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更新预算,就需要了解截止目前的实际成本。只监督资金的支出,而不考虑由这些支出所完成的工作的价值,对项目没有什么意义,最多只能使项目团队不超出资金限额。所以在成本控制中,应重点分析项目资金支出与相应完成的实际工作之间的关系。有效的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对经批准的成本基准及其变更进行管理。
1、控制成本是监督项目状态,以更新项目成本,管理成本基准变更的过程。作用是发现实际与计划的偏差,以采取纠正的措施,降低风险。控制成本的单位一般为工作包。项目成本控制包括:
(1)对造成成本基准变更的因素施加影响
(2)确保所有变更请求都得到及时处理
(3)当变更实际发生时,管理这些变更
(4)确保成本支出不超过批准的资金限额(包含阶段活动限额和总限额)
(5)监督成本绩效,找出并分析与成本基准间的偏差
(6)对照资金支出,监督工作绩效
(7)防止在成本或资源使用报告中出现未经批准的变更
(8)向有关干系人报告所有经批准的变更及其相关成本
(9)设法把预期的成本超支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2、控制成本的ITO:
① 挣值管理:用于测量时点偏差,是把范围、进度和资源绩效综合起来考虑,以评估项目绩效和进展的方法。详见后述。
② 预测:根据项目绩效,对完工估算进行预测,预计项目未来的情况和事件。
③ 完工尚需绩效指数:剩余资源的使用必须达到的成本绩效指标,是完成剩余工作所需的成本与剩余预算之比。
④ 绩效审查:对超出和低于预算的情况进行审查。
⑤ 成本预测:通过预测得出的预测数据。
3、挣值管理(EVM)的概念:(用于测量时点偏差)
(1)计划价值(PV):计划工作经批准的预算(不含管理储备),PV总和也称为绩效测量基准(PMB),也称完工预算(BAC)。
(2)挣值(EV):对已完工的经批准的预算。常用于计算项目的完成百分比。
(3)实际成本(AC):是为完成与EV工作而发生的总成本。
4、成本绩效监测与审核:(挣值分析)
(1)进度偏差(SV):用于衡量某个时点的进度提前还是落后。SV=EV-PV(都取时点值),正数为提前,负数为落后,0为正常。
(2)成本偏差(CV):用于衡量某个时点的预算亏空或盈余量。CV=EV-AC(都取时点值),正数为盈余,负数为亏空,0为正常。
(3)进度绩效指数(SPI):用于衡量进度效率。SPI=EV/PV,1为正常,>1为超计划,<1为落后。
(4)成本绩效指数(CPI):用于衡量成本效率。CPI=EV/AC,1为正常,>1为有结余,<1为超支。
5、完工估算预测方法:(BAC表示项目预算,EAC表示完工估算),通过挣值分析发现BAC已明显不可用,则应考虑对EAC进行预测(实质上是启用管理储备)。
(1)假设将按预算单价完成ETC工作。EAC=AC+(BAC-EV)
(2)假设以当前CPI完成ETC工作。EAC=BAC/CPI
(3)假设SPI与CPI将同时影响ETC工作。EAC=AC+[(BAC-EV)/(CPI+SPI)]
6、完工尚需绩效指数(TCPI)是对剩余资源必须达到的成本绩效指标,是完成剩余工作所需的成本与剩余预算之比。
(1)基于BAC的TCPI=(BAC-EV)/(BAC-AC)
(2)基于EAC的TCPI=(EAC-EV)/(EAC-AC)
注:如果BAC可用,则用前者,否则经批准后,就用EAC取代BAC。
完工偏差(VAC)=BAC-EAC
7、绩效审查的对象包括:成本绩效随时间的变化、进度活动或工作包超出和低于预算的情况,以及完成工作所需的资金估算。一般采用EVM的方法进行分析。
(1)偏差分析。用于解释CV、SV、VAC的原因、影响和纠正措施。
(2)趋势分析。用以审查项目绩效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以判断绩效是正在改善还是正在恶化。
(3)挣值绩效。将实际的进度及成本绩效与绩效测量基准进行比较。
项目成本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项目成败的关键。而项目成本又和进度、范围、质量等管理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要综合对待。