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M/ICM结束有段日子了,过年回家几天天天在外面走亲戚吃喝的。比赛那会儿天天盼着放假回家过年,可以休息啊,结果,回家过个年,走亲戚吃饭比比赛还累人、、、
按一个基友的观点就是我从数学建模这儿得到的荣誉太多了,不过我更多的是觉得,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成长了很多,这是我想说的。现在回首我的数学建模之路走的其实并不是很好,主要还是位置没认清楚,没站好位置。
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第一个成长的就是团队协作能力。我想工科生男一般都有这毛病,沉默寡言,一天到晚只顾做自己的事儿。其实现在的我还是的,相比以前稍微好点。我所在的这只队伍从国赛,一直走到了美赛,肯定不是最优秀的,但肯定也蛮奇葩的。另外两个人是理学院的,一个,应该是班委或者学生会干多了,写长篇大论写惯了,所以在写论文的时候可以很好地谋篇布局。有时候觉得那种学生会长篇大论的东西特无聊,不过现在想想还是挺有用的,如果没有她我们这这支队伍肯定走不了这么远,不过这东西也是情况而定,个人爱好吧。另一个理学院的,搜文献的一把手,我也不知道她是怎么做到的,不过每次做小组赛的时候,我们搜到的文献肯定都不差于别的队伍。想写好一篇论文,肯定是需要参考别人的研究成果,google scholar主页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学校好坏而定了这里,一般搜索的外文文献,好点的都是需要收费的,但是如果这个学校购买了这个的数据库就可以免费下载使用了。一般学校越好,他所都买的数据库也就越全,后来我们小组美赛的时候使用的是一所国外大学的文献数据库,几乎包括了世界上所有主流的数据库,用起来的那个感觉真不是一个爽字了得的,只可惜我们并没有很多的利用,有点可惜。第三个人就是我了,一个传说中的程序猿。从基础班到提高班再到假期集训,数模组讲授了大量的算法和工具。老师对我们的要求也就是,改改会用就可以了,然后到我们这里在打个半折,水到家了最后。这里,就是我所遗憾的地方。国赛那段时间学的就不提了,以后有时间在写写,美赛集训期间数模组准备的算法有神经网络、元胞自动机,还有的这一会儿也想不起来。从我现在的角度出发,这些智能算法,一些基本的功能我们自己是完全有能力编写出来的,而不是照着老师的代码改改用用,更有甚者像我,瞄一眼,然后想着等比赛用到了再说吧。这些想法都是很可怕的。感觉,一般我们是用matlab编写这些程序的,在开始了解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matlab,往后走我们,或许可以用C或者C++自己试着来编写这些程序。比赛当中在我们对算法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很难做到灵活运用,有时候改用这个算法来做,结果因为不熟悉,会很排斥,就像美赛前我们组做的去年美赛的一道关于蝗虫传播的题目,用元胞自动机来解决这道题目应该是个很不错的选择,队里另外两个很强烈建议,但我自己对元胞自动机并不是很熟悉,后来是半推半就地才做完了,结果可想而知。另外在美赛当中还有一点感触颇深,工科的和理科的,相对而言,理科是在做数学建模这上面更占优势,刚开始老师说数学建模其实对数学要求不高的,但走到最后,在平时的一些讨论和解题思路当中,还是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数学系在这方面的优势的。很多数学方面的知识,像图论和运筹学,这些在数学建模竞赛中很重要的知识,我们专业听都没听过。
每支队伍有每只队伍的特性。如果让我重来一次,我应该还是会选择两个理科的,最好是数学系,其中有一个一定要吃得开,活泼点。至于那个二逼的程序猿嘛,找个工科的就差不多了,认清楚在这个团队里需要做什么,不要怕,很多事儿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对了,还有一个英语问题,其实上了大学的,本科的,应该英语阅读上没多大问题的,我们的做法是有时候英文文献看累了,只是google翻译,论文撰写的时候先定中文的稿,然后翻译,逐句逐句的翻译,MCM/ICM竞赛中老美对语法,只要没太大太多的错误一般不会计较的,他们更多关注的是我们的idea。
好啦,我的数模之路真的到此为止了,以后还是会写一些这方面的回忆,不过主要精力应该会转移到其他方面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