更好的选择。它们无需构建抽象语法树即可解释表达式,这样可以节省空间而且还可能节省时间,
效率不是一个关键问题,最高效的解释器通常不是通过直接解释语法分析树实现的,而是首先将它们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例如,正则表达式通常被转换成状态机。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转换器仍可用解释器模式实现,该模式仍是有用的。
结构图如下:
Client来构建一个句子,包含NonterminalExpression和TerminalExpression的实例的一个抽象语法树,然后初始化上下文并调用解释操作。非终结符表达式节点定义相应子表达式的解释操作,终结符表达式有各自的解释操作。如果文法较多复杂的话,会比较难维护。本文实现的解释器模式未定义语法树,仅仅是一个打印表述。
Context.java
package org.designpattern.behavioral.interpreter;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Context {
private List list;
public void add(AbstractExpression exp){
list.add(exp);
}
public List<AbstractExpression> getList(){
return list;
}
public Context(){
this.list = new ArrayList<AbstractExpression>();
}
}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Context {
private List list;
public void add(AbstractExpression exp){
list.add(exp);
}
public List<AbstractExpression> getList(){
return list;
}
public Context(){
this.list = new ArrayList<AbstractExpression>();
}
}
下面是客户端测试类:
package org.designpattern.behavioral.interpreter;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ntext ctx = new Context();
ctx.add(new TerminalExpression());
ctx.add(new NonterminalExpression());
ctx.add(new TerminalExpression());
for(AbstractExpression exp : ctx.getList()){
exp.interpret(ctx);
}
}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ntext ctx = new Context();
ctx.add(new TerminalExpression());
ctx.add(new NonterminalExpression());
ctx.add(new TerminalExpression());
for(AbstractExpression exp : ctx.getList()){
exp.interpret(ctx);
}
}
}
解释器模式主要在于设计一个好的文法树,并用面向对象的形式设计出来,在类与类之间的层次调用上,实现相应的解释操作。该模式在实际的系统开发使用较少,在分析文法树,解释器要递归访问它,效率也不怎么好,编译整个工程源码也比较耗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