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
系统升级后,定义了一套新的接口逻辑,但是希望新的接口能兼容旧的功能,比如有些用户没有升级
新版本,还是使用旧的接口和功能.
类比原来的插头和插孔是两箱的,现在插孔换成或者叫定义成了三箱,这样三箱的插头才可以使用,
原来两箱的需要用一个转换器或者叫适配器将两箱转成三箱,这样就可以继续使用.
定义:
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适配器模式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
以一起工作.
角色:
Target:新的业务接口
package com.kris.study; public interface Target { public void request(); }
Adaptee:已经存在的功能,通常能满足客户端要求,但是与新接口的方法定义不一致,需要被适配
package com.kris.study; public class Adaptee { public void oldRequest(String s){ System.out.println(s); } }
Adapter: 适配器,把Adaptee适配成为Client需要的Target.
package com.kris.study; public class Adapter implements Target{ private Adaptee adaptee; public Adapter(Adaptee adaptee){ this.adaptee = adapte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quest() { adaptee.oldRequest("old method invoke"); } }
Client: 客户端,调用Target接口实现业务
package com.kris.study;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daptee adaptee = new Adaptee(); Adapter adapter = new Adapter(adaptee); adapter.request(); } }
原理分析:
适配器的本质是: 转换匹配,复用功能.
通过转换调用已有实现,从而能把已有的实现匹配成需要的接口,使之满足新的业务需要,所以转换匹配是手段,复用已有功能才是目的。
适配器实际上利用了对象组合的方式
一个适配器可以适配多个Adaptee,也就是实现新的Target接口时需要调用多个不同的模块,也可以缺省实现,简单
的转换接口的参数.复杂度取决于Target和Adaptee的相似程度.
一个适配器也可以进行双向适配,比如上面的例子同时让新的接口实现类TargetImpl去适配Adaptee接口.
优点:
更好的复用性,扩展性.
缺点:
当旧的功能与新的接口功能相似度很低时,使用适配还不如重写方便
当过多的使用适配器,会导致系统零乱,明明是调用A的接口,实际上却是通过B的接口来实现.这时应该选择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