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闰一秒:今年7月1日将出现7点59分60秒

    今年年中,全球时间将进行调整,通用时间将闰上一秒,意味着全年时间多了“一秒”。前不久,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最新发布了这个消息。将在北京时间2012年7月1日7:59:59和全球同步进行闰秒调整,届时会出现7:59:60的特殊现象。

    这“一秒”究竟是怎么来的?它的出现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影响吗?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首先必须明白这些概念 

    什么是世界时?

    1884年,国际上确定以地球自转运动来计量的时间作为国际标准时间,称作世界时。

    如果您对这个解释陌生的话,提到“格林尼治时间”或“子午线”,您有印象了吧?其实,世界时也就是以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内的子午线为标准来计量时间的一种方法。

    但是,地球自转速度也是不规律的,世界时是根据地球自转一周的周期确定的,但是地球自转时快时慢的(总体来说是在变慢),所以根据地球自转测定出来的时间也不是均匀的。

    什么是原子时?

    有什么方法能够测定更为均匀的时间呢?于是,原子时就应运而生。原子时是以1958年1月1日世界时0时为原子时的起算点,其准确度和稳定度均超越了世界时。

    但是,原子时与地球的自转不关联(世界时则与此相关)。而随着地球自转速度有减缓的趋势,原子时与世界时的偏差也在不断加大。

    为什么要“闰”一秒?

    在热播的美剧《生活大爆炸》中,谢耳朵曾自以为豪地表示自己的手表是按标准的“原子时”来运行的。而事实上,我们目前使用的时间并不是原汁原味的“原子时”,而是一种与“世界时”相妥协的原子时,名为“协调世界时”。

    “为什么叫‘协调世界时’呢?因为原子时与世界时都有不足,考虑到两种时间都有存在的必要性,所以有了‘协调世界时(UTC)’的概念。也就是说,当地球自转越来越慢的时候,两种时间差距加大。当世界时与原子时相差累计到接近0.9秒时,协调世界时就闰(增加或减少)1秒。而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时间都是协调世界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张旸说,协调世界时既考虑了日长生活的感受和方便,也考虑了计时系统的严格性,是一种兼顾多方需求的时间计量系统。

    什么时候“闰秒”随便定吗?

    如果某一年需要闰秒了,那么闰秒的时机不是随便确定的,而是尽量考虑社会生活的方便,首选当年的12月31日或6月30日的最后一秒,其次是3月31日或9月30日的最后一秒。比如上次闰秒出现在2009年1月1日的0时0分0秒(即2008年12月31日的最后一秒)。

    到目前为止,世界时和原子时已经相差34秒,也就是世界时比原子时慢了34秒。闰秒具体在什么时间进行,要通过天文观测确定世界时与原子时的时差后才能确定。

    为什么都是“多1秒”没“少1秒”?

    从目前来看,闰秒的年份没有什么规律。至今都是“多1秒”,还没有出现过“少1秒”。我们用的协调世界时,用的世界时的“时刻”和原子时的“秒长”。因为地球自转越来越慢,导致“世界时”秒越来越长,就只能是对“协调世界时”加上一秒。

    如果闰秒这样年复一年地增加下去?是不是会出现“闰分”?张旸说,这个不会的。

    每当调整过一次以后,原子时和世界时之间就会接近于没有误差。“这种调整是不能简单地重复叠加的。”

    不增加闰秒——

    七八千年后下午2点才“太阳当头照”

    如果不增加闰秒会有什么影响呢?如果按照现在世界时与原子时之间时差的累积速度来看(39年减慢了24秒),大概在七八千年后,太阳升起的时间可能就会与现在相差2个小时了——本来中午12点太阳当头照,而七八千年后就要下午2点太阳才当头照了。那时自然就会对地球上的人的作息产生影响。“所以增加闰秒是很有必要的。”张旸说。

    增加这一秒——

    对普通人影响不大但对航空军事影响很大

    增加的这“一秒”,会对我们的生活有影响吗?张旸表示,对于目前地球上的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应该没有什么影响,时间快一秒慢一秒大家都感觉不出来。

    到了7月1日这一天,我们的手机时间来自通信基站,会自动调整。一般手表需要对照电视台、电台手调,电波表可自动调整。大部分电脑需要手动调时,如果电脑安装了一个校时软件,就可自动对准了。

    比起我们的日常生活,真正可能有影响的是那些需要高精度时间的事情,比如航空航天领域。“因为发射的时间都要精确到小数点后面好几位。”比如说预计在6—8月发射的“神九”,火箭发射对时间精度要求很高,需要“零窗口发射”。如果发射、交会对接,选择在调整时间的那一刻,会有影响。此外,对军事影响也很大。

  • 相关阅读:
    STM32 F4 DAC DMA Waveform Generator
    STM32 F4 General-purpose Timers for Periodic Interrupts
    Python第十四天 序列化 pickle模块 cPickle模块 JSON模块 API的两种格式
    Python第十三天 django 1.6 导入模板 定义数据模型 访问数据库 GET和POST方法 SimpleCMDB项目 urllib模块 urllib2模块 httplib模块 django和web服务器整合 wsgi模块 gunicorn模块
    查看SQL Server服务运行帐户和SQL Server的所有注册表项
    Pycharm使用技巧(转载)
    SQL Server 2014内存优化表的使用场景
    Python第十天 print >> f,和fd.write()的区别 stdout的buffer 标准输入 标准输出 从控制台重定向到文件 标准错误 重定向 输出流和输入流 捕获sys.exit()调用 optparse argparse
    Python第七天 函数 函数参数 函数里的变量 函数返回值 多类型传值 函数递归调用 匿名函数 内置函数
    Python第六天 类型转换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echie/p/2404373.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